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彬

更新时间:2023-10-30 14:56

保彬(1936年3月—2023年1月2日),江苏南通人,蒙古族。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83年出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前院长、画家。

人物生平

1936年3月,保彬出生于江苏南通保家巷。1952年进入南通师范学校。

1957年考入华东艺术专科学校,随后转入南京艺术学院装潢专业,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

1983年出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

2023年1月2日上午9点48分,保彬先生在南京去世,享年87岁。

主要作品

出版专著十余种:《自然美——保彬装饰速写集》《保彬画集》《黄山奇松》《纵横挥洒》《保彬作品集》《装饰图案基础》《人物图案》《外国工艺美术百图》《装饰艺术精品集》(合作)等。中国画作品在日本、加拿大和香港、台湾地区多次展出。先后在新加坡、美国、印度尼西亚举办个人画展。其个人传略收入《当代中国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画家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国际名人大辞典》。擅人物,取法梁楷、八大、石涛诸家,并以装饰意趣入画。所作简笔泼墨人物秀美清逸,神情毕肖。作品《鹤寿图》《华夏魂》《嫦娥奔月》《云鹤图》《钟馗》《八仙》等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及在报刊上发表。亦擅装饰艺术。

艺术年表

1952年入南通师范学校

1955年就读于江苏师范学院

1957年考入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又随校转入南京艺术学院装潢专业。

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

1983年出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殊津贴。

评保彬

博采众美、自成大家

——保彬心象写意画感言 / 吴起秀

保彬颇有传奇色彩,生于南通保家巷,是蒙古王公的后裔,幼承家学,勤奋上进。61年,他从南京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被留校任教,成为又红又专的培养对象。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磨砺了信念和意志。83年,他从系主任升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南京艺术学院,前身是颇负盛名的上海美专,崇尚学术自由,拥有刘海粟大师和陈大羽罗叔子俞剑华等著名画家和学者。保彬在文革前,接受了中西美术史论、传统绘画和西画的系统教育,有扎实的理论和艺术创造功底。在文革期间和各类权威同苦共难,耳提面命了各家精华,滋养了很高悟性。他曾陪刘海粟壮游黄山,领悟了大师“唯有大胸襟,才能高屋建瓴,写出大意境”之深义。”也经常问道陈大羽先生,思考化古出新,探求个人特色的创作方向。这些蒙养,奠定了他以后的厚积薄发,引导他在研究中国画,装饰画和担任大学领导等三个领域,都取得了出色成就。

作为学院派的资深画家,在较长时间内,保彬以装饰艺术教学研究和创作成果名重于世。他和同事,为多座城市公共场所创作的汉白玉浮雕,以其精美典雅,富于民族特色,与环境和谐一体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称道。堪称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作出了填补空白的标志性创造。

保彬还是一位长期探求心象写意画的著名画家。他学通中西,善于跨界融合,既重视写意画的弘道内涵,更追求笔墨的个性书写和精神变现。他的绘画语言穿越于意象和抽象之间,充溢诗意和东方美学精神,有独树一帜的形式表现和意境创造。

保彬的写意画有两种风貌,一种立足于传统,注重意象的精神书写。他祖师梁楷、石涛,擅用简练、概括和富于动感的笔墨表现人或景物的本质特征,表达雅俗共赏的文化诉求。他多画钟馗,弥勒、达摩、八仙、福禄寿仙等传奇人物,借古写今。他还喜画梅、兰、竹、荷,以生气勃发,雄秀兼备的自然物象,来导引新时期真善美的道德境界。与孤芳自赏的隐逸派和哗众取宠的炒作派迥然不同,保彬的笔墨淋漓奔放,散发出热爱生活,拥抱时代的乐观情怀。因之,深受读者喜爱,拥有众多的购藏群体。刘海粟嘉许他画能载道,为其钟馗画题词“惯看千年鬼魅,依旧嫉恶如仇,乌纱抛却尽风流,换取香醪一斗。世上鬼多人恨,人间无鬼君愁,张弓忍把狐鼠留,怎敢皆填海口。” 言简意深,是对保彬的拳拳鼓励。

传统绘画重视诗、书、画的综合修养,这种古调,今之浮躁画人多已不弹。保彬对传统取精用宏,更重视法为己用。他精篆隶,喜读屈原李白诗歌,善于在生活和民间艺术中发现画境。笔墨里自然流动着书写性和诗性。他画人物,多以中锋铁线开脸,线条圆活,能以浓淡变化,写出钟馗刚正,弥勒宽仁和达摩沉静的形神。画衣纹服饰,用行草笔法勾转,刚柔自如;富于节奏,有很耐看的书法神韵。他画荷花如写字,颇有表现艺术风采。夫人为他拉纸,他取大笔,先蘸水,后蘸墨,稍构思,便大笔翻飞,忽如狂草泼墨,忽如行书破水,在浓淡疏密之间写出参差荷叶,虽运笔较快,但水分墨色不枯不湿,恰到好处。稍乾后,取长锋笔写浓、淡茎干,补草点苔。最后取红黄勾点花蕾,玉洁冰清,气韵生动之诗情画境,一气呵成,这种写画,完成于较短时间,但却是画家深厚动力千锤百炼的结果。评论界评赞保彬绘画有沉雄大气之美,其实,画之大气与人之大胸襟和大功力一脉相承,其源盖出于学养、才情、师造化和化古出新的胆魄。

保彬的另一种风貌是融合西画和装饰画法,运用线条和墨彩的运动组合来表现某种即兴的精神感受。看似抽象,实为心象。这种写意不追求细节的具象完美,而凭借感觉和画兴,在画面的虚实节奏和韵律变化上经营位置、随类赋彩,抒发自由奔放的激情和悠思。他性格豪放,不拘成法,在整张或几张宣纸上即兴挥洒随意成象,由于有多年的功底和实践,他的即兴和随意,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似与不似的树石草花之心象。他以心驭笔,混用刷、甩、泼洒、勾点等笔法在色调和韵律的变化中,营造斑斓中的统一和奇险下的丰富,有时在墨色中点染鲜亮色彩,突出生机的跳动。有时在华丽色调里,交错遒劲线条,平添思绪之曲折。这种心画合一的即兴写意,有别于赵无极西方式的“柔和流动”,也不同于刘国松注重技巧的“拼贴”和“水拓”,而是直接用笔墨表现感觉,用感觉重造画境。画家以心入画,自由写心,其笔下的感觉或明丽热烈、或雄放苍茫。蕴含生活思考和东方审美情趣,给人丰富的时空和生命联想,是兼有个人面目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心象写意,这一融汇中西和装饰画风的艺术创新,尤适于在公共空间以多条屏形式连续展现,其天人合一的瑰丽画境与现代环境相映生辉,很受社会欢迎。和中国古典诗歌相似,这些写意大多乘兴而就,无标题任由读者自由畅想。其纵横挥洒的精神意兴,和出奇制胜的表现方法,生发出绚丽多姿、大象无形的审美效果。让人观之可游可思。其中,有表现对生命和谐的向往,也有赞美自然生机的顽强力量;有抒发不甘平庸、艰辛求索的创新豪气,还有对万千世相和情怀的艺术演绎。这些心象写意或以粗放水墨应物象形,奇而不怪。或用点、线、色、墨的迷离变化,表现造化奇妙及画家对自然和哲理的思考,有奇妙的东方哲学意境。真应了石涛所言“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混沌里放出光明。”

真正的大家,都是勇于创新的猛士。当年石涛以“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远离“四王”,成为一代宗师。齐白石以“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工夫。”的革新气魄完成衰年变法。保彬以感觉重造画境的心象绘画,自上世纪80年代结集出书,历经30余载求索,已然进入自由境界,其作品呈现之典雅大气之美,成为多地政府和高档厅堂的一道风景。陈大羽先生为他的创新题辞称赞为“博采众美,自成一家。”盛名之下,保彬依然“笃信好学,死守善道。”他在给求购者的墨宝上,往往必盖“求索”闲章,有时会正反盖两次,笑言“上下求索,艺术如此,人生也如此。”

我想,这正是保彬谦和胸怀的真实闪光,在这个人人称王真假难辨的时代,保彬不求闻达而声名自远,如果加上教育家、装饰艺术家和书画家,这位锐意创新硕果累累的低调长者,应该是一位真正名副其实、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

2011年7月于金陵古贤堂。吴起秀:著名美术评论家,传统文化学者,书画家

保晓冲评

岁次丁亥年的一个秋日,我收到由南京寄来的大宗邮件。拆封一看,我欣喜万分,那是我国知名公共艺术大师、著名美术教育家、原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保彬,给我寄来他于上年出版的《保彬作品集》。翻阅细品,那集首页十字自序“写意与抽象,我纵横挥洒”之气势,令我感慨万千、惊叹不已,那集内页46幅精典国画作品,让根本不懂绘画艺术的我,似处梦幻状态步入了迷人的神圣殿堂。于是,我立马根据邮件内提供的联系方式,与这位南通保氏骄子、年逾古稀老人通话、问候、侃谈、交流……

(一)

南通旧城东门吊桥(今友谊桥)西南首有条后街叫丁古角,街内有个里弄叫东威武巷,巷里居住着一户蒙古族人后裔的保姓人家。1936年农历二月十四那天,这个保家小院里迎来了一个小生命,那就是上有两哥一姐排行老幺、如今已年届77岁的保彬。一年后,为躲避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保家老小“逃反”避难来到保彬父亲办过小学且任教师的所在地——如东大豫镇。整整躲了四年,保彬一家方才回到仍被日本鬼子沦陷的南通城。直到今天,保彬还清晰地记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有两个喝得醉熏熏的日本兵挨家挨户地敲门,见到6岁的保彬,竟恬不知耻问:“小孩,花姑娘的有?”

保彬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画画儿,那时候大人抽水烟的火纸则是他最“奢侈”的画稿纸,这也许是受明清年间南通保甸、保时、保学灏、保希贤、保逢泰等5位先辈画家及亦任美术教师父亲保豫西之影响。他初中毕业后,考进南通师范学校,不久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并在18岁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通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又考取了江苏师范学院。次年,被院方委以重任,兼任数学系的党总支书记。尽管如此,酷爱美术的保彬依然坚持白天工作学习、晚上熬夜学画。1957年,他终于从全国2%的录取率中脱颖而出,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的第一届本科生。不久身为南艺学生会主席的他又被抽调首都北京,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办国庆10周年布展一年之久才重返课堂。

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是颇负盛名由上海美专和山东大学艺术学校、苏州大学美术学校合并而成重组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该校一直崇尚学术自由,拥有时任院长的“画坛泰斗”刘海粟大师及陈大羽、罗叔子、俞剑华等中外著名画家和学者为教师。在这里,保彬有幸接受了中西美术史论、传统绘画和西画的系统教育,由此有着扎实的理论和艺术创新功底。尤其在文革期间,他和各类学术权威同苦共难,耳提面命了各家精华,滋养了很高悟性。他曾陪同刘海粟大师游黄山,一路上领悟了大师“唯有大胸襟,才能高层建瓴,写出大意境”之深义。他也经常请教陈大羽先生,思考化古出新,探求个人特色的创作方向。从而,奠定了保彬以后的厚积薄发,引导他在中国画、装饰画和担任学院领导等三个领域,都取得出色成就的坚实基础。

(二)

若说用“少年得志”来形容那时的保彬,并非过分。在南艺的求学日子里,他以出色的专业天赋和组织能力不断引起校方的重视。1961年由他创作题为《丰收图》的年画,前后再版8次计1亿张,还被选送出国展览5次。他尚未毕业就担任助教,拿到毕业文凭后即被留校任教,方才工作一年就出任教研室副主任,是当时全国大专院校最年轻的系副主任。然而,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这位刚满30岁的青年艺术家亦遭灭顶之灾,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整整十年竟没能创作出一张画!只因他不满对老艺术家们的揪斗,出过一期“分清敌我友,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黑板报,身材干瘪的他被挂上沉重的木牌游过街。批斗、游街后,性情刚烈的保彬义愤填膺、坚持真理,又写了一张“看谁笑到最后”的大字报张贴校园内。由此,他竟一度成为全国通辑的“现行反革命”。

十年“文革浩劫”结束后,恶梦中醒来的保彬终于重回到了他酷爱的美术创作和教学一线。1983年,中央提倡干部年青化,画坛泰斗、南艺当时的首任院长刘海粟率一批老艺术家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就在那年9月的一天,保彬“连升三级”、“不知所措”地从省委宣传部长手里接到南艺院长的任命书。他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到音乐系调研,虽然对音乐一窍不通、根本不懂,且音乐系名流比比皆是,还有延安“鲁艺”的老人,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去请教、去了解,不耻下问终得有利于南艺发展的“献计献策”,即兴办南艺音乐附中。此后,他跑省财政厅、找分管省长,夙兴夜寐、茶饭不思,终于促成音乐附中的创办,打响了上任后的第一炮。

当时的南艺是江苏规模最小的高等学府,且保彬又是年纪最轻的学院院长,而他的跑劲、钻劲却是最大的。在任五年半里,他大搞软、硬件基础建设,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竭尽全力、“跑部跑省”,连盖五座教学、生活楼,设立了十个硕士点、一个博士点,还新增了服装设计等三个专业,彻底改变了南艺设施长期滞后的落后状况,创下了八十年代国内艺术院校发展速度之最。他还多次回通心系故乡,向时任市领导建议兴办南艺南通分校,待条件成熟后发展为南通艺术学院,使之成为苏北艺术人才的培训基地。与此同时,他“充分利用职务之便”说通了省里的 “头头脑脑”,一次次到南通实地考察选址……虽然此举未果,但也促成了南通师专于1987年开办了两个“南艺美术大专班”。

(三)

政绩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保彬因事务缠身则无法潜心研究教学,更没有时间进行美术创作、撰写学术专著。尤其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办事的艰辛过程,他身在“官场”却没有学会灵活、变动、圆滑的处事方法与手段,仍秉承明清年间南通保氏先辈保睿、保定纬、保兆炳等为官清正、廉洁和办事认真之优良家风。他身为南艺院长,不准自己的两个儿子考南艺,结果分别考进苏州丝绸学院、无锡轻工学院;当年他每月工资53.4元,到北京“跑部”办事,一天只有35元的出差补贴,根本无法应付日常开销,为节省开支只得宿住部招待所的地下室。实在没辙了,就腆着脸儿,掏出“名片”,“卖”张画儿给那宿住的招待所……1989年1月,在人们眼里正“仕途得意”、且年仅53岁的保彬,却毅然而又坚定地向组织上提交了辞去南艺院长职务的书面申请。

此后20多年里,保彬像小鸟回到蓝天一样,在艺术的天地之间自由翱翔,焕发出的艺术青春的灼灼光华。他从南京到潍坊、到苏州、到深圳、到澳门……从黄桥决战纪念碑到湖滨金陵饭店、到广西柳州文化艺术中心……难以数计的广场、壁画、徽标、纪念碑和五星级饭店留下了保彬在公共艺术领域探索的足迹。据悉,保彬领衔创作的最大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在广西柳州文化艺术中心,那是一幅气势磅礴的36米长巨幅刻漆壁画《龙舟竞渡》;1991年,南京面向全国征集市徽,保彬是评委之一。经过漫长的评审,竟无人中标。无奈之下,时任市委书记请评委们每人设计一幅。最终保彬那枚以南京古城墙和图腾辟邪为中心、生动而巧妙地融汇了“江南千年石头城,龙蟠虎距今胜昔”意境的市徽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影响最广的一幅作品。不久,被“南京”牌香烟用作烟标

当年保彬的两个儿子虽然奉行“父命”不考南艺,但在保彬辞职后均子承父业进修学成美术与造型设计。通过奋发努力、加上遗传天赋,如今老大保艺、老二保雷均分别在深圳、南京事业有成,独撑“门户”,保雷还担任南京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师。日前,笔者重辑《南通保家轶事》需重新设计书封面,即与保雷取得联系。想不到的是保雷于次日就完成了封面设计,并及时网传发了过来。而保彬本人则在完成南艺教学任务之后,十分珍惜“卸任”没有事务缠身的宝贵时间,创作出大批观察深广、思想活泼、技法圆熟,并融入当代人热情的现代水墨画(中国画),在日本、加拿大和香港、台湾地区多次展出,还先后在新加坡、美国、印度尼西亚等举办个人画展。与此同时,伏案疾书出版了《自然美——保彬装饰速写集》、《装饰图案基础》、《人物图案》、《外国工艺美术百图》等专著10余部,其个人传略收入《当代中国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国际名人大辞典》等。

(四)

回眸保彬近5 8年的艺术人生,他是一位“学院派”的资深画家。他初学是国画、后攻读装潢、作品且频出,又长年执教于工艺美术专业,在较长时间内是以装饰艺术教学研究和创作成果名重于世。他领衔为多座城市公共场所创作的汉白玉浮雕,铸铜、刻漆、磨漆画、彩锦绣、玉石镶嵌、仿红木漆雕、仿青铜浮雕等艺术作品,以其精美典雅、富于民族特色,与环境和谐一体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与褒奖。堪称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明程度,作出了填补空白的标志性创造,是南京乃至国内公共艺术界公认的领衔人。

保彬还是一位长期探求心象写意画的著名画家,他学通中西壁合、善于跨界融和,既重视写意的弘道内涵,更追求笔墨的个性书写和精神变现。其立足传统、注重意象的精神书写与融合西画和装饰画法,及运用线条、墨彩的运动组合来表现某种即兴精神感受的两种风貌,似绘画语言穿越于意象和抽象之间,其充溢诗意和东方美学的精神,有着独树一帜的形象式表现和意境创造。他借古写今画的钟馗、弥勒、达摩、八仙等传奇人物。他喜画的梅、兰、竹、荷,以生气勃发、雄秀兼备的自然物象,来引导新时期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此与孤苦自赏的隐逸派和哗众取宠的炒作派迥然不同,保彬的笔墨淋漓奔放,散发出热爱生活、拥抱时代的乐观情怀。刘海粟大师嘉许他画能载道,曾为钟馗画题词曰:“惯看千年鬼魅,依旧嫉恶如仇,乌纱抛却尽风流,挽取香醪一斗。世上鬼多人恨,人间无鬼君愁,张弓忍把抓媲留,怎敢皆填海口”。言简意深,是对保彬的拳拳鼓励。

保彬更是一位中国画坛的艺术大家,而真正的大家则都是勇于创新的猛士。当年石涛以“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远离“四王”成为一代宗师。齐白石以“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工夫”的革新气魄完成了衰年变法。保彬以感觉重造画境的心象绘画,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辞官弃权、执教创作、结集成书,历经55载求索,已然进入自由境界,其幅幅作品呈现之典雅大气之美,成为多地城市广场、多地政府和高档厅堂的一道靓丽风景。陈大羽先生曾有感而发为他的创新题辞赞曰:“博采众美、自成大家”。而盛名之下的保彬依然“笃信好学、死守善道”。他在给求购作品的墨宝上。”作为南通保家一员的我,顿然以为:这正是保彬谦和胸怀的真实闪光。尤其在这个人人称王、真假难辨的时代,保彬不求闻达而声名自远,如果加上教育家、书画家和装饰艺术家,这位锐意创新、硕果累累的低调长者,应是一位真正名符其实、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

“绝色千松一笔收”——保彬的黄山奇松

保彬先生五上黄山,其雄奇险幻的神妙仙境一直令他难以忘怀,对黄山的千姿奇松更是深有感受,为解读与领悟,保老先生挥毫作画,连作25幅“黄山奇松”,实乃他的寄情托志之作。

保彬画黄山松,重“意”而轻“形”。他运用干练的线条和近乎完美的墨色来表现黄山松的“意”,看似抽象,实为心象。这种写意并不追求细节的具象完美,注重笔下画作的一气呵成。保彬性格豪放,不拘成法。细细赏析,他的即兴和随意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以心驭笔,以气驭画”,混用刷、甩、泼洒、勾点等笔法来营造出“心画合一”的黄山松画作。

意蕴装饰 笔开新路——《保彬画集》序

保彬教授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初攻中国画,后改习装饰艺术。留校执教的同时,身兼行政工作。80年代曾出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由于他悟性较好加上性格豪放、勤勉刻苦,在绘画创作、工艺美术设计及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以装饰艺术见长的保彬先生,受到时代光照的孕育,兴趣所至不断挥毫,推出了一批中国画新作。在创作思想上他反对因袭、模仿,而致力于探求张扬个性的艺术表现语言。这本画册正是他在绘画方面耕耘成果的集中体现。

自然美、装饰风、运动感和抒情性,构成了画册中作品的显性特征。

作品的自然美在于,作者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描摹自然表象,而是整体把握、攫取神韵。无论是表现劲权坚柏,抑或是奇石嘉卉,常常深入简出,线面对照、墨色辉映,境界导入,似与不似之间。

浓郁的装饰风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意趣上。作者善于调控粗细对比,巧用放收结合,使节奏、韵律感强烈的装饰线条与浓墨泼彩相交织,意境清新,润人心腑。

作品另具运动感的特色。俗云“生命在于运动”,作品的生命力与画面给人的气势、动感在一起。保先生笔下的钟进士,其咄咄逼人的专注眼神,临风飘攀的宽袍大袖,寥寥数笔,势态跃然。其作品中的一草一木、一树一石,也总是生机勃勃,似在横涂竖抹中得笔歌墨舞之趣。

抒情性则是保彬先生书画作的综合追求。中国传统气派的作品讲求神与物化、心兴天游,注重移情人物,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这意溢于海”。保彬先生的画作,往往充满着激情,作者总是力求用笔墨传达出自己的心灵和赞美理想,并从而去激起读者的共鸣。

在艺术道路上,保彬先生是创新探求者之一。画册的出版将给他提供总结以往艺术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并构成继续拓进的起点和坐标。我们期待他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丁涛--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系副主任、主任,院教务处处长、图书馆馆长,教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