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7 19:01
公元622年9月,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率众从麦加迁往麦地那,继库巴清真寺后,先知清真寺是穆罕默德修建的第二座清真寺。相传营建时穆罕默德亲自参加劳动,随后率众在寺内礼拜。
先知寺早期规模较小,建筑简陋,为一空旷大院,建筑材料基本都是用的干草、树枝和泥巴,用石块铺地,用土坯砌成围墙,规模也不是很大。礼拜殿用枣椰树干作梁柱,用椰枣树枝和泥巴盖顶。寺长约52.5米,宽45米,院墙还不到一人高。寺内无装饰,夜间礼拜时用秸秆点燃照明,后安装油灯。
由于当时麦地那是伊斯兰教初期的首府,圣寺是穆斯林政治和宗教的中心,因此,在以后的年代中,这座圣寺在不断扩大。
穆罕默德逝世时,先知寺面积已达2475平方米。后经哈里发欧麦尔、奥斯曼等相继扩建,规模逐渐扩大。
伍麦叶王朝哈里发瓦利德(al-Walid,705~715在位)时进行了全面重建,修建了礼拜殿及附属设施,扩大了寺院面积,并把圣女法蒂玛的故居遗址并入寺内。以后,在欧麦尔和奥斯曼以及历代王朝统治时期,都不断对圣寺加以扩建。
1589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三世又进行了修葺并增设了大理石讲台。
该寺今之建筑富丽堂皇,为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麦吉德一世于1848~1860年主持重建,总面积达1.0303万平方米。
1955年,沙特阿拉伯政府耗资5500万沙币里亚尔进行了大规模全面扩建,全寺总面积扩大为1.6326万平方米。
现在的先知寺是公元1848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麦吉德主持重新修建的,工程进行了12年之久,于1860年竣工。到了公元1955年,沙特阿拉伯政府又完成了一次新的扩建,整个圣寺,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全寺面积由原来的10303平方米扩大到16326平方米。
现有建筑为1848年后重建 ,1955年又改扩建,面积扩充为1.6万余平方米。
寺内建有5座宣礼尖塔,其中新建的两座高达70米,仅它的地基就深达17米。
圣寺原有5道门,西面是平安门(赛俩目门)、慈爱门(莱赫麦提门),北面是光荣门(麦吉德门),东面是妇女门(尼赛伊门)和吉伯利门(天使门);扩建后的圣寺,它的墙垣长度为128米,北墙长达91米,大殿和过廊由232根圆柱和474根方柱,以及689个拱形门结构连接在一起,中心露天礼拜庭院有两处,圣寺的大理石宣讲台是世界罕有的名贵文物,是1589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设计、安置的,讲台共有12个台阶。
沙特阿拉伯政府为了扩建圣寺花费了5500万沙特里亚尔(合人民币2亿零350万元)。
先知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寺,地位仅次于麦加圣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城。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后创建。
原建筑简单纯朴,以枣椰树干作梁,土坯垒成。后延长周围平房的屋顶,用枣椰树枝和泥土把露天院子盖起来,围以土坯围墙。
自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后,历代统治者不断扩建,规模逐渐宏大。
寺内有宣礼塔5座。先知寺有5道门和5座宣礼塔,其中两座尖塔高达70米。豪华宽大的礼拜殿内,有精致的凹壁(米哈拉布)。殿内顶每隔3米有一盏水晶玻璃吊灯。
在圣寺的东南角是圣陵——伟大安拉的使者,先知穆罕默德之墓。哈里发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两位大贤的墓也在此地!
由于这是先知穆罕默德圣人所建的大寺,因此,每天来这里瞻仰、凭吊的各国穆斯林络绎不绝。
该寺是穆斯林瞻仰的圣地,也是朝觐中的拜谒地。寺院装饰富丽堂皇,每年世界各地穆斯林凡到麦加朝觐者,有的也来此祈祷和礼拜,瞻仰先知寺和圣墓,为世界屈指可数之雄伟清真寺。
先知寺在623年7月前以北部耶路撒冷为礼拜朝向,后改麦加为朝向。先知寺当时是传教、进行宗教活动和商讨重要事宜的中心。穆斯林在此礼拜,由穆罕默德担任伊玛目,穆斯林聆听启示的《古兰经》文和教诲。在伊斯兰教初期,各地修建清真寺,大多以此为典范。
清真寺(Masjid)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也是穆斯林举行礼拜、穆斯林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亦称礼拜寺。系阿拉伯语“麦斯吉德”(即叩拜之处)意译。《古兰经》云:“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们应当祈祷真主,不要祈祷任何物”。
中国唐宋时期称为“堂”、“礼堂”、“祀堂”、“礼拜堂”,元代以后称“寺”、“回回堂”,明代把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遂将“礼堂”等改称“清真寺”,沿用至今。
西北地区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袭原称“麦斯吉德”,或称“哲马尔提”(Jama‘at,即寺坊)。
清真寺与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职能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宗教活动中心:每日“五时拜”,每周的聚礼,每年两次“会礼”,都到清真寺举行。
宗教节日,如先知诞辰,都在清真寺庆祝。婴儿初生时命名和亡人的殡礼也要到寺内请阿訇主持举行。
(2)宜教中心:自从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礼”时发表宣教演说后,清真寺就成为宜教的场所。
此后在每周“聚礼”日和每年两次“会礼”中,通过“呼图白”(讲演)方式宣教成为定制。
(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麦叶王朝时期,各地清真寺开始附设学校,教读《古兰经》。
阿拔斯王朝时期,许多著名清真寺同时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学所在地,如埃及的爱资哈尔大学,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维因大学,突尼斯的栽突那大学等。
(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设有图书馆,也附设有医疗机构。
如也门萨那清真大寺图书馆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5)处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间有关婚姻、遗产、商业等纠纷,都在清真寺内按教法规定解决或调处。
(6)穆斯林联系交往的中心:平时忙于自身事务,礼拜时聚会一起,特别是每周的聚礼和每年的会礼时,共同礼拜,互致色兰,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团结的作用。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
伊斯兰(al一Islam)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独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顺从者”)。
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所创传。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
20世纪以来,在西欧、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和发展。它自创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一种文化体系,传入世界各地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许多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风尚、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统计,全世界穆斯林有9,21027亿人(1985),占同期世界人口总数48,82042亿人的18.54%。在亚非40多个伊斯兰国家中,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在30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在当代,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人民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