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天飞

更新时间:2023-07-12 15:59

傅世昌(1911一1938年)满族,原名傅天飞,别名傅云冀,黑龙江省双城县人,自幼家庭贫穷。

傅世昌(1911一1938年)满族,原名傅天飞,别名傅云冀,黑龙江省双城县人,自幼家庭贫穷。

傅世昌1927年考入哈尔滨商船学校,在甲班学习驾驶。他的数学教师冯仲云是中共地下党员,傅世昌在冯仲云老师革命思想活动影响下,从学生时代就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1927年,他加入哈尔滨反帝大同盟组织,并开展反帝宣传,散发革命传单,张贴标语。1930年,傅世昌从商船学校毕业,但没有按照学校分配,到青岛舰队当海军军官。他选择了革命道路,投身马列主义和民族解放、阶级翻身的伟大事业。5月,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当选共青团哈尔滨特委委员、共青团满洲省委委员。在国破家亡,“风流才子”甘心堕落的历史条件下,傅世昌誓做“资本主义的掘慕人”。一天,哈尔滨市道外十六道街有一家大烟馆开市,门口贴副对联“多抽点少抽点多少抽点,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和横批“进来抽点”。傅世昌看见后,怒不可遏地赶上前去,把它撕掉。又有一次,他看到一些朋友欢聚后,有一醉汉用俄国话跟他说淫语,他怒气冲冲,一甩袖子,走了。可是,他对穷苦市民却异常同情。一次,看到一个断腿的老妇人爬行正阳街,哀叫“有钱的老爷、太太们,行行好吧……”过路的公子哥儿加以无情调笑,然而傅世昌却赶上前去,倾囊以助。他面对人寰惨剧而揪心不已,躲到一边暗泣。他在冯仲云老师培养下,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盘石中心县委常委。他在任职期间,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举办团干部训练班,主持党团会议,组建青年义勇军,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1933年,他受省委派遣到海龙,配合杨靖宇将军、王仁斋等改编海龙游击队,这是继盘石游击队之后,又一支赤色武装队伍。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迫害,傅世昌受妹妹株连,被扣上机会主义罗章龙右派帽子。1935年摘帽,派到桓仁开辟党的地下工作,先后建立许多交通联络站,为抗联扩大游击区,进一步打击日本侵略者作出重要贡献。他到桓仁以后,认真执行南满特委指示,不仅积极指导特支工作,并且积极筹建桓仁县委,在一师游击区域内不断建立党团组织。在日本侵略者连续发动大“讨伐”的困苦条件下,开辟了老秃顶山区地方群众工作,为抗联大部队南下奠定了有力基础。1936年4月,他在农民自卫大队基础上建立了一师四团。因此,傅世昌不但是地下党在桓仁的领导者,而且是地方武装军队的创立和组织者。1937年9月,傅世昌任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列宁旗》和《东边道反日报》的主任编辑,是党在南满地区的一位难得人才。

1938年2月,抗联在老秃顶山区建立的抗日游击根据地遭日本帝国主义破坏。傅世昌依然坚守革命岗位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一天,他到桓仁县柞木台村开展地方工作,不幸遭敌人逮捕,押到普乐堡敌人监狱。3月5日,敌人对他实行了各种阴谋诡计。他感到非常恼火,于是写了一篇遗书:“日本混蛋们,你们的狗日子不会长了。你们认为共产党人软弱可欺吗,不,你们想错了,在革命和反革命之间,绝没有第三条道路,我不能不死。”然后,他夺过看守廉应泽的手枪,怀着满腔义愤而英勇自毙,年仅27岁。

傅世昌一生的革命道路,虽然坎坷曲折,但是在生命最后一刻,仍然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闪耀着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爱憎分明,视死如归,表现出与敌人不共戴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