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

更新时间:2021-06-24 09:44

《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是2011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学斌。

内容介绍

本书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评论家李学斌对于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关系研究的理论专作。

“游戏精神”是童年研究的核心话题,其审美发生的现实效应之于儿童文学具有本体价值,对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的建设意义同样重大。作者试图通过系统的考察、论述“游戏研究”的历史演进,“游戏精神”的现实内涵,进而深入探讨“游戏”对儿童精神人格建构与和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本书作为国内研究“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内在关系的专业论著,不仅对关涉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建设的诸多话题做了积极有益的探讨,同时还致力于张扬“游戏效应”的审美价值,以期对儿童文学“游戏精神”实践层面上的真正勃兴有所助益。

作者介绍

李学斌,1969年生于宁夏平罗县,现居上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博士。执教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已发表作品逾200万字。其中文学作品有:《蔚蓝色的夏天》《走出麦地》《金色的手指》《天使没有长大》等;文学评论有:《童年审美与游戏精神》《幽默的蛰伏》《幻想的游戏》等。

作品曾先后荣获第17届、第22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第7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07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2007年度“上海文艺创作精品奖”。本书为作者首部学术专著。

作品目录

序一:我们的学业(梅予涵)

序二:在核心层里游走(朱自强)

绪论

一、论题的由来

二、释说“游戏”

三、一些界定、一些说明

第一章 游戏的精神密码

一、游戏:理性思辨的自由

二、游戏:文化的生成和意义

三、游戏:生命动因或心理表情

四、游戏:存在结构与自我表现

五、游戏:后现代主义的“关键词”

六、游戏:中国文化中的“逍遥游”

第二章 游戏精神与儿童审美

一、游戏的童年哲学

二、儿童游戏与文学审美之关系

三、游戏精神:儿童生命发展的价值向度

第三章 游戏精神的价值途径

一、游戏冲动:儿童文学作家为何而写

二、游戏享受:儿童文学乐趣从哪里来

三、游戏过程:儿童文学文本功能何在

四、游戏机制:儿童文学价值实现的方式

第四章 游戏精神的文学形态

一、幼儿文学:一场游戏一场梦

二、童年文学:花开的声音

三、少年文学:纷纷扬扬花瓣雨

第五章 教育?思想?审美

——西方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

一、“糖衣”效应:教育型儿童文学的窘境

二、审美转化:民间故事的浴火重生

三、象征童年:自我表现和游戏内化

四、顽童意识:游戏精神的自然形态

五、自然法则:回归与异化的目光交织

第六章 游戏在高处——中国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

一、从叶圣陶到张天翼:游戏精神的肇始

二、 “寓教于乐”:教育背景下的游戏精神

三、本体之路:为“游戏”而游戏

四、从“幽默”到“幻想”: “游戏”的双面效应

五、文体实验与情节迷宫:探索性小说的“游戏精神”

六、理论质疑:游戏精神是“学习”+“好玩”吗

七、从宽阔到狭隘:

当代儿童文学的审美误区与“游戏”困境

结束语:

“淘尽黄沙始见金”:多元共生下的游戏精神

附录

后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