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1 15:35
求纯戏剧(PureTheatre)是先锋派戏剧回归原始的最初动因,而对当代文明的反抗以及对超验世界的渴求,是导致先锋派戏剧乃至整个先锋派文艺中原始主义倾向的根本原因。
1878年,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在瑞士创办《先锋》(L’AvantGarde)杂志,标志着“先锋”这一军事术语向社会文化领域的移植。之后,“先锋派”逐渐成为一个万能的标签,被贴到各式各样的艺术创新上去。
“先锋”一词至少蕴含了两重涵义。首先,它是指在某一特定时空内超越主流意识,标新立异并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思潮或行为;但与此同时,先锋事物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宣告了自身速朽的命运,它必然为下一轮“先锋”所替代。尤奈斯库曾言:“先锋派应当是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先驱现象……只有在它已被‘大部队’的其他部分赶上甚至超过的时候,人们才可能意识到曾经有过先锋派。”从这个意义上看,先锋派似乎代表了一种一往无前毫不停滞的冲撞意志和姿态。
然而纵览先锋派艺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却有一种令人困惑的现象,那就是先锋派的高歌猛进并未使之远离原始及自然,相反,其中的原始主义气息是愈趋浓郁。这种现象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纪末亨利·罗梭的“原始画派”,而在先锋派戏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所谓先锋派戏剧,是指19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多种戏剧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戏剧、未来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等等,因其共同的反传统戏剧理念而得名。一百多年来,先锋派戏剧与传统戏剧两大派别并肩发展,共同构成了西方剧坛上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艺术景象。
传统艺术观认为,戏剧必须以理性为基础,通过模仿来获得真实,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而先锋派戏剧的美学追求则是与传统戏剧对立的,是对艺术传统的反叛。先锋派戏剧深化了戏剧中人性揭示和社会批判的主题,倡导语言革命和表演形式的创新,打破了现实主义的时空观,形式本身成为重要的表现对象。这些理念的形成是与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