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

更新时间:2023-08-17 14:27

佛教名词。梵语 kasaya,巴利语 kasaya 或 kasava。意译作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即指僧众身上的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又作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

袈裟的颜色

在诸律中各有异说,然大抵赞同三种坏色之说,即以青、泥(皂、黑)、茜(木兰色)三种为袈裟之如法色(或谓若青、若黑、若木兰色)。《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一中记载:“复举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与绯、红、紫、绿、磂黄等五方间色为不如法色。”

佛教传入中国后,汉、魏时穿赤色衣(被赤衣),后来又有黑衣(缁衣)、青衣、褐色衣。唐宋以后,朝廷常赐高僧紫衣、绯衣。明朝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宗)、教(又称律,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种类别,规定禅僧穿茶褐色衣和青傧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衣和绿傧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衣和黑傧浅红色袈裟,然后来一般皆着黑衣。

袈裟的种类

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安陀会(即五衣)、郁多罗僧(即七衣)、僧伽梨(即九衣)三种,合称为“三衣”。《慧上菩萨经》中记载:“五条名中着衣,七条名上衣,大衣名众聚时衣。(中略)若就条数,便云十九十七乃至九条七条五条等。律中无五七九名,但云安陀会乃至僧伽梨,人名五七九条也。”

穿袈裟的功德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五中记载:“一以之覆身,离羞耻而具惭愧;二离寒热、蚊虫、恶兽;三示现沙门之相,见者欢喜,离邪心;四是人天宝幢相,可生梵天之福;五穿着之时,生宝塔想,灭除诸罪;六染为坏色,断离五欲想,不生贪爱;七袈裟是佛净衣,永断烦恼而作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能增长菩提之道;十如甲胄,烦恼之毒箭不能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