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8 00:48
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悠”的省略,表示缓慢、从容。修,篆文=(攸,“悠”的省略)+(彡,赋形着彩),表示细心从容地上色。修字形体最早见于《说文》小篆,但其初形则是攸字。攸字见于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在秦汉文献攸修二字仍然通用不别。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攸”字条下姚孝遂按语:“攸字许慎以为‘水’者,实即彡之形讹,修字复从彡,是为蛇足,犹莫复增日作暮,字复增人作俘,共复增手作拱之类。汉娄寿碑‘不攸廉隅’,即‘不修廉隅’,犹用其本形。《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会稽刻石之文有‘德恵脩长’,或作‘修长’,而原刻石作‘攸长’,诸家皆以通假说之,实则攸修为古今字,本无区分。”由此可知,修字初文本作攸,攸之古体,像人持物洗刷人之尘土污垢之形,“ミ”即“彡”旁,攸本为会意字。至战国文字仍用攸为修,至秦汉时代オ产生修字,可能是攸字所从之“ミ”形讹为“I”形看不出表示文彩、光彩之意,故又加“彡”以显示字义。
(字形演变图册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修,饰也。从彡,攸声。
(修)饰也。巾部曰:饰者、㕞也。巾部曰:刷者、饰也。二篆为转注。饰卽今之拭字。拂拭之则发其光采,故引伸为文饰,女部曰:妆者、饰也,用饰引伸之义。此云修饰也者、合本义引伸义而兼举之。不去其尘垢,不可谓之修;不加以缛采,不可谓之修。修之从彡者,洒刷之也,藻绘之也。修者、治也。引伸为凡治之偁。匡衡曰: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馀,而强其所不足。从彡。攸声。息流切。三部。经典多、假肉部之脩。
《唐韵》:息流切。《集韵》《韵会》《正韵》:思留切,并音羞。饬也。
又饰也,葺理也。《书·禹贡》:六府孔修。
又古之闻人曰前修。屈原《离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又屈原《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注:蹇修,古良媒。
又姓。汉屯骑校尉修炳。
又长也。《诗·小雅》:四牡修广。
又与卣通。《周礼·春宫·鬯人》:庙用修。郑注:修,读为卣。卣,中尊也。谓献象之属。以荐鬯则谓之卣,以荐酒则谓之修。
又叶询趋切,音须。陆机《感丘赋》:姸蚩混而为一兮,孰云识其所修。必眇世以远览兮,夫何殉以区区。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