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3 12:42
先人后己(拼音:xiān rén hòu jǐ)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戴圣《礼记·坊记》。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先人后己”。
冯异是东汉军事家,他平时喜欢读书,精通《左氏春秋》与《孙子兵法》。地皇三年,刘缋、刘秀起兵。冯异以郡椽的身份监护五县,与父城县长苗萌共守城池抵抗刘秀。
公元23年,刘秀进军颍川,攻父城不下,便屯兵巾车乡。这时,冯异一人外出巡视所监护的属县,被汉军捕获。当时,冯异的堂兄冯孝及同郡人丁琳、吕晏都在刘秀军中,共同保荐冯异。刘秀当即召见冯异,并希望他留下。冯异对刘秀说:“老母现在城中。如能释放我回城,愿将所监五城献上以报您的恩德。”刘秀同意了。冯异回到父城后,劝苗萌一同投顺刘秀,苗萌表示同意。
刘秀升任司隶校尉,经过父城的时候,冯异大开城门,献上牛酒,欢迎他的到来。刘秀任命冯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冯异又推荐了一群同乡,如铫期、叔寿、段建等人,这些人都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功勋。
归顺之后的冯异屡建战功,职位也越来越高。但冯异并没有因此变得趾高气扬,为人处事始终谦虚退让,不自夸。当出行时,遇到别的将军,冯异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冯异统帅的军队在各部队中号称是最有纪律的,他的部队前进停止都有旗帜标明。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攻破邯郸后,各将领要被重新安排任务,一部分军队也要改变隶属关系,大部分士兵们都愿意跟随冯异。
冯异既有文才,又长于武略,不仅战功卓著,在云台诸将中名列前茅,而且治理郡政也很有成绩。他为人谦让敦厚、居功不傲、先人后己,不仅得到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而且赢得了将士们的敬佩和爱戴。
有人说过,利己主义与孤独是同义语。一般来说,人不可能在与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人只有和他周围的人休戚相关、团结一致时,才能获得满足与幸福。贵人贱己、先人后己,其实体现了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能做到后己就与人无争,无争就无忧患。这就是“不争之德”的好处,天玄子说:“什么事让人一步,就能海阔天空;遇利后退三步,就能有余不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私事讲让德。不仅对富贵功名利得的时候,能够让人,就是对毁誉是非曲直之际,言辞意气神色之间,也要让人一步,自然会少去许多的、不如意的烦恼事情。
“先人后己”指先考虑别人,然后才考虑自己。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曹世叔妻传》:“谦让恭敬,先人后已,有善莫名,有恶莫辞。”
明·朱宋应昇《祭谢太公文》:“凡民有急,先人后己。”
柳青《创业史》一部七章:“我说你先把自家的稻种舀出再分,你说不好,要先人后己。这阵好!看弄得自家不够了吧?”
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