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三乾

更新时间:2023-07-06 12:42

傅三乾(1866~1950),男,川剧旦角。四川隆昌县城关镇人,原名傅家荣,又名傅兴文,出生在一个开糕点铺的小商家里,自幼入川戏班学艺,主要作品有《江油关》。

生平概述

15岁时因家道中落,入名盛科社学戏,初习小生,后因腿被扭伤,遭班主辞退回家。16岁又入资阳大名班附设的三字科班深造,受业于岳春萧遐亭、罗开堂等名角,先习武生,后改学丑。演戏认真、踏实、不尚卖弄。三字科社以三字起名,他被更名傅三乾。傅三乾在岳春精心指导下,学了不少功夫戏;特别是岳春专长的一批“矮桩戏”被他继承下来。光绪甲申年(1884),傅三乾随班到成都演出,以《做文章》一戏,博得了蓉城观众的赞誉。

光绪十五年(1889),资阳唱城隍戏,各条河道的名角都到这里比武打擂,年轻的傅三乾《芦花岸》一戏轰动资阳县。此后,他四处搭班谋生,使他有机会博采众长来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到光绪末,傅三乾已是驰誉全川的著名丑角了。

傅三乾在舞台艺术方面也是一个“五匹齐”的大师。他的能戏很多,如《赠绨袍》、《议剑献剑》、《西川图》、《问病逼宫》、《奔番》、《江油关》、《朝楚庭》、《活捉三郎》、《园庭拾巾》、《结草报》、《醉隶》、《武大拿奸》等。

1918年,在重庆发起创办裕民科社,热情教授艺徒,对川剧艺术事业作出了贡献。刘成基周裕祥、李文杰等均受其教益。

他身怀绝技,不废基功,直到80多岁高龄,还能演出《扯符吊打》、《毛延寿奔番》等功夫戏。

1950年,病逝于重庆,享年84岁。

生平详解

学艺刻苦

傅三乾先生十三岁时,岳春创办的大名班三字科班驻隆昌双凤驿,傅先生那时就入班学戏了,先学小生,因扮相差,十六岁改学丑角,拜岳春为师。岳春出身贫寒,但读书非常刻苦用功,虽学识很好,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才转入梨园学习川剧,这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他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川剧的表演和唱腔上都有新的创新。而岳春自己对川剧各个行当、生、旦、丑、末都懂,文武都能演唱,昆高胡弹灯样样在行,而丑角更为其特长,成为川剧界的一代宗师,人称戏状元。傅三乾先生拜在岳春师傅门下学艺,自觉遵守了岳春师傅对学生提出的四项基本要求:一、学生要练好基本功,学好唱腔;二、学生要通晓一般、精通一门;三、学生要凌晨早起到山林、水边练体力、练嗓子,四、学生要学文化、历史。由于傅先生比旁的学生起得早、睡得迟,学习时刻苦认真,甚得岳春师傅的喜爱,认为傅是他剧艺的最好接班人,因此岳春师傅悉心教导,傅也就更专心学习。傅先生可以说是得到川剧大师岳春神髓的人,也是岳春大师最得意的门徒。傅三乾先生的成名,是与岳春大师的教导分不开的,真是严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

技艺精湛

傅三乾先生在三字科班学成之后不久,即随富春班到重庆演出,名震川东,即后又在四川各地演出,名声就越大了。当时傅先生还是一个年轻演员,年轻的傅三乾并不因为驰名全川就停步不前,而是在每次演戏时,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着重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而不是浮在表面,更不是哗众取宠。傅先生与其师岳春一样,一般行当都懂,专长丑角,而戏路较宽、文、武袍都在行,犹善矮桩戏,“矮身段”戏(又称矮桩)是岳春大师借鉴了昆曲的表演技艺,结合川剧袍带丑运用“官衣”的特长,创造了矮身段。矮身段对演员要求极严,双膝下屈,膝不能突,臀不能翘,形成脚短,身矮,手短的造型。在全剧表演中,行、走、立等各种动作必须保持协调,站时不能忽高忽低,坐时不能腿伸手长,“矮身段”是对演员基本功的检验。“矮身段”是大名班三字科班的看家戏,岳春大师晚年才将这一绝技传给了他的得意门徒傅三乾。傅先生没有辜负师傅的培养,把“矮身段”戏传承了下来,因而赢得了群众的喜爱。“矮身段”戏是扮演矮人用的,如晏婴、土行孙就是矮子,就用矮身段演出,傅先生继承岳春大师的矮身段戏目有《晏婴说楚》、《金桃会》、《驭人妻》,以上是晏婴戏,还有《顺天时》、《双旗门》以上是土行孙戏,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傅先生在表演时都能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对“矮身段”运用裕如,在演晏婴时,晏婴身材矮小,但这个雄才大略、品德高尚、为国除奸、为民除害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形象,他却演得非常逼。傅先生在演这几场戏时,场场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扮演土行孙时,一直是矮桩,临剧终几秒钟时突然站立起来,由矮忽高,还其本像,真令满座皆惊,叹为观止!傅先生在《议剑献剑》中饰演曹操,当演到从王允手中接剑欣赏时,傅双手背剑,从肩后亮出,分别侧起左\u53f3腿,用脚尖踢剑出鞘,这样一个“双朝天腿”的绝门功,功力精到,别具匠心。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郭沫若领导的抗敌文协,在重庆开展统战工作,团结广大文艺界共同抗日,组织了多种演出活动,一九四五年的戏剧节(二月十五日)抗敌文协组织了戏剧界各个方面参加演出,有话剧、京剧、川剧、民间艺人的杂耍等,参加演出的人,都是当时的名流,任剧协理事办的夏衍同志,委托沙梅同志邀请名流傅三乾参加演出,那时傅先生已是七十九岁高龄了,当沙梅同志登门拜访,邀请他演出时,傅先生当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尽管他年岁已高,但身体特好,戏班子老板还嫌他年老,而不要他搭班,但剧协却主动邀他演出,他怎能不激动呢,他接受了剧协的邀请,同意演出一场川戏,他演出的剧目是《坠马》,这个戏是袍带丑的功夫戏,也是傅先生的拿手好戏。临演出前他的学生刘裕能及其他人士,见他年纪太大,劝他演出时适可而止,傅先生却说:“今天是向文艺界介绍川剧,不能马虎,不然对不起人了。”傅先生扮演剧中的罗德喜,当一上场时,一声响亮的“哈哈”,把堂子都听惊了,坐在前排的白杨、舒秀文都跟着响亮的笑了起来,一声“哈哈”和一段打马游街的表演,把一个新科进士的得意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全场观众屏息无声,静待下文,当傅先生演到罗得喜坠马下,一个“飞碟子”下马,扬起身,双手抓袖,两腿微绻,作鹰兔搏斗状,从下场门滚到上场门,这个身段内行叫“鹰抓兔”,难度教大,完全靠腿劲和腿功,台上和后台的全体演员都为傅先生捏一把汗,哪知傅先生将身子一旋,他的官衣就前后撒开,一个“反骗马”表示下马,一个“飞碟子”(表示左脚被马蹬挂了一下摔下来),然后一起身走一步,坐下,这几个动作是连续的,全部动作只用了几十秒钟时间,台上台下的观众都看得入神了,连鼓师李子良都站起来打鼓了,那知傅先生站起来时,帽子不歪、衣带不乱、气不喘、色不变,身段麻利洒脱,不减当年,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戏演完,傅先生的内衣被汗湿透了,夏衍、沙梅同志到后台向傅老祝贺道乏。傅老点着头向夏衍等同志说:“谢谢你们,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最愉快的一次演出。”

以上几个列子,说明傅先生确实文、武丑都行,而且技艺精湛、功力非凡。

传艺认真

傅先生不但自己认真学戏,认真演戏,并能认真将自己学到的技艺,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门徒,没有辜负他师傅岳春大师临终时要他把技艺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殷切期望。现代川丑名角周裕祥刘成基(艺名当头棒)、李文泰都是傅先生亲自培养成名的。

傅三乾先生教周裕祥学戏是煞费苦心的。如将晏婴戏传给他时,正值抗日中期,他们随章华班到泸州演出,每晚戏完,傅要周在中山公园身着长衫,下矮桩长跑,直到筋疲力尽,坚持了三个月,风雨无阻,从不间断,直至周的桩子稳了,身腰直了,才叫周穿上靴子在台上跑着练,半年以后,周裕祥重庆的首场演出就是《晏婴说楚》,他是在掌声中演完这场戏的。解放以后周裕祥的表演艺术更加成熟,他的晏婴戏越演越好,一九五八年周裕祥随西南川剧院赴武汉为中央全会演出,他的《晏婴说楚》在众多剧目中特别引人注目,深得周总理和邓书记的称赞。他的戏刚演完,毛主席到剧场了,周总理通知他不要下装再演一场。一九六二年周裕祥北京演出《金桃会》,文艺界知名人士周杨同志及京剧名家马连良、裘胜戎、谭富英都为之叫好!打倒“四人帮”后,川剧团到北京演出,中央一领导同志希望再能看一次周裕祥的晏婴戏,因十年内乱,周裕祥身陷“牛棚”,戏文又荒废了十多年,兼之年已七十,能否演好,周裕祥有些心虚,但他认为打倒了“四人帮”中央领导同志对他的这样关怀,他还是答应了可以演。为了演好这个戏,仍象三十多年前傅老师教他那样,每晚在京郊西苑饭店的花园里苦练矮桩,由于他功底深厚,虽年高体胖,经过短期苦练得到了恢复,在台上演出《晏婴说楚》时,“矮身段”仍不逊于当年,获得中央领导同志及观众的好评。周的这些成就,是与傅先生的严格培养分不开的。

著名的川剧袍带丑兼褶子丑李文杰也是傅先生亲授的门徒,他的嗓子条件差,在傅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善于扬长避短,使用尖音与膛音,行腔吐字,独具深功,专长昆腔戏,深得昆剧艺术家俞振飞的好评。他的拿手好戏《议剑献剑》、《坠马》,更是全川闻名,他在演《议剑献剑》中的曹操时,在权势面前谨小慎微、献媚取宠的奸猾性格,道白往往回旋于低音、声音虽小而满座皆闻,没有高度的艺术造诣是不能达到的。七三年李文杰病死,川剧丑角泰斗周企何曾痛惜的说:文杰之死,带走了好几个昆腔戏、惜乎哀哉。李文杰在世时和其爱人王清廉(川剧名旦)每每念及傅老师的培养的深恩。最近文摘周报曾转载了川剧三代名丑,就是说的岳春、傅三乾、李文杰。

还有名丑刘成基(艺名当头棒)也是傅先生的门徒,与周裕祥、李文杰一样驰名全川,他在《赠娣袍》中扮演须贾,深刻揭出了这个忌才害贤市侩小人的内心世界。获得观众的热情称赞。

傅先生不但培养了周裕祥刘成基、李文杰、刘裕能、段其湘等丑角外,也能带其他角色,教其他行当。如川剧界的罗氏姐妹,也出自他的门下,姊妹擅长生旦戏,名燥一时。其姊罗素春现仍在合川县川剧团培养新生,其他如重庆的胡裕华(男旦)、李小钟(女旦)、周金钟(女旦),成都的秦裕仁(武生)、李文德(小生),另外傅先生还私人收了几名女旦如胡淑芳(译名蝴蝶)、筱舫玉(原名周紫娟),以上这些人在川剧界都有一定的名气。特别是隆昌年纪稍大的人对筱舫玉是很熟悉的,他(她)们都演遍了川黔两省,为川剧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傅先生一九一七年在重庆石板坡参与创办裕民社,一九二七年又在重庆九尺坎参与创办进德社,为培养川剧人才,不遗余力,他教学生特别严格,非常认真,除上面所讲的对周裕祥的培养外,对其他学生也是煞费苦心。如有一学生拜在他门下学小丑,其他师生都认为培养不好,没有发展前途,而傅先生则认为该学生学习刻苦,嗓子差点,也可以培养,于是对他进行形象实地教学,带他到茶房酒肆去看,学生不解其意,傅先生说你听幺司(现称服务员)是怎么吼的,他是怎么用嗓的,茶房、酒馆、饭馆那样多的人,而且人声嘈杂,他的吆喊在坐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说明幺司是会用嗓子的,这个学生受到了启发,最后终于学成了。还有一个学生学小丑,学的不错,就是缺乏“文气”,傅先生一想,必须弄他学小生,特别学文生,培养学生的文气,他把学生叫来说:“你学小丑不行,我看你学小生才有发展前途”。开头这个学生不愿意,与傅先生说:“我学小丑几年了,又改行不好哟”,傅说:“你听我的,学小生适合你”,学生只好改行学小生,又学了几年,傅先生见他已经有了一些文气了,又对那个学生说:“现在你可唱小丑了”,学生当时不解,一时小丑,一时小生,怨老师怎么搞的。傅先生语重心长的说:“唱小丑无文气就俗气下流了”。学生才恍然大悟,才知道傅老师的苦心。这样的列子是很多的,说明了傅先生教学生是下了狠功夫的,想了不少办法。傅先生真是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川剧事业。

为人正直

傅三乾先生,生于满清朝封建王朝,后半生又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之下度过的,在那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日子里,从事川剧事业是非常艰辛的。新中国成立以前各剧种的演员,被成为“戏子”,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四川有句俗话叫做“九流归厂、十流归班(既戏班子)”。这虽然是对演员的污蔑,正说明了旧社会艺人身份的低下。傅先生在那黑暗无光的旧社会,为川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可贵的成就,这是与傅先生的为人分不开的。

傅先生为人正直善良,救贫怜幼,济困扶贫,是人皆尽知的,如傅先生的高徒李文杰,他父亲本是医生,因后母不贤,他头上长满癞疮,不予医治逐出家门,路遇胡裕华(傅的学生)把李带到九尺坎见傅师傅,傅先生怜其无靠,先给他医癞疮,继教他学艺,李文杰没有辜负傅师傅的期望,刻苦学习,终于成材,名震全川。又罗氏姊妹双双流落重庆街头,生活无着,傅先生也将她俩收留,传以技艺,学成登台、名噪一时。这仅是两个列子,在人情如纸的旧社会,傅先生有这样高贵的情操是非常难得的。

傅先生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抗日战争期中,郭沫若同志领导的抗敌文协在重庆组织多次戏剧界名流为抗日举行义演,傅先生当时已七十多岁,而且被迫离开了戏班,但他不顾年迈与贫困,仍多次参加了演出,为抗日出了力,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心,这样高贵的民族气节,难道不值得称道吗?

一代戏剧名家川剧泰斗傅三乾老先生,为川剧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又为川剧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值得我们怀念。正当新中国成立时,傅先生却与世长辞了。驻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元帅在送傅老的挽联上,称他为“傅老令公三乾”,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但傅先生在旧社会生活得不到保障,晚年更为贫困。新社会的演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不但生活有了改善,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了。抚今追昔,不由人感慨万端,痛惜傅先生生不逢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