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2 11:25
倒水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长洲区下辖镇,地处长洲区西北部桂江河畔上,东接夏郢镇,南连长洲区兴龙街道,西、北与苍梧县岭脚镇、京南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274.2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倒水镇户籍人口43559人。
清代,属苍梧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有贤德区,属苍梧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设贤德乡。
1950年10月,设第七区,隶苍梧县。
1955年9月,改设倒水区。
1957年12月,撤区分设旭村、倒水2个乡。次年9月,旭村、倒水两乡并入长发公社。
1960年6月,长发公社改称倒水公社。
1961年6月,倒水公社改为长发区。
1962年10月,复称倒水区。
1966年6月,倒水区改为倒水公社。
1984年9月,倒水公社撤改为倒水乡。
1988年3月,倒水乡改为倒水镇。
2003年2月,倒水镇改隶梧州市长洲区。
1900年,倒水镇辖18个村公所,63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倒水镇辖龙江驿、古道、富庆、古善、平石、三贵、仁义、大桥、富万、倒水、蓬冲、旭村、大同水、古城、路垌、马水、渔业17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1个居民小组,25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倒水镇下辖1个社区和17个行政村:倒水社区,龙江驿村、古道村、富庆村、古善村、平石村、三贵村、仁义村、大桥村、富万村、倒水村、大同村、古城村、蓬冲村、旭村村、路垌村、马水村、渔业村;镇人民政府驻倒水社区。
倒水镇地处长洲区西北部桂江河畔上,东接夏郢镇,南连长洲区兴龙街道,西、北与苍梧县岭脚镇、京南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274.23平方千米。
倒水镇地处桂江两岸,北高南低,属半山区,沿江河谷阶地较为平坦。境内山峰有大缯顶,海拔69米;塘窦顶,海拔486米;石圭顶,海拔508米;狮子顶,海拔508米。
倒水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2℃。极端最低气温-5℃(1957年2月11日),极端最高气温40℃(1989年7月17日)。无霜期年平均326天。年均降水量1402毫米。年最少降雨量为932.8毫米(1991年),年最大降雨量为1926毫米(1961年)。年均日照1724小时。
倒水镇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桂江从北向南流经境内,为七级河道,境内总长33千米,流域面积270平方千米,占100%。较大溪流有古道河、石涧河、山鸡河、利水河、三贵河、金坡河、铜鼓河、洞头河、中村河、富禄河、上汉河、下汉河、下洞河13条均注入桂江。
倒水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和干旱。民国四年(1915年),西江、浔江、桂江同时水涨,同年7月10日,梧州水位达27.07米(珠基,下同),镇境损失严重。1963年春、秋均干旱。1980年秋旱,水库干涸,溪水断流,水稻受旱面积559.93公顷,减产846.70吨。1994年6月19日,梧州最高洪峰水位25.91米,沿江龙江驿、古道、古善、平石、三贵、仁义等村均受灾,淹没耕地面积16471.05亩。
2011年,倒水镇耕地面积24382.5亩。
2011年末,倒水镇辖区总人口39957人,其中城镇人口2789人,城镇化率6.98%。另有流动人口216人。总人口中,男性21386人,占53.52%;女性18571人,占46.48%;14岁以下7907人,占19.79%;15—64岁28619人,占71.62%;65岁以上3431人,占8.5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5851人,占99.71%;有壮、瑶、土家等少数民族,共106人,占0.29%。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人口死亡率5.05‰,人口自然增长率6.02‰。
2017年末,倒水镇户籍人口42318人。
截至2019年末,倒水镇户籍人口43559人。
2011年,倒水镇财政总收入1223万元,财政支出10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89元,比上年增长18.21%。
截至2019年末,倒水镇有工业企业1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34645.95亩,粮食总产量12530吨;蔬菜播种面积160005亩,上市蔬菜1.59万吨;江河网箱养鱼面积7200平方米,年产水产品640吨。出栏生猪23530头,存栏生猪9635头,生产肉类1771.2吨。出售家禽2.12万羽,存栏家禽8.26万羽。
2011年,倒水镇工业企业1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06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值6020万元。
2011年末,倒水镇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92亿元。
2011年末,倒水镇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45人,专任教师18人;小学16所,在校生2788人,专任教师2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818人,专任教师129人。
2004年,倒水镇运动员分别获长洲区首届运动会800米男子组金牌、女子组金牌和女子跳远金牌。2011年,投入资金152万元,分别建成三贵、富庆、富万村篮球场、文艺舞台和公共服务综合楼,组建农民篮球队1支。
2011年末,倒水镇有文化站1个,村公共服务中心4个,农家书屋4个,共有藏书8万册,文艺队3个。
2011年末,倒水镇各级分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6个,专业卫生人员52人,病床50张;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8781人,参合率93.39%。
2011年,倒水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户,人数1514人,支出107.70万元;五保户400人,支出51.84万元。发放五保户生活补贴43.20万元,受益400人。发放低保户生活费89.75万元,受益1514人。全年对因暴雨成灾的受灾群众发放救灾大米12吨。
2011年,倒水镇有街道10条,共长2.25千米,有圩亭3栋,面积2800平方米。完成倒水自来水厂给排水扩建,供水人口1.5万人。
倒水镇境内有桂梧高速公路、322省道过境,在富万村设有出口站;境内公路总长79千米,村村通公路;倒水街龙泉码头设有汽车渡排2艘;水上航线有倒水至长发客船往返。
倒水镇境内桂江石涧滩水流湍急,冲向龙岩山脚陡壁,形成大漩涡,河水倒流,故名“倒水”。
倒水镇主要名胜古迹有始建于宋朝的龙岩寺和1987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坡东汉东晋古墓群、百丘坟。2011年,在蓬冲村石枧河发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块石砌筑的拦河坝,碑文隐约可辨。另有八大景龙岩春泛、太白龙吟、关刀石、狗硄、龙岩藏三宝(三宝为佛宝、法宝、僧宝)、象卷龙泉、月亮顶、神仙迹。
百丘坟碑位于倒水镇马水村稔子山头(葛地岭),碑高100厘米,宽70厘米,碑立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碑文记述清代咸丰七年(1857年)天地会骨干罗华观率众响应太平天国起义,会合陈锦刚部攻打马水武伦寨之事。对研究太平天国时期苍梧农民起义有重要参考价值。198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坡古墓葬位于倒水镇古城和大同村交界处,梧太公路旁。据区博物馆专家勘测共有古墓十二座。1980年挖掘出二座东汉时期砖室墓,出土文物有首饰、铜盆、铜镜、铜谯、钢矛、铜驽机、陶屋、陶灶、陶谷仓、人马俑、歌伎俑、牲畜圈、猪牛俑、缸青瓷、虎子等文物,198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倒水早熟沙田柚:据史书记载,倒水沙田柚种植始于唐宋时代。柚形如葫芦,果皮黄色,外皮内有厚瓤层,软如白棉,能久藏而不变,藏于空气不大流通,温度变化不大的室内,一年能保持色泽不变,内果皮薄,肉厚、清甜、味香,含多种维生素。柚高4—5米,树冠大、挂果多,种后三年即挂果,中秋前为成熟期,比一般沙田柚早熟15天。树龄可维持6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