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03 20:08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是2010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纳德·麦克伯尼。
字 数:155千字
页 数:200
开 本:32
包 装:平装
定 价:18.00元
本书以娓娓道来的对话方式,从问题出发,以生动鲜活的例子和富于逻辑思辨的语言分析了心理学中一些最常见的和最容易引起疑问的问题。
本书共有12个部分, 49个常见问题。它在心理学与科学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生理基础、发展、感知觉、意识、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动机和情绪、心理测试和智力、人格和异常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层面上,就心理学是否是科学、心理学是什么、如何进行心理学研究、身心关系、天性与教养、心理学与常识、心理学的意义等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似曾相识、巧合、巫术、占星术、惩罚”等日常生活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从而澄清人们对心理学的一些误解,加深对心理学科学性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读者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和事物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第一编 心理学与科学 5
思考 1 为什么这门课这么难?只不过是心理学! 6
思考 2 为什么心理学家使用大量的行话 10
思考 3 为什么不跳过理论,多讲点事实 14
思考 4 这只是你的理论 18
思考 5 你太有逻辑了 21
思考 6 你竟然不留下一点神秘感 25
思考 7 但科学和我以前的信念有矛盾 28
思考 8 如果存在自由意志,心理学还是科学吗 31
第二编 方法 35
思考 9 为什么我要学习所有这些研究方法?我只是想帮助他人 36
思考 10 为什么我还要学统计学 40
思考 11 但是书是这样说的…… 43
思考 12 我可是在书中看到的! 46
思考 13 这可是心理学图书! 50
思考 14 可是人人都知道…… 54
思考15 我想心理学是人的科学,而不是数字的科学 57
第三编 生理基础 61
思考16 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习关于大脑的知识 62
思考17 如果我们不了解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还能真正理解行为吗 65
思考 18 心理怎样控制身体 68
思考 19 我们为什么不探讨心理到底是什么呢 71
思考 20 人不是机器 75
思考 21 我们真的只使用了大脑的 10%吗 78
第四编 发展 81
思考22 为什么心理学家不相信惩罚 82
思考23 心理学的大部分内容不是常识吗 86
思考24 我自始至终一直知道 89
思考25 人类行为以天性为基础还是教养 91
第五编 感觉 / 知觉 95
思考26 你能证明ESP不存在吗 96
思考27 怎样才能使你相信ESP 98
思考28 设想一下ESP为真的后果 101
思考29 为什么心理学家如此多疑 104
第六编 意识 107
思考30 怎样解释似曾相识现象 108
思考31 催眠不是曾被认为是伪科学吗 112
第七编 学习与记忆 115
思考 32 为什么心理学家研究这些人为情境 116
思考 33 老鼠是怎样理解按压杠杆以获得食物的 118
思考 34 这怎么可能是巧合(一) 122
思考 35 这怎么可能是巧合(二) 125
思考 36 这怎么可能是巧合(三) 128
第八编 思维与语言 131
思考 37 从倒放的音乐中能听出邪恶信息吗 132
第九编 动机与情绪 135
思考 38 我找到的这本自助书太棒啦 136
第十编 心理测试与智力 139
思考 39 如果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心理学还是科学吗 140
思考 40 生理节律是如何运作的 143
第十一编 人格与异常人格 147
思考 41 如何看待占星术 148
思考 42 为什么心理学家不能准确预测谁会出现暴力行为 151
思考 43 我妈妈向心理学家求助,却没有一点用 154
思考 44 为什么心理学家回避重大问题 157
思考 45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罪犯因精神病而免罪 160
第十二编 社会心理学 165
思考 46 为什么心理学家如此开明 166
思考 47 心理学解释往往与常识相矛盾 170
思考48 我可不买演化心理学的账,它竟然为一夫多妻制辩护 173
思考49 我不买演化心理学的账,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是在尽力传递我们的基因 176
序言
刚学习心理学的人往往会发现,心理学入门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和他们想象中的大相径庭。这部分是因为很少有人在中学时就学过心理学。但即使有人在中学就学过心理学,却对心理学产生很多误解,甚而对心理学敬而远之。我在大学教授《心理学导论》逾三十年,发现很多同学对心理学这门科学存在很多误解,这妨碍了他们对心理学的正确理解。
有感于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来澄清这些误解。方法之一是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我再一一作答。这能让我抓住哪些看似和心理学不太相关的细节,但这些细节却是妨碍理解心理学本质的绊脚石。
本书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一些很普遍的问题。从而通过直接解答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心理学的动机。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彰显了心理学的原则和科学之哲学,消除了他们理解心理学可能产生的误区。
写作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因为我热衷于教授批判性思维的技巧。许多教材和大部分学生都把理科,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入门课程,当成了应熟练掌握以备考试的零散知识的大杂烩。凭心而论,心理学导论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介绍广泛的专业术语、研究范式和实证资料。但心理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把这种批判性性思考技能应用到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之中。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包括多种技能和态度的集合体,许多教育家都想把这种思维方式灌输给学生(如Brookfield, 1987)。古代的大教育家们也有着这一教育目标。然而最近对学习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Rosnick,1987),在心理学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有2条重要法则:(1)、通过形而上的方式并不能学会理性思维,只有在不同学科的具体的学习材料中才能学会;(2)、不同学科间理性思维的技能并不相同:
抽象的推理无法进行:推理的对象必须是具体的事物……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考和推理方式……例如物理学上的推理和问题解决就受到归纳和演绎推理的特定组合方式、数学验证以及大家公认的事实的影响。并要提出新理论来解释这些公认的事实。而在社会科学领域,严密的推理和问题解决更多受到辩论修辞传统、权衡替代方案和解决办法个案构造的影响……更高水平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只能在具体的学科中才能学会(p.36)。
我相信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同学们学习批判性思维技能大有裨益,批判性思维技能是心理学家思考所必需的。
本书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书中各个主题,并不像通常的说教把批判性思维的各种特征简单照搬,罗列成各种技能的表格,这样显得太泛泛而谈了。恰恰相反,在书中我们要模拟批判性思维的动态过程,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麦克匹克(John McPeck,1990)说道:
我认为“批判性思维”这个词指主动性或倾向性(你也可称它为“态度”)和特定的知识、技能的某种混合体,从而以一种反射性的怀疑主义态度从事实践活动或解决问题(p.42)
正是这种反射性的怀疑主义的态度,并不为我们的教育系统所看好,理由我会在本书导言中讨论。
本书在某些有争议的议题上,如超自然现象,立场鲜明。我相信本书阐述的原则及采纳的观点,和学术主流、心理学研究是和谐统一的。所以,本书当然会与经典心理学入门教材,以及心理学教师的观点一致。然而心理学包罗万象,本书不可能反映心理学上的所有观点,并且有些观点还相互矛盾。
我要在批判性思维和兼容并蓄上取得平衡。保罗和诺西奇(Paul & Nosich,1997)列出了批判性思维的部分特点:“公平心,不耻下问,……乐于听到反对意见,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并认识到自己的自我中心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p.5)。即使我达不到这些理想标准,但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学生们是乐于见到我在具体问题上的立场。他们也很成熟不会不假思索地接受我的所有观点。
书中还要描述心理学家据以研究的普通哲学传统。总体上我并不想反映哲学的最新发展。这本书是为心理学的初学者而写,更高深的知识留待今后学习。
各节主题的安排遵循心理学导论教材通常的章节顺序。教学材料可随课堂发放,并及时在课堂或复习环节解答。每节最后的练习题,可让读者应用刚学习过的内容。本书也适合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历史以及其他高级心理学课程的学生。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许多人的帮助……我尽可能列明某些观点和思想的出处。我吸纳了许多观点,甚至他人几年前用到的一些例子和词语,确切的出处我已忘记了。对未注明出处的作者我深表歉意。
Donald H. McBurney
第21节 我们真的只用了大脑的10%吗?
本节要义:有时我们只因为某些观点具有实用价值而认可它,而不是因为证据支持。
这个观点实在是心理学大花园中最难根除的杂草。或许每个人都受到老师的勉励要努力学习,理由是“我们只使用了大脑的10%—想一下如果我们能100%使用,我们会做的怎样。”
恕我直言,这并不真实。这个观点“人人皆知”但却与客观事实相悖。事实上,可能这样吗?请停下来思考: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没有了大脑的90%我们还能若无其事?下次有人告诉你这一“真相”,问问他愿意切除大脑的哪部分。
或者它表明只要我们努力,人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吗?大部分人在校生都能做的更好——但能好到10倍吗?
或者它意味着我们工作努力的程度能达到10倍?或许有些超人能10倍地努力工作,但所有的人都能吗?如果我们这样做,很快就得累趴下。
或者它可能意味着只要我们勇于尝试,我们就能学会音乐、篮球、绘画、攀岩或者诗歌。的确人们的许多潜能没有开发出来。但这是否表明大脑中还有尚未利用、有待塑造的脑区呢?只要稍懂大脑知识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大部分活动事实上涉及大脑的很多部位,所以并不存在大块大块的尸位素餐的脑组织。
贝叶斯坦(Barry Beyerstein,1999)曾追查大脑这10%神话的由来。有件事很清楚:这一错误观点并不是权威的科学家提出的。这个神话似乎起源于以卡内基(Dale Carnegie)为代表的积极思维运动。它继续由人类潜力运动的倡导者和成功激励专家传播开来。
我们之所以认同这个观点,只是因为它有点用处,而不是因为它符合客观实际,这样的观念并不在少数。这个观点暗示“我们都应当做最好的自己”——很难不赞同的理念。但只因为某个观点能给我们带来些益处就相信它,并不符合科学的精神。对此我们还应谨小慎微,不轻易盲信。如果我们接受这类流行的观点,我们都可能会认为自己是这个行星上最聪明、最有魅力、最英俊/美丽的人,因为这的确让我们感觉太棒了。问题是我们很可能并不是这样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可能性是50亿分之一)。
但我们所有人都倾向于相信这类观点,我们也乐意去相信。我们相信妈妈爱我们,美国政府不会破产,天空不会塌下来。这些事情都是真实的(我们希望是),我们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担心。但我们还倾向于相信哪些未必真实的事情:我们能控制未来;如果我们吃得好并多运动,就能安享天年等等。
因为喜欢某个观点就相信它的这种错误倾向实在是人人都容易犯的错误,矫正方法就是自问如果这个观点是真的,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你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人,还会在周末的夜晚阅读本书,而不是坐在白宫宴会的贵宾席上?
不幸的是,对信念发问让我们感到很不安(见第7节)。如果妈妈真的不爱我们如何是好?所以人们不愿意对这些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但训练这一技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特别当有人要说服我们施舍金钱或放弃信念系统时。请你思考一下:蜜蜂连皮肤都没有,蜂王浆又有多大的可能有护肤作用?
练习:以下两个观点你或许听过,它们说明信念/观念即使不真实但或许有用。
1.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2. 每天,每个方面,我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请再列举三个此类观念!
中文名: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别名: 冰点的思考
作者:杨雁捷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出版社: 农村读物出版社
书号: 9787504847799
发行时间: 2006年1月1日
地区:大陆
语言:简体中文
让你在精英面前不自卑。
生命不可选择长度,但可选择宽度;凡人不能选择容貌,但可展现笑容。
“冰点”寓意冷静、理性,“冰点的选择”即表明本系列的丛书是以倡导一种冷静、理性为基础的,以传授个人行为选择的思考方式为目的的一套通俗畅销类读物。即可作为个人学习如何让自己的行为选择变得理好,也可以作为思维方式的通俗培训辅导书。本系列共分三本书,分别为《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分别以经济学、心理学和哲学为学术基础来展示三种不同的但在生活中不必少的思维方式。
本书以传授人们如何去理性“选择”为目的。告诉人们如何去更好的判断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需要“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本书不是告诉读者一个现成的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答案,而是传授读者一种解决类似问题的理性的思考方式,这才是真正长期得益的武器。
冰点寓意冷静,理性,冰点的选择即表明本系列的丛书是以倡导一种冷静、理性为基础的,以传授个人行为选择的思考方式为目的的一套通俗畅销类读物。既可作为个人学习如何让自己的行为选择变得更好,也可以作为思维方式的通俗培训辅导书。本系列共分三本书,分别为《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分别以经济学、心理学和哲学为学术基础来展示三种不同的但在生活中又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
前言
第一篇 我是太平洋中的一颗水滴
1 你我都是超级影星啊
2 睁着眼睛说瞎说
3 群体的判断就可靠吗?
4 服从权威,即使泯灭人性也在所不惜?
5 球迷的判断与婆媳的冲突
6 你个笨蛋,把我当什么了?
7 期望是最好的预言家
8 节食减肥总让人失望
9 广告的妙用
10 心理防御机制
11 老谋深算的推销员
第二篇 亲密关系与爱情
1 我们都怕孤独
2 人际关系中的依恋风格
3 变化无常的情绪
4 如何产生吸引与喜欢?
5 究竟什么才是爱情呢?
6 婚姻绝不等于爱情
7 网恋可否?
8 不得不面对的东东哦
第三篇 智力测试的悲哀
1 IQ真的是你的宿命吗?
2 社会歧视还有理乎?
3 你为你糟糕的记忆犯愁吗?
第四篇 你会有心理问题吗?
1 抑郁,一种心理感冒
2 少男少女的自恋情结
第五篇 自我心理的选择
1 自信与自卑的选择
2 积极与消极的选择
3 成功与失败的选择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