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浚

更新时间:2024-09-12 16:59

俞德浚(1908年2月1日—1986年7月14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绍兴,植物分类学家,园艺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植物园主任。

人物生平

1908年2月1日,俞德浚出生于北京。

1931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获得理学士学位。

1931年—1937年,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助理研究员。

1932年—1934年,任四川省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主任。

1939年—1942年,历任云南大学生物系讲师、副教授。

1940年—1947年,历任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45年—1947年,任云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7年—1949年,在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学习深造。

1949年—1950年,任英国邱园客籍研究员。

1950年—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植物园主任。

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

1978年—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北京植物园主任。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6年7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俞德浚早年从事植物资源调查和植物标本的采集工作;对中国高等种子植物,特别是蔷薇科豆科秋海棠科的分类与分布的研究;对园艺植物起源和品种分类、植物引种驯化、栽培选育均有研究;参与了中国许多植物园的规划设计,推动了植物园事业的发展。

截至1986年7月,俞德浚共发表论文60余篇,著译或合作出版过《植物园工作手册》《苏联植物园》《中国植物志》《植物引种驯化集刊》等论著刊物。

人才培养

俞德浚治学严谨,工作一丝不苟,他要求年轻同志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他对植物园引种的材料要求有详细记录,记载植物名称、年代、来源等,并注明种植图、物候期和生物学特性,对栽种的植物要有铭牌,并亲自进行检查。他要求把已鉴定的每一个种的所有标本都登记下来,详细记录其名称、生境、产地、采集人及号码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俞德浚出生在北京一个商人家庭,祖籍是浙江绍兴。俞德浚曾祖父携全家由浙江绍兴迁居北京,是个封建大家庭,后来逐渐没落。俞德浚的父亲俞士荣是晚清秀才,以经商为主。俞德浚母亲早逝,父亲对他管教甚严。在北平市立师范学校读高中时,受该校史地博物部两位曾留学日本的老师的影响,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在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上学期间,俞德浚父亲逝世,其上学的费用越发困难,只得在一些中学兼课,获得报酬,维持学业。

俞德浚女儿的名字是俞兆珠。

抗日战争时期,俞德浚在高黎贡山、独龙江一带进行考察,雇请了当地独龙族农民孔志清担任向导和翻译,俞德浚教他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技术,又推荐保送他到大理政治学校读书,在经济上支援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孔志清成长为少数民族干部,并被选为独龙族人大代表。1964年,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师徒重逢。这段友谊延续了一生,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人物评价

“俞德浚在中国的植物分类学事业、植物园事业、园艺事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植物园评)

“俞老(俞德浚)把一生献给了中国的科学事业,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用心血浇灌的科研成果,是他作为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是他联系实际、团结同志的优良作风。”(《植物杂志》评)

“俞德浚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虚怀若谷,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植物科学事业,为中国植物园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评)

人物纪念

深圳仙湖植物园的中国植物学家雕塑园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截至2015年1月,雕塑园已为俞德浚等数十位植物学家竖立塑像。

为纪念和缅怀植物学家们为科学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特设立雕塑径。雕塑径上共有六位中国植物学家的雕塑,这其中就包括俞德浚雕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