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运动

更新时间:2022-03-24 02:25

修道的禁欲主义是起因于反对教会逐渐世俗化,在3,4世纪时兴起。而更早的潜伏因素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统一教会及罗马帝国前,因基督教的宽柔政策,所以教会水准偏低、基督徒素质不齐。当时一些人走出来,注重属灵生活,退居大漠。‘隐士’的希腊文是“沙漠”、‘修士’的希腊文是“独自”,此二词成为敬虔的象征。他们持守贫穷、圣洁、顺服的誓言,每天祈祷、工作,有些甚至向外传福音。

历史溯源

“独修”是最初修道的形式,独修者会到旷野修道,他们就被称为“隐士”。圣安东尼被视为第一位修士。因为他这样的行为,吸引了许多的人仿效。突然之间,这样的修道方式如浪潮涌起。这当中有一位隐士,西门·斯泰莱特(Simeon Stylites)在修道当中,因为有太多民众因为景仰而前去拜访、观望,他倍感困扰。最后,他不得不移到一根柱梁之上继续他的修道,这样过了三十年。其间透过他的门徒以吊篮递食物给他吃。后来,修道的形式从独修转而发展成为团修的形式。这是由一位修士,帕科缪(Pachomius)所开始的。他建立了有管理有规律的团体生活方式,让修士们一同起居、劳动和崇拜。让修道者不再是各过各的、各做各的。这样的改革大大的帮助修士生活中可能会变成懒散、怪异的危险。

主要人物介绍

圣安东尼(Saint Anthony the Great)

安东尼(Anthony),基督教修道主义的创始人。(主后250年--主后356年),出生于埃及中部的 Koma,为科普特(Coptic)人。原是农民,因领受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第十九章二十一节中,耶稣对寻求永生的少年财主所说的话:“你若愿意做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而舍弃一切,在他所生长的村庄发愿过禁欲生活(约主后270年) 。十五年后,离开社会人群索居于沙漠洞穴(故有隐士之称),过著禁食、祷告、读经...极其严峻的沙漠修道生活,为后来的跟随者树立修士典范。Anthony被描述是:“经常禁食...既不用水洗澡...也不洗脚。”275年开始二十五年的与世隔绝生活。仿效安东尼修道方式的人多了起来,有些人独自隐居、有些人则结成团体,其中最大的团体位于尼提亚(Nitria)和思西提斯(Scetis)的旷野里。305年时,广收门生。他将这些跟随者组织起来,誓言舍弃一切跟随基督,只过贫穷与祷告的生活。

帕科缪(Pachomius)

团体修道方式的先驱。他曾是一位军人,于325年开始接受修道主义,因其反对极端主义─个人独自隐居的方式。故他开设第一所共同生活的修道院,管理方式类似军队的组织中的规律。

主要影响

对阿里乌教派争论有影响力。 在君士坦丁大帝悔改后,教会涌入人潮,而面对世俗化的冲击,因此此时许多人如同安东尼一般,隐居于沙漠、成为苦行修士。

修道运动的影响:

第一,修道院成为中世纪早期文化知识得以保留和传承的所在。

其次,修道院的传教活动,使得更多的异教徒皈依了基督教。

再者,修道院还为世俗政府提供了许多有专门技巧和知识的管理人员。

第四,修道院管理和垦种地产的方式,为当时的社会树立了农耕组织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楷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