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31 20:49
信用投资是指以信用方式集中财政信贷资金和社会闲散资金,供应和满足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事业发展的一种经济活动。
我国的信用投资,由国家信用投资、银行信用投资和企业信用投资三部分构成:国家信用投资,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用信用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并用于国家经济建设的经济活动。银行信用投资,是指银行以吸收存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筹集信用资金,并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用于国家经济建设的经济活动。企业信用投资,是指企业或公司以信用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用于本企业或公司生产建设事业的经济活动。
以上三种信用投资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三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第一,三者筹集信用资金的方式基本相同,除银行信用投资中可以通过吸收存款筹集资金外,都是以发行债券为主来筹集资金的,如国家发行国家债券,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企业或公司发行企业或公司债券。
第二,三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由于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总量是一定的,从而决定了信用投资总规模也是一定的,在—定的信用投资总规模当中,如果国家信用投资规模过大,则银行信用投资和企业信用投资规模就会相应减小,而如果银行信用投资规模过大,则其他两种信用投资规模就会相应减小,当然如果企业信用投资规模过大,则国家信用投资和银行信用投资规模也会相应减小。
第三,三者的管理机关是相同的。除银行吸收存款以外,其余各种信用债券的发行及投资对象,都必须经国家有权机关批准,而且从资金的筹集到资金的运用全过程都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
三种信用投资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信用投资的目的不同。国家信用投资主要是为了保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满足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以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银行信用投资是为了增加信贷资金来源和发放特种贷款,而企业信用投资主要是满足本企业或本公司生产和建设资金的需要。
第二,信用投资的主体不同。国家信用投资是以国家为主体具体投资活动是由国家委托银行管理和监督的;银行信用投资的主体是银行,由银行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自行承担信用投资的管理任务;而企业信用投资的主体是企业或公司,企业或公司按国家规定委托银行对信用投资进行管理。
信用投资是现代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目前资金供求矛盾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好信用投资这一手段,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用投资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筹集资金,支持国家经济建设
资金运动有其固有的运动规律,在资金运动中,往往存在大量时间有长有短的闲置资金,这些资金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和暂歇性的特点。通过信用投资,可以把分散于千千万万个最终投资者手中的闲置资金集聚起来,形成集中性的,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满足各个方面、各种需求的投资需要。
(二)有利于调节投资结构
投资结构是指投资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杠杆在调节投资结构中的作用逐步加强,而信贷和利率是主要的经济杠杆。在信用投资中,通过调节投资信贷的数量和方向以及利率,可以促使各部门、地方和企业实现投资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使投资结构趋向合理。
(三)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在整个信用投资中,证券投资占有相当的比重,而目前,我国与证券投资相关的证券市场处在形成阶段,整个证券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积极开展信用投资中的证券投资,并对其加强管理,则有助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由于信用投资主体和目的不同,因而信用投资的运行也表现了不同的特征。
(一)国家信用投资的运行特征
国家信用投资,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国家用经济方式管理经济的一种手段,国家信用投资的运行,体现了国家一定时期对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我国国家信用投资的运行,表现为如下特征:
1.国家信用投资的运行具有宏观调控性。国家信用投资的运行表现为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全过程,从筹集资金来看,国家可以通过信用投资调节社会货币资金供求总量,增加国家信用投资.可减少社会货币资金总址,减少国家信用投资,又会增加社会货币资金总量,另一方面,从资金运用上看,国家信用投资对象.多属于国家急需发展的能源、交通及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部门,所以,通过国家信用投资可以从宏观上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2.国家信用投资的运行具有政策性。与其他信用投资的运行过性俐比.国家信用投资的运行政策性要更强些。首先,国家信用投资,不以投资对象的盈利为目的,而是着重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效益,它是国家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政策的体现。其次,国家一定时期的信用投资规模,取决于该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即主要是为解决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而进行的,它还受国家可支配闽民收入多与少的影响,如国家直接管理和支配的国民收入较多,则国家信用投资规模必会相应减少,反之则应相应增多。
3.国家信用投资的运行,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所有的信用投资中,国家的信用度要高于其他两种,这是由国家信用投资的主体地位所决定,正因为这一点,国家信用筹资的能力也是最强的,从而资金来源可靠。再者,国家信用投资运行的全过程,是国家委托有关部门严格按国家规定管理的,除国家政策变动外,受来自于其他方面的干扰要小得多,从而保证了国家信用投资运行的相对稳定性。
4.国家信用投资主体地位的特殊性。在三种信用投资形式中,无论是银行信用投资还是企业信用投资,其主体都是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和经济单位,而国家信用投资的主体是国家,而国家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其他信用投资形式,必须以国家信用投资为核心,并且只有在充分满足国家信用投资运行的前提下,才能大力发展其他信用投资形式。
(二)银行信用投资运行的特征
银行信用投资的运行,主要表现为信贷资金的来源和信贷资金的运用两个方面,而银行信用投资活动又主要表现为建设银行信贷活动,因而这里主要通过建设银行信贷资金运行特征,说明信用投资的运行特征。
1.建设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具有如下特征:
(1)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建设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由一般存款、金融债券资金、实收资本、和银行当年结益等部分组成,其中,一般存款和金融债券资金是以信用方式筹集的,自有资金是建设银行的信贷基金,银行结益是建设银行的经营利润。在建设银行全部信贷资金中,通过信用方式筹集的资金占有较大比重,如1989年达86%,从而表现了信贷资金来源的单一结构。
(2)存款渠道的政策性。在企业存款中,大量存款来源与国家的经济政束,特别是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有关。如自筹基建资金存款,技术改造资金存款,建安企业存款、开发承包企业存款等,多属于政策性存款,即当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时,存款也上升,而当国家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时,存款相应下降.
(3)企业存款的波动性由于企业存款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较大,使得企业存款在运行过程中,表现为年度中的起伏波动性,近而影响了企业存款的稳定性,企业存款的波动性主要来源于:
①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影响;
②施工企业季节性施工的影响;
③国家预算投资拨贷款转为派生存款的影响。
④存款期限的短暂性。目前,建设银行虽然开办了许多种存款业务,但其绝大部分存款仍是属于短期的,这与建设银行经营的绝大多数中长期投资业务来说是很不相称的,从而增加了经营上的风险,但在目前条件下,储蓄存款还将是建设银行一项主要的信贷资金来源。
2.信贷资金运用的特征
建设银行作为管理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业务的国家专业银行,在信贷资金运用上,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仍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运用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投向的单一性。从建设银行信贷资金运用的构成上看,除按有关规定必须购买基本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缴存中央银行准备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备付金外,在建设银行通过信用形式发放的各项贷款和其他信贷资产中,贷款的发放成为单一的信用工具,而且多属于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贷款。
(2)资金使用的政策性。在长期的信贷活动中,建设银行承担了国家计划安排的大量固定资产投资性贷款,这是建设银行信贷投资的主要特征。固定资产投资性贷款比重之高,是国家宏观政策对建设银行的要求,也是由建设银行的专业性质决定的。
(3)资金占用的长期性。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开始建设到投产直至还清贷款一般需要五六年时间,甚至十几年以上,如若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贷款形成逾期,则还清银行贷款的时间还要推迟。因此,建行的信贷资金在资金占用形态上具有长期性的特征,资金回流速度慢。
(4)贷款发放的指令性。在建设银行发放的各项贷款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是由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指令性安排,建设银行负责按项目的投资计划,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提供贷款资金。技改贷款中,限上技术改造贷款和中央直属企业技术改造贷款由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其他各类贷款,建设银行虽可自主决策,但又必须受国家计划的控制,不能突破一定时期的国家信贷总规模。
(三)企业信用投资的运行特征企业信用投资的运行,表现为企业通过发行信用债券,并使用债券筹措的资金进行生产和建设的全过程,企业信用投资的全过程表现为如下几方面特征:
1.企业信用投资方向受市场影响较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是社会可接受的产品。因此企业信用投资,更注重投资对象本身的效益,否则,企业将无法还本付息,所以,企业必须根据现有社会经济条件,正确选择投资对象,从而生产出社会满意的产品,近而实现投资目的。因而市场因素是企业信用投资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企业信用投资受国家一定时期的金融政策影响较大。利率是国家实施金融政策的有力手段,而利率的高与低,又会直接影响企业信用筹资能力,在其他市场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高利率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而低利率则企业将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同时,利率的高与低,又会影响到企业将来还本付息的能力。因而,国家一定时期的金融政策,对企业信用投资运行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3.企业信用投资的运行还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在前述市场因素和金融政策都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企业信用投资受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体现在
①从资金来源上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影响企业信用度,从而影响企业的信用筹资能力;
②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能够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投资效果就好,反之,则投资效果就差;
③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影响企业还本付息能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乎高,企业还本付息能力就强,反之,则企业就无法按期还本付息。
4.企业信用投资的运行,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较大。这里的客观经济环境,是指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如果现有经济体制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一个有利的经济环境,则企业信用投资将会顺利地运行,反之,若仍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无法落实到位,则企业信用投资的运行必然受阻。因此,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仍是促进企业信用投资运行的必要条件。
充分认识信用投资的运行规律,对加强信用投资的管理,正确引导资金流向,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信用投资的运行规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信用投资的运行要保持货币资金供求的相对平衡
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国家供应的货币资金总量是一定的,也就是说,货币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是相对平衡的,这是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信用投资的运行,不会改变这种平衡关系,只会在短期内改变货币资金的使用权。因为无论是国家信用投资、银行信用投资还是企业信用投资,都要以偿还为前提。在信用投资运行过程中,资金提供者只是暂时让渡了资金的使用权,资金的筹集者只是暂时取得资金使用权,从而起到了资金由分散到集中的作用,而对货币资金总量没有发生任何影响。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确定信用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一定条件下的货币资金可供量,那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搞“储蓄大战”的做法,对国家来说,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二)信用投资往往向效益好的方向流动
信用资金的运动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运动,表现为单方面的价值转移,而运动的结果;必然是实现价值增值。资金的提供者之所以愿意暂时让渡资金的使用权,就是为了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为了获得比其原投入价值更大的价值。而对资金的筹集者来说,将来能不能付得起及能付多少这部分增加值,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而能不能付得起及能付多少这部分增加值,又取决于投资对象的效益情况,也就是说,投资对象的效益越好,其偿付能力也就越强。因而信用资金就会更多地向这方面流动。根据这一规律,国家必须对信用投资的运行过程加强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其中,对信用投资主体的将来盈利能力的分析和评价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保证资金最大限度地向效益好的方向流动,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信用投资的运行与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社会经济活动的物化表现为社会的简单生产活动和扩大生产活动。它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物质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社会货币资金的运动,社会物质运动是社会货币资金运动的基础,而信用资金的运动又是整个社会资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与整个社会物质运动与社会资金运动密切相关。一方面,它要受到社会物质运动和社会资金运动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和调节社会物质运动和社会资金运动。首先:信用投资的资金来源,取决于生产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其次,适当的信用投资规模,又会刺激生产的发展,从而增加国民收入。根据这一规律,在安排信用投资时,必须考虑到现有社会物质条件的可能性,从而使信用投资规模和结构与现有物资可供量及产业结构相适应。
(四)信用投资的运行与财政投资的运行及其他直接投资有密切关系
信用投资与财政投资及其他各项直接投资构成国家一定时期总投资,在国家投资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与其他投资的比例关系,从而保证信用投资的顺利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