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作品选

更新时间:2022-04-18 12:33

《傅抱石作品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弘扬中国绘画艺术传统,于1994年10月5日发行的,志号为1994-14的特种邮票

发行背景

傅抱石(1904-1965),原名傅麟,祖籍江西新余县章塘村。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曾带领江苏的画家们几乎画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创造了“抱石皴”等许多新画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技法,开创了一代画风。他的山水画意境深邃,气势磅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洋溢着清新的时代气息。他的人物画多取材于古代诗人及古诗词中歌咏的人物,造型典雅,神态丰富,线条飘逸,栩栩如生。傅抱石在美术史和美术理论方面也有博大的建树。

1994年10月5日,正值傅抱石大师诞辰90周年之际,为了弘扬中国绘画艺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傅抱石作品选》特种邮票。

制票参数

(参考资料)

票面图案

邮票赏析

这套邮票的6枚图案,统一采用竖式票幅,整体呈现出中国传统绘画装裱的格调,加之将面值、中英文国铭和票名等文字设计在一条浅紫色的竖式边框上,创造出了一种相映相衬的和谐的艺术境界。大师的山水题材作品和人物题材作品各选取三幅,并一一隔开安排既表现了傅抱石在山水画和人物画方面均有极深造诣,也使6枚图案呈现出一种整体的变化之美和节奏韵律。

画面采用的是“抱石皴”法,打破了元代以来因循守旧的画风,没有框框,横涂纵扫,笔墨酣畅,气韵生动。

画面描绘了东晋宰相桓玄请画家顾恺之看画的情景。画家以准确、生动的线条,捕捉住了顾恺之等宁静庄重观画的精彩瞬间,香炉、几案,高士们专注认真的神情和桓玄的洋洋得意之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图中平坡之上散植樗树数株,堂内有一老者,即草堂主人石涛。相传,清代画家石涛晚年曾在扬州建造一座大涤草堂,并写信给八大山人,求画《大涤草堂图》。傅抱石大师采用泼墨大写意手法,刻画了数株樗树,当面一株立地挺拔,耸入云天,宏伟神奇,气度非凡,寓意在当时画家群中石涛最著。

画面描绘了唐代仕女弹奏古阮的情景,人物造型丰满,线条流畅,层次疏密有致,生动地刻画出了陶醉美妙乐声中的自然神态。

画面上丛林尽染,秋色浓浓,游人漫步林间,仿佛正在寻觅树丛深处的虎跑清泉,远山近树浑然和谐,洋溢着一股天然真趣,有身临其境之感。

画面描绘的正是王羲之和三位朋友去山阴兰亭赴会时,结伴走在道上的情态。左起第三位回首者即王羲之,清高俊逸,潇酒自然,跃然纸上。大师采用工笔兼写意的技法,用灵逸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或回首,或驻足,或仰思或沉吟,姿态潇洒,神情丰富,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收录情况

《傅抱石作品选》邮票被收录进以下集邮书籍中:

真伪鉴别

这套邮票发行之后,有的邮友发现自己装在塑料袋里保存的首日封,上面所贴邮票出现变色现象。也有的集邮者因不知底细,还误把这些变色邮票当成“错色”邮票,不惜出高价购买。

可以参照以下方法来鉴定这种变色票是否“错色”票:

1.先鉴别邮票的真伪

1994-14真品,采用胶版用邮票纸印制,变色邮票也采用胶版用邮票纸印制,其各种刷色网纹夹角与1994-14真品完全相同。因此,这种变色票是真票,不是伪品。

2.查找变色的原因

以1994-14(6-4)为例,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正常票上的网点,各种刷色网点完整、清晰。而变色票票面上的红色网点被溶化开了,其他刷色网点依然清晰,因此票面才变成红色。很显然,这枚变色票之所以会变色,是因为在保存过程中,票面接触到某些可使红色油墨溶化的溶剂物质,使邮票上的红色网点在纸面上溶化开了,形成红“云雾”状,致使邮票所刷原棕色票面呈现红色,不知其中奥秘的集邮者,就误认为是错色或印刷变异。邮票上刷的红色网点油墨,遇到溶剂性物质便溶化开,说明这种油墨不稳定。这是造成邮票变色的根本原因。同样道理,在1994-14(6-2)邮票中的变色,也是这个原因引起的。拿邮票铭记“中国邮政”变红色来说,正常票的铭记为红棕色,其中含有红色油墨二当其中的红色油墨接触到溶剂物质之后,便开始溶化,并将红色洇向四周,致使铭记“中国邮政”文字呈现泛红色。

荣誉表彰

1995年,在人民邮电出版社、邮电部邮政总局、中国集邮总公司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人民邮电报社和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1994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傅抱石作品选》被评为“第一优秀邮票”,得票548362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