更新时间:2023-01-06 07:28
春秋战国时期,属巴国别都。
秦朝时,属阆中县。
明清时,属在城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城厢镇。
1950年10月,属阆中县第一区。
1954年,改为城关区。
1958年,改为城关镇。
1981年,更名保宁镇。
1992年,石子、沙溪2乡并入保宁镇。
1994年,析置石子乡。
2002年,析置沙溪街道。
2003年,保宁镇分为保宁、东苑2街道。
2005年8月,东苑街道并入保宁街道。
截至2011年末,保宁街道下辖三陈街、南街、内东街、凤凰楼、天马寺、迎恩街、普贤街、郎家拐、寓思园、公园路、观音寺、书院街、蟠龙路13个社区;下设149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保宁街道下辖13个社区:三陈街社区、内东街社区、迎恩街社区、南街社区、寓思园社区、普贤街社区、凤凰楼社区、天马寺街社区、郎家拐街社区、书院街社区、观音寺社区、公园路社区、蟠龙路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天马寺街15号保宁广场(又名天象广场)。
保宁街道地处阆中市中部,嘉陵江中游,东与文成镇接壤,东、南、西靠嘉陵江,北与沙溪街道接壤,辖区总面积12.19平方千米。
保宁街道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其地势三面环水,四面环山。
保宁街道境内河道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从沙溪渡流入境内,从塔山湾出境,境内长2.3千米;年平均降水量979.5毫米;最大雨量1399.3毫米(1998年);最少雨量641.1毫米(1996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7天(1992年9月11—17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63天(1986年12月17日—1987年2月17日),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8月最多。
保宁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城市内涝、城周山体滑坡;严重的城市内涝发生在1981年7月14日至8月24日,洪汛4次,以7月14日灾情最重,为百年来所罕见;保宁华光楼水位360.69米,洪枯差13.3米,保宁镇42条街巷和46个单位进水,街道最大淹没深度为5.18米。
2011年,保宁街道有耕地45亩。
2010年,保宁街道总人口达136273人。
截至2011年末,保宁街道总人口有15544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9476人。总人口中,男性80053人,占51.5%;女性75391人,占48.5%;14岁以下24871人,占16%;15—64岁86427人,占55.6%;65岁以上44146人,占28.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752人。
2011年,保宁街道财政总收入1425万元;财政总支出14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00元。
2011年,保宁街道农业总产值13.7万元。
2011年,保宁街道有工业企业141家,职工2820人;工业总产值为85682万元。
截至2011年末,保宁街道有商业网点445个。2011年,保宁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6321万元,比2010年增长7.5%;有农贸市场8个,年成交额21352万元。
截至2011年末,保宁街道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5047人,专任教师160人;小学(含初中)6所,小学在校生9533人,初中在校生7684人,专任教师35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高中在校生5700人,专任教师560人。
1987年,保宁街道建立有线电视系统;1993年,建立间中市有线电视台。截至2011年末,保宁街道电视综合覆盖率99.1%。截至2011年末,保宁街道有文化站1个,社区演出队15个。
截至2011年末,保宁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个;设病床915张,专业卫生人员1028人,其中执业医师795人,执业助理医师233人。
2011年,保宁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7100户,人数1.8万人,支出324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月人均150元,比2010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6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40万元,比2010年增长10%。
截至2011年末,保宁街道乡村通邮率100%;电话普及率90%,宽带接入用户3万余户。
保宁街道有212国道、302省道过境;有嘉陵江水路运输。
保宁街道因五代后唐时为保宁军境内而得名。
保宁街道古城区内有张飞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贡院、华光楼等文物及明清朝时期期古典院落。
保宁街道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川北灯影、木偶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