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塘黄豆腐

更新时间:2024-02-24 04:18

倘塘镇是乌蒙山南段的一个小镇,以出产黄豆腐闻名。就像宣威火腿、天津烤鸭一样,倘塘黄豆腐把地名和特产连在一起称呼。而这里突出的是一个“黄”字,我们素常见到的大多是白豆腐,这种豆腐却是黄色,方方两寸。看之,娇嫩欲滴,食欲大增;食之,滋嫩可口,满口留香。

菜品特色

起源

中国豆腐文化的始祖是汉代淮南王刘安,这个聪明的王侯看来是要被苍生永恒地记在心间了,因为人们抬起饭碗来,豆腐都是饭桌上不可缺少而普通不过的菜肴。两千多年的传播发展,豆腐早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上各种肤色,各种人种餐桌上的佳味美食了。和中国豆制品豆腐相媲美的是“日本豆腐”,“日本豆腐”采用鸡蛋及天然陆地植物精提有效成份,加入其它一些食用辅料,经科学配方而成。可谁都知道,和我们一衣带水的这个岛国,有着多少和中国血肉相连、扑朔难解的文化和科学。

日本豆腐的渊源一样,倘塘豆腐也是在民族迁徙中来到倘塘的。倘塘由汉、回、彝、苗等几个民族交叉杂居而成,汉族主要在明朝的洪武年间迁徙而来,把豆腐技术带来后,迅速传遍开来,走进家家户户。

历史背景

倘塘自古就是古人入滇的重要驿站,绵延的五尺道从成都而来,进入乌蒙山中,在大山之间盘恒迂折。到倘塘后,人们禁不住看那白云苍狗,体味小镇上的柳明杏花,在沿街的店里歇息下来,给车马加足水草而去。马可波罗最后一次云南行便是从这里经可渡出去,这个逍遥的外国使者,他把倘塘叫做荡坦。这里历史上曾和云贵交界的可渡一起称为倘可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文化渊源的深远性都在云南发展史上浓墨重彩。至今在倘塘,依然能从保留完整的四合院里透过斑驳的红漆,看出当年的几度风霜来。在这片贫瘠的红土地上,也走出了周建屏将军这样的红军领导人。

那是个民不聊生的民国的冬天,身在军阀队伍中担任旅长的周建屏回到故乡来,四周高耸而沉默的大山给人予冷静的智慧和思考。这位农民出身的将军在胼手胝足的乡亲中体味到革命的真理,毅然脱去了滇军的服装,选择了踏上远赴黄埔军校的抉择。在周恩来的引见下,周建屏心甘情愿做了一名普通士兵。后来,周建屏将军在红军中担任重要领导,于1938不幸病逝。

环顾倘塘小镇,大山上郁郁苍苍的树木映托着天空中飘过的悠悠白云,红土地里孕育出来的人和这里的黄豆腐一样,在四围的大山以外的地方,证实在某种坚韧的意志和性格。

生产特点

黄豆腐一度是大山深处不为人知的民间食品,几乎在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都有这种豆腐。在乌蒙山上层层叠叠的山地里只生长洋芋和包谷,黄豆是套种在包谷地里的附属农作物。满山满岭的山地,只收获着这些微薄的希望。即使在河谷地带里,也只有极为狭窄的水田分布在河的两岸,每年洪水来临,往往把田里的禾苗洗刷得精光。但聪明而坚韧的倘塘人选择了大山,也选择了理性的思维,在艰辛的生活中硬是把日子过得像像样样,有滋有味。为了让白色的豆腐在喜庆的节日中增添吉祥的色彩,他们把做好的白豆腐又用小块的纱布包裹起来,浸放在一种叫姜黄汤的汤汁里煮上十来分钟后,黄色的汁水便渗入到豆腐块的外层去了,这时候的豆腐就成为黄豆腐,金黄色预示着来年丰收的和饱满。

做法

制作过程

黄豆腐的制作工艺比一般的豆腐讲究,从选豆,碾碎,到煮浆,再到点膏,压制,每一步都是在资深妇女的掌握下进行着。尤其在点膏的时候,必须十分讲究,俗话就说‘豆腐好不好,全凭石膏放得巧’。倘塘豆腐选粒是来自高山上未曾施肥的黄豆,用该地特有的黄石碴矿泉水浸泡后,往往用石磨耐心地磨出来,然后进行烫浆滤渣、酸浆点制、包块成形、火煮染色、上串吊挂等工序,最后形成小镇上独特的一景——云南十九怪——倘塘豆腐栓着买。每年秋收过后,只见在石板镶砌而成的街道两边,金黄色的豆腐从瓦房檐口垂落下来,买者只消选中其中一挂,主人便用剪子剪下来,成串地带走。隐隐约约地还可以看见在楼上悬挂的玉米串串,其实生活的实质就是这样的连接,一个丰收的年成就这样把日子推向沉静的冬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和当地的物什会发生完美的结合,高山上出产的黄豆和山谷里潺潺流出的黄石渣山泉就是一个完美的珠联璧合。用山泉做成的豆腐,滋嫩细白,这种山泉,在大山之间孕育了千百万年后,流淌出来后已经是澄清洁净了,抚下身去痛饮,只感觉清新扑鼻,甜美干润,此时完全不用担心喝多了拉肚子,只管痛饮个够。起身后不得不探询起这美妙山泉的来头,只见四面环山的倘塘小镇中间,有一条河水向东边流去,犹如玉项链一般消失在远出苍茫的大山中。曾经有外地辛勤的农妇不辞辛劳赶进山里来,高价收购倘塘的黄豆回乡欲做豆腐赚钱,谁知道,除了浆少汁粗外,做成的豆腐咬在嘴里也如同嚼木屑一般。

味性

做成后的黄豆腐,因需用麻线栓挂而呈十字花纹,含在嘴里生食,质脆味鲜,止渴生津;切片打蘸凉食,质韧香醇;割块炒食,黄色不染,其香绕梁;成块煎食,油而不腻,温润不火;烧烤干蘸,热血润肺,舒筋暖胃;拌酸菜煮食,清爽开胃,消暑解渴;登得喜宴,伴得旅途。和当地有名的宣威火腿煎炒出来,其浓郁的香味可传播数里。可惜豆腐经火腿油浸泡,略嫌油腻。

营养价值

前景

倘塘黄豆腐因其生产原料稀少,加工方法独特,三百余年来,黄豆腐芳香不减,美名远扬。去倘塘,最数东门街的张徐氏做的好,张徐氏自幼丧父母,和兄长相依为命,16岁就嫁到张家,这个心灵手巧的女子一年以后便掌握了一套娴熟的豆腐工艺,谁知道家道多难,其丈夫突然疯掉,紧接着和她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得病死了,于是两家人,三个孩子五张嘴都在张徐氏的流瓢酱饮中生存。张徐氏靠不断提高豆腐手艺,招引回头客,把三个孩子送进学校,后来纷纷考上省城里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城市工作。三个孩子提出来要张徐氏到城里生活去,可张徐氏拒绝了,依然在小镇上蓝衣素面,每天做着她的黄豆腐。

商业化

倘塘黄豆腐的销量大增,主要得益于两届宣威火腿美食文化节的隆重推出,胸怀远大理想的倘塘人不失时机地喊出了‘云南十九怪——倘塘豆腐栓着卖’的口号,让更多的外地人知道倘塘黄豆腐。如今在昆明、玉溪的超市里,倘塘黄豆腐柜台前顾客排成长长的队伍,往往上午热买,下午就脱销了。来宣威观光旅游的游客也经常驱车数十里,亲自到倘塘来看看这里源远流长的美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