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1 16:08
俸钱,汉语词汇。拼音:fèng liào qián, 释义:俸钱,也叫俸料钱,俸料钱亦称官俸、俸钱、俸料、料钱,是朝廷给官吏俸禄中以货币支付的部分。
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写作“奉钱”。
《史记·萧相国世家》
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写作“奉钱”。
《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 以吏繇 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 独以五。”
唐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唐 元稹《遣悲怀》诗之一:“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寄琼州杨舍人》:“人多药户生狂蛊,吏有珠官出俸钱。”
《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百官俸钱皆折估,而 革 父子独受实钱。”
鲁迅《华盖集续篇·记“发薪”》:“翻开我的简单日记一查,我今年已经收了四回俸钱了。”
开元中,将原给力役(防阁、庶仆等)部分折合成钱并入俸料钱中,总称月俸。俸料钱数额依官吏品级、职务不同而有差别。据《新唐书·食货志五》记,开元二十四年(736),“一品钱三万一千,二品二万四千,三品万七千,四品万一千五百六十七,五品九千二百,六品五千三百,七品四千一百,八品二千四百七十五,九品千九百一十七。”以后屡有增加,至会昌时不复增减。安史之乱前,唐廷财政收入主要靠征收实物的租庸调,俸料钱来源于公廨本钱,户税收入有一部分也用作官捧。安史之乱至两税法实施之前,俸料钱主要由青苗钱支付。两税法实施后,规定税收按钱计算,实际交纳时,钱物并收。给官吏俸料时,亦钱物并给。故唐后期俸料钱由两税收入支给,不需另辟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