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碑

更新时间:2022-06-02 00:14

元结碑,龙兴寺距鲁山县泉上村十公里,真卿挚友元结故后即葬于此。真卿为表深念之情,遂将“唐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精心书写,在云台观(距泉上村一公里)鉴刻制碑。该碑石质优良,高2.20米,宽0.90米,厚0.40米,四面铭文。碑成后运至泉上村立于元结墓前。

碑主简介

元结(约719~约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唐代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唐玄宗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历任道州刺史、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等职,在任期内政绩卓著。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唐代宗大历七年夏,元结卒于长安,享年50岁,同年冬由长安移柩于鲁山县青条岭前泉上村安葬。元结之父因恋鲁山县商余山多灵药而选此为家。元结少年时代在此度过,天宝十二年元结考中进士时,其同宗兄弟元德秀当时曾任鲁山县令。

石碑背景

元结碑是颜真卿生前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件力作,其书法造诣炉火纯青,是颜氏书体最高境界的代表作,堪称绝世珍品。据鲁山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四十二年,此碑迁于鲁山县城黉学(今鲁山县高中院内),并修亭护之,取名颜碑亭,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此碑碑文已被倭人尽拓,带回日本展出,并作为习练书法之模本。

颜真卿元结立碑后不久,被李希烈转押至李的造反老巢--淮西蔡州(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一日,颜忽听门外高喊:“颜真卿速来接旨。”颜问:“旨从何来?”来人答:“大梁来的。”颜接过一看,竟是李希烈在大梁自称为帝,册封自己为楚国宰相的伪旨。颜大怒,将“圣旨”撕成数片抛掷于地,声嘶色厉,大骂李为反贼。来人威胁之:“撕毁圣旨犯死罪,难道你不惧死?”但颜“终始不屈”。叛首李希烈闻知恼羞成怒,虽怜鲁公之才,但知终难为己所用,遂令部下将颜缢死,一代书法巨匠颜真卿就此与世长辞。

作者简介

颜真卿,字清臣,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22年考中进士,历任平原太守、户部侍郎、太子太师、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湖州刺史,封鲁郡公。颜自唐玄宗至唐德宗皆在朝为官,堪称四朝元老。在任“正色立朝,刚而有礼”,很受当朝廉吏及天下百姓拥戴,提之不以姓名称而尊呼为鲁公。因刚直不阿、不媚权贵,先后被卢杞和杨国忠两朝奸相所恶。德宗建中三年,南平郡王李希烈叛唐造反,先占领豫州土地大半,攻陷大梁(今开封),李“僭即皇帝位国号楚”;后继续西进至彭坡陷汝州,东都洛阳告急。奸相卢杞为除异己,借机向德宗“建言遣真卿往谕”。德宗听信杞言,令颜前往豫西规劝李希烈归降。圣旨传出,朝野大震,既恨卢杞借刀杀人,用心歹毒,又惜鲁公一生耿直清廉,此去定是凶多吉少、生死未卜。真卿虽也自知,但仍遵从圣命,仅把在湖州任刺史时撰写的元结碑文初稿随身携带,单人匹马前往豫西规劝李希烈归降。李拒之,反劝鲁公与其同流,并欲封颜为“宰相”。真卿不为所动,并严词力斥。李希烈无奈,遂把颜囚禁于河南省宝丰县龙兴寺内,历时近一年时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