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勇

更新时间:2024-08-22 21:59

俞建勇,1964年5月26日出生于上海长宁区,籍贯浙江省,纺织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党委副书记、纺织材料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责任人。

人物评价

俞建勇是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领域的专家,他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为纺织新材料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华大学评)

人物经历

1964年5月26日,俞建勇出生于上海市长宁区,籍贯浙江省。

1981年—1985年,就读于华东纺织工学院,获得纺织材料学士学位。

1985年—1988年,就读于中国纺织大学,获得纺织材料硕士学位。

1988年—1991年,就读于中国纺织大学,获得纺织材料博士学位。

1991年—1994年,担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讲师。

1994年—1999年,担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系主任。

1997年10月—1999年9月,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有机材料工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1年9月—2005年1月,担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担任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08年7月—2009年12月,担任东华大学科研处处长。

2009年12月—2016年1月,出任东华大学副校长。。

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

2017年3月,担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2019年8月,担任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23年10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俞建勇在天然纤维资源开发、化学纤维创新应用、新型结构纱线和功能纺织材料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工作。突破黄麻纤维精细化与制品加工关键技术,推动天然纤维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攻克竹浆纤维制造及其产品应用关键技术,促进生物质纤维的产业化发展;研发新型环锭集聚纺技术及加工系统,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研发特种纺织复合结构及其成形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型战略武器系统发展并起到重要作用。

截至2014年,俞建勇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收录,30余篇被EI收录;授权和公示国家专利80余项。赴美、日等国参加国际会议,发表会议论文10余篇。

代表性论文

1.Ping Xu, Junmo Kang, Jae-Boong Choi, Jonghwan Suhr, Jianyong Yu*, Faxue Li, Joon-Hyung Byun, Byung-Sun Kim, Tsu-wei Chou. Laminated ultrathin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graphene films based stretchable and transparent high-rate supercapacitor. ACS Nano, 2014, 8(9): 9437-9445.

2.Xianfeng Wang, Bin Ding, Gang Sun, Moran Wang and Jianyong Yu*, Electro-spinning/netting: A strategy for th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olymer nano-fiber/net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2013, 58(8): 1173-1243.

3.Jinyou Lin, Feng Tian, Yanwei Shang, FujunWang, Bin Ding, Jianyong Yu*. Co-axial electrospun polystyrene/polyurethane fibres for oil collection from water surface, Nanoscale, 2013 5(7): 2745-2755.

4.Xiaoru Wang, Yang Si, Xianfeng Wang, Jianmao Yang, Bin Ding, Lei Chen, Zuming Hua and Jianyong Yu*. Tuning hierarchically aligned structures for high-strength PMIA-MWCNT hybrid nanofibers, Nanoscale, 2013 5(3): 886-889.

5.Jinyou Lin, Bing Ding, Jiamao Yang, Jianyong Yu*, Gang Sun. Subtle regulation of the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of electrospun polystyrene fib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oil absorption. Nanoscale, 2012, 4(1): 176-182.

6.Na Wang, Xianfeng Wang, Bin Ding, Jianyong Yu*, Gang sun. Tunabl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olyamide-66 nano-fiber/nets for high efficiency fine particulate filtr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4): 1445-1452.

7.Juanping Hu, Xianfeng Wang, Bin Ding, Jinyou Lin, Jianyong Yu*, Gang Sun. One-step electro-spinning/netting technique for controllably preparing polyurethane nano-fiber/net. 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2011, 32(21): 1729-1734.

8.Lifang Liu, Qianli Wang, Zhaopeng Xia, Jianyong Yu*, Longdi Cheng. Mechanical modification of degummed jute fibre for high value textile end uses.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0, 31(1): 43-47.

9.Shuai Zhang, Faxue Li, Jianyong Yu*, You-Lo Hsieh. Dissolution behaviour and solubility of cellulose in NaOH complex solution.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0, 81(3): 668-674.

10.Z.P. Xia, J.Y. Yu*, L.D. Cheng, L.F. Liu, W.M. Wang. Study on the breaking strength of jute fibres using modified Weibull distribution.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2009, 40(1):54-59.

截至2012年,俞建勇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军工配套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浙江省重点科研项目等40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及大量横向科研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多项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

截至2012年,俞建勇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14项,主要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

人才培养

俞建勇认为: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从大环境看,国家正处于转型期,国内许多先进技术都是在“学习西方”,面向未来,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也就要求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努力适应未来国家发展的需要,注重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校创新型人才,将创新人才培养与科研、教学、团队合作完美融合。同时,要建立起更加开放的课程体系,点面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一味的“强制灌输”。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理论应用时的一些问题,这也要求师资力量要跟的上,要求老师的创新思维要跟的上,否则,创新式教学将难以推进。

截至2013年,俞建勇已指导硕士研究生83名、博士研究生25名。2011年指导博士研究生刘雍的论文《气泡静电纺丝技术及其机理研究》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