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9 18:37
修大戟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物种。2015年华东植物爱好者苏享修在福建省鹫峰山发现。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王青锋、助理研究员魏能等人系统研究,并为纪念苏享修对该新种发现和发表做出的突出贡献,该植物新种被命名为Euphorbia xiangxiui N.Wei, Q.Yu, G.X.Chen & Q.F.Wang(修大戟)。
2015年,华东植物爱好者苏享修,在福建省鹫峰山开展野外植物资源调查时,关注到一种具粉红色苞叶的大戟,当时暂定为东亚的广布种——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随后的六年间,更多的野外居群在鹫峰山地区被陆续报道。其植株更为高大、具粉红色苞叶等特征,能较明显地与京大戟区分开来。
在武汉植物园研究员王青锋的指导下,助理研究员魏能等人与福建省林业相关部门一道,围绕该大戟属植物开展了系统分类学研究。在充分的文献查阅和标本比对基础上,开展了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研究。由于其果实具疣状突起,而杯状聚伞花序的腺体无附属物结构,该大戟植物能较为容易地被锁定在大戟属大戟亚属中的泽漆组。
形态上,该大戟植物与Euphorbia pekinensis和E. jolkinii最为接近,而主要的区别特征包括:高可达1.6米,地上茎不分枝,叶片大小(5-18 × 0.6-3 cm),花果期的苞叶呈粉红色,腺体4-6,绿色至黄褐色,肾脏状圆形。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研究人员基于ITS和ndhF序列信息,开展了泽漆组的系统发育树的重建。研究发现,该大戟与E. micractina-E. fauriei构成的分支互为姐妹群,然后与E. jolkinii和E. adenochlora共同构成单系。该研究提出,泽漆组中的东亚已测序类群共同构成东亚分支。最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证据均支持,该大戟属植物为从未被记载的植物新种。
为纪念苏享修对该新种发现和发表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为推动华东地区植物本底调查所做出的努力,研究人员用苏享修的名字命名该植物新种,即Euphorbia xiangxiui N.Wei, Q.Yu, G.X.Chen & Q.F.Wang(修大戟)。
2017年5月,省级科技特派员、建瓯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陈国兴进行野外种质资源植物调查时,在建瓯市水源乡横路村山谷、溪边等区域首次发现一种大戟科大戟属植物。之后,陈国兴又和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学教师俞群进一步进行观察比对,包括花、果细部特征观察、基因检测、标本制作保存等。再经武汉植物园专家进一步确认,最终确认了该植物新物种。
2022年4月,福建省建瓯市林业局科研人员在位于鹫峰山脉的建瓯市水源乡横路村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修大戟”。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权威期刊《Systematic Botany》上发表。
该新物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8-1.6米。通常生长在海拔 845–1086 m的山坡、路旁、灌木丛、开阔空地和森林的边缘。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建瓯、政和、屏南等县市。
华东植物爱好者苏享修2015年在福建省鹫峰山发现。
由于修大戟花开艳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修大戟和中药材京大戟的源植物大戟同属大戟科大戟属,有潜在的药用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