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7 12:11
《元一统志》创修于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元世祖命“大集万方图志而一之,以表皇元疆理无外之大”。次年,扎马剌丁上奏“今尺地一民,尽入版籍,宜为书,以明一统。”元世祖纳其言,命主其事,后罗致虞应龙等共同修撰。在所搜各地“图子文字”及虞应龙《统一志》稿本的基础上,至三十一年成书七百五十五卷。后又陆续征集到辽阳、甘肃、云南等地图志,由集贤大学士孛兰肹和昭文馆大学士、秘书监岳铉等主持增补。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赐名《大一统志》。大德七年成书,共六百册,计一千三百卷。前后共历十八年之久。书成后藏于秘府,顺帝至正六年(1347年)始刊行。
《元一统志》至清中叶已散佚不全,民国间,金毓黻据北京图书馆、大连图书馆及各收藏家所藏零页抄得15卷,又自诸书辑佚,得4卷,此本刊入金氏所编《辽海丛书》中。建国后,赵万里在金辑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从《永乐大典》中新辑出的佚文,编为10卷,于196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元一统志》综合了唐《元和郡县图志》、宋《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书的体例,分为建置沿革、坊郭乡镇、里至、山川、土产、风俗形势、古迹、宦迹、人物、仙释诸门类。比之前代总志,设类更为全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我国从《禹贡》问世以来,每个统一王朝都编有全国区域志,或官修或私撰,体例各异,自《元一统志》纂修之后,明清两代的总志皆仿其体,袭其名,从而完成了全国区域志的定型。
扎马鲁丁原是波斯马拉加天文学家,宋末元初来到中国,生卒年不详,以制造天文仪器及编纂历法闻名于世。元世祖继位初,任职司天台,1267年(至元四年)进万年历,颁行全国,同年在元大都(今北京)设观象台,并创制浑天仪等7种天文仪器,用来观测天象和昼夜时刻确定季节。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主持编纂全国地理图志《至元大一统志》。扎马鲁丁毕生致力于天文历算事业,他把波斯、阿拉伯的天文历算科学介绍到中国,并进行新的创造,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研究天文学的中心,创造了许多新颖的天文仪器,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