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2:33
《偈二首答梅中丞》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该诗表达了诗人对明末黑暗政诒的控诉和对当权者的讽刺之情。
偈二首答梅中丞
【其一】
本无家可归,原无路可走。
若有路可走,还在大门口。
【其二】
莫夸家里富,家富今人丑。
若实到家人,一毫亦无有
“本无家可归,原无路可走。”对禅宗而言,这是表达了极高的悟境。佛性禅心是绝对的“一”,无内无外,不动不静,还谈什么“归家”,“走路”呢。在这里,恰恰又是对明末黑暗政诒的控诉。在万历年间,政治败坏得真的是使人们无家可归,无路可走了。
“若有路可走,还在大门口。”对禅宗对“心学”而言,“有路可走”还属于用功阶段,这就说明了没有到家,没有入门,更不用说升堂入室了。所以最多不过只是“还在大门口”而已。当然,李贽这首诗,主要是谈玄论道。但却为他的敌人留下了陷害他的口实。
沩仰宗的香岩智闲禅师,曾有“今年贫,锥也无”,用一无所有来表达见道之心。对禅宗而言,心地中若有知识、有见识,都是“尘埃”,必须达到“一念不生”,把一切内容淘洗干净,才能见道。李贽这里“若实到家人,一毫亦无有”,也表达了这层境界。哪知明末思想禁锢,“莫夸家里富,家富今人丑,”却成了刺世,讥讽权贵之言,当然,也不排除李贽有意用禅来反对当道的意图。
李贽(1527一1602)明代杰出的思想家,字宏甫,号卓吾、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乡试举人,官南京刑部主事、云南姚安知府。后辞官独居讲学,被朝廷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而系狱,自刎死。李贽为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理论代表,为文主张出自真情,反对复古,重视俗文学的地位。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