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琳

更新时间:2024-10-28 20:36

傅天琳(1946年1月24日—2021年10月23日),生于四川省资中县,中国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原副会长、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重庆新诗学会会长、《银河系》诗刊主编、重庆出版社编审、全国新诗(诗集)奖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

人物生平

傅天琳,汉族,中共党员,中专文化。

1961年于重庆电力技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市郊缙云山农场种果树直到1980年。其间,在诗和生活的感召下,开始尝试写诗。1978年参加重庆市文学创作会。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1980年出席省第二次文代会,被选为作协分会理事,翌年被选为重庆市文联委员。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重庆新诗学会会长。

2021年10月23日11时03分,因病医治无效在重庆逝世,享年76岁。

写作历程

上世纪60年代

15岁的傅天琳从重庆电力技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重庆市郊的缙云山农场种果树。其间,在生活的感召下,她开始了诗歌创作,并完成了以果园生活为主题的诗集―――《绿色的音符》。

而后,傅天琳又以饱满的热情完成了反映母爱为主题的诗集―――《在孩子与世界之间》,果园和母爱成为了傅天琳的创作主题。

在傅天琳看来,母爱是女性与生俱来的情愫,是人性中最高的光荣和骄傲,它是照耀性的、笼罩性的,它是没有理由的,不分国籍的,甚至是没有道理的。

傅天琳曾目睹过这样一幕场景:一个两岁的女孩不厌其烦地为一只小熊洗澡、剪指甲,并且假装小熊病了,带小熊去看病。傅天琳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小女孩说,因为自己是小熊的妈妈,傅天琳因此断定,母爱是存在于万世万物之中的一种本能。

《在孩子与世界之间》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的傅天琳初为人母。她说,那段日子,她刚刚体验到做母亲的快乐,笔下的诗歌便呈现出了淳朴而天然的面貌。傅天琳认为,这样的诗句,正是对博大的、无私的母爱最好的表达方式。

晚年创作

2000年,傅天琳退休后在北京带外孙女,整整三年,几乎没有读过一首诗、写过一首诗,她甚至完全断绝了和外界的交往。傅天琳说,这三年她就是一个纯粹的外婆,这样的经历让她再次重温了母爱带来的快乐。

有了这样的感悟后,2003年,傅天琳再次拿起笔,用诗歌的语言记录下外孙女的一颦一笑,以及三年来点点滴滴的感动。傅天琳说,当她把这些诗念给外孙女听时,她的眼眸里居然出现了一种异样的光泽,就像是她一岁时第一次看到一大片蔷薇花时的那种光泽,傅天琳的心为之柔柔一动。

傅天琳给青海的观众带来的依旧是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短诗。傅天琳认为,回避母爱,就回避了女性最优秀的品质。

傅天琳本身就是一株饱含母爱的苹果树。

如今,年过花甲的傅天琳对母爱的感悟更加深切。

傅天琳在童诗集新作《星期天山就长高了》里,对诗里的主人公,不称小朋友而称“妹妹”。诗里的故事都与妹妹有关,妹妹就是傅天琳的外孙女。

妹妹的爸爸妈妈都是外交官,经常出国在外,爷爷奶奶已不在人世,所以妹妹一出生,照顾她的重任就落到当时还在重庆出版社工作的外婆身上。

提前退休,放弃诗人的头衔,离开重庆的生活圈,只身到北京去带这第一个孙子辈,傅天琳说她当初是抱着“自废武功”的心态去的。女儿家只有60多平方米,傅天琳没有房间只能打地铺,没有多余的地方请保姆,傅天琳就一手一脚地把妹妹拉扯大,陪她玩、哄她睡,给她煮饭、教她认字。

.“妹妹3岁之前我的生活里都是琐碎,没摸过一句诗,没参加任何活动,没给任何朋友打过电话,几乎与世隔绝,在诗歌界凭空蒸发了3年。”难怪当初有朋友劝她:“你就甘愿这样‘堕落’,一心当个保姆?”

傅天琳的确当了3年多“全职外婆”。她每天买菜、带孩子,小区里从左邻右里到管理员没有人知道她诗人的身份。有一次,傅天琳抱着妹妹在大院里和别人家的保姆拉家常,竟也被当作保姆,被问道“你们主人家一个月给你多少钱?”这事一时成为笑谈,为此,她经常自嘲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还有一次,傅天琳的信箱里收到一笔上千元的稿费,更一时间成了小区里的大新闻。大家纷纷揣测:“神秘外婆莫非是哪个级别的高干?竟有本事收到这么大一笔钱?”傅天琳也乐得玩这种真人不露相的游戏,任由大家好奇和猜测而始终低调,不透露身份。

直到妹妹上幼儿园,傅天琳繁忙的生活一下子空闲下来,写诗的手便痒痒了。当她用诗性的眼光回味3年来的时光,妹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妹妹的眼神妹妹的动作都自然而然涌了出来。

接下来的8天,傅天琳以行云流水的速度一口气写了30多首童诗,一本关于妹妹的成长诗歌日记出炉。用傅天琳的话说,这本诗集“完全是带娃儿带出来的”。

不过,这些诗完全没劳烦傅天琳冥思苦想,也不用像写成人诗那样为一个用词推敲几天,因为绝大部分诗句都是妹妹的原话,她所做的只是发现了这些诗意,稍作修饰,就很美。“所以我告诉妹妹,这本诗集的作者应该是妹妹,外婆只是代笔。”

代表作品

有诗集《绿色的音符》《在孩子和世界之间》《音乐岛》《红草莓》《太阳的情人》《另外的预言》《结束与诞生》《柠檬叶子》,散文集《往事不落叶》《柠檬与远方之歌》等。

作品阅读

梦话

你睡着了你不知道

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

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

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

我守候你从滑梯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

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

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

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

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

母亲

在田野, 母亲

你弯腰就是一幅名画

粘满麦秸的脸庞

疲劳而鲜亮

银色夜晚的柔情

来自一座草房

我们家永远葱绿

来自母亲的灵魂

永远地开放

儿孙般的玉米和谷穗

一代代涌来

将你围成一座村庄

在母亲博大的清芬里

我只有一粒绿豆的呼吸和愿望

秋雨声声

窗外的雨声,

淅淅沥沥地说个不停;

窗内的语声

叽叽咕咕地道个不停。

窗外的说些什么呢?

问那树,那花,那小溪;

窗内的说些什么呢?

问这笑,这吻,这眼睛。

窗外的窗内的都说了一夜

雨声与语声融合着梦境

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

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

对《秋雨声声》的赏析

作者运用动态描写,人与景结合,寓情于景,用大自然的美衬托人性的美,同时也表达丰收的喜悦。

“天边的霞光哟脸上的红晕,化一朵神女峰前飘飘的云……”这句话的理解需要更多的想象。霞光,红晕,身处此情此景,是否会有一种别样的情怀?神女峰就在眼前,飘飘若仙,若隐若现,由不得你不激动,而沉浸其中,那种感动却又化作一片飘飘的云,你只觉飘然,醉倒神女的风采中。“梦境”是一种意像,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可酌情自我理解。

出版图书

谈诗见解

“诗来自生活,但我并不为诗刻意去搞什么生活体验,触发灵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诗一般的生活中。生活就是一首诗。”

“大家知道,早期我是个果园诗人,19年的农场果园生活,我出版了诗集《绿色的音符》后来我参加工作,一路走来,陆续出版了《生命与微笑》、《结束与诞生》等十余部诗集。”

她说,“我女儿生了孩子,我当上了保姆,成天与孙女和屎尿片片打交道,按常理,万事休也,可我当了两年多的保姆后,出版了部儿童诗集,还火了,由台湾、美国的出版社把版权买走了。”

“前不久,重庆一所小学叫我去给小学生演讲,学生们觉得很神秘,互相打听‘这位诗人是咋样的?’我告诉她们‘诗人就是大街上的老婆婆’,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流传着这句话。”

“作为诗人,必须具备敏锐的触角。留心生活处处有诗意,靠你去捕捉、去琢磨。我们的眼睛要珍惜所看到的一切。我对树有特殊的感情,诗也像株树一样,要有树杆、树枝、树叶、树根,要立得稳,飞得起,降得下。我不喜欢想像丰富的诗,这些诗总是飞呀飞的,飞到空中就降不下来了。诗要写得深入浅出,要把话说清楚,要使人看得懂,诗人都说不清楚,谁说得清楚?诗不是一种描写,是一种状态,沿江的灯,你不是去写那些灯火,而是去写河中的影子。”

诗人不时朗诵出她的优美诗句:“天哩,我突然发现,当你磐石的蛋糕装得满满,你还在忙,你的手指习以为常;我还发现,当你爬上枝头,总想去摘那宏伟蓝图,你的手指好像……”这是诗人《唤醒我的羞涩》中的诗句。

“我不会打扮自已,从来不会,让其自然。我的时间大都用在写作上了。”诗人追崇自然,他的诗犹如她的人品一样,都是自然的流露,有一种独特的自然美。

社会评价

傅天琳是成熟于新时期的著名女诗人。诗歌语言既具有追求浅唱低吟的音乐美,也富有思想容量、泛着阵痛独语的散文美。其诗歌创作首先是果园诗,以《绿色的音符》为代表。从描写果园景物的外在美,到歌颂果园诗中包含韧性精神的内在美,诗人以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质朴的诗风,真挚的情感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果园世界”。其次是母爱诗、儿童诗及爱情诗,以《在孩子与世界之间》为代表,诗人以女性特有的笔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爱的世界。”诗人作为母亲的女儿和孩子的母亲,她创作了富有“女儿性体验”和“母性体验”的母爱诗。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她还创作了不少的儿童诗;作为丈夫的妻子,她创作了为数不多的爱情诗。这时期的诗歌语言除仍具音乐性的同时,更注重内心情感体验的抒发。再次是国内外游历的诗歌,以《音乐岛》和《红草莓》为代表。随着国内外出访机会的增多,傅天琳的诗歌内容和诗歌风格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音乐性逐渐减少,现代生命体验与表现手段逐渐增多。最后是感悟诗,诗歌以《结束与诞生》《六片落叶》为代表,以较为散文化的语言来揭示现代人的困境,增加了对人生、社会、生命的思考。除此之外,傅天琳还通过炼字,词类活用,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拓展诗歌的艺术境界。傅天琳语言经历了由浅唱低吟的有韵诗到泛着阵痛独语的无韵诗,从对音乐性的追求向散文化的延伸;在傅天琳后期诗作并没有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而是做了融合并获得成功。

个人荣誉

《苹果园之歌》获1979年—1982年《星星》诗刊优秀诗歌奖。

《汗水》获全国1979年—1980年优秀诗歌奖。

《绿色的音符》获1983年全国首届优秀诗集奖。

《傅天琳诗选》获2003年全国第二届女性文学奖。

《六片落叶》获2006年人民文学奖

组诗《苹果园之歌》获《星星》优秀诗歌奖。

散文《小屋的故事》获四川省优秀文学奖。

1986年被评为《星星》诗刊读者最喜爱的十位中青年诗人之一。

2008年被评为《诗刊》“十位优秀诗人”。

由日本翻译出版诗集《生命与微笑》,由韩国翻译出版诗集《五千年的情爱》。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应邀去过8个国家演讲。1989年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2010年10月19日,在鲁迅先生逝世74周年纪念日当天,傅天琳凭借诗集《柠檬叶子》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此次傅天琳参评鲁奖的诗集《柠檬叶子》,收录了2004年到2009年间的近百首新作。鲁奖诗歌终评委员会副主任雷抒雁评价:她内心世界的平和、善良与质朴,在那种富于青春活力与成熟思考的刚性语言里,流溢和散发着一种奇异的色彩和气息。评委会颁奖词:傅天琳坚持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她的诗关注现实,思考生命价值,寻找心灵方向,率性而真诚,感情真挚而丰厚,语言优美而朴素。她眼光向下,感觉向内,精神向上,亲切真实中达到一种超越境界。

2017年11月,傅天琳获“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奖评选“杰出贡献奖”。

2018年12月19日,获得“玉润四会”女性诗歌奖杰出贡献奖。

2023年1月9日,作品《家住通远门》获得首届重庆日报文学奖(散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