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7 08:09
光明区,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东至观澜街道、西接松岗街道、南抵石岩街道、北与东莞市接壤,总面积156.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光明区辖光6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光明街道广场路1号。截至2023年末,光明区常住人口115.90万人。
光明区地域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光明区地域在历史上先后隶属番禹、博罗、宝安、东莞、新安等县,其行政名称多次变更。
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合水口与上村交界处建公平圩。民国二十年(1931年),公平圩正式命名为公明圩,取“公道”“光明”之意。
1949年10月,宝安县解放后,县政府成立南头、西乡、公明等10多个乡政府和1个镇政府。
1950年4月,宝安县撤乡设4个区和1个镇,公明归属四区。
1952年10月,宝安县增设五区、六区、七区等3个区和1个镇(深圳),公明划归七区;
1958年1月,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成立。3月,宝安县撤区,设立深圳等17个乡(镇),公明恢复乡。10月,实行人民公社。松岗乡、公明乡和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组成光明人民公社。
1959年4月,光明农场改属国有企业,由广东省农场管理局管理。公明并入松岗人民公社,1960年析出。
1979年,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更名为广东省光明华侨畜牧场。
1983年7月,公明人民公社改为公明区。
1986年10月,公明区改称公明镇。
1988年,光明农场下放深圳市管理。
1993年1月1日,宝安撤县设宝安、龙岗两区,公明镇隶属宝安区。
1999年3月,光明农场政企分设,划归深圳市商贸控股公司管理,为市属国有一类企业。10月,挂牌成立光明办事处。
2002年6月,光明农场撤销,成立深圳光明集团有限公司。
2007年5月,光明新区成立。
2018年5月,设立深圳市光明区。
2004年7月,深圳市实现城市化,公明镇改为公明街道。
2016年8月31日,光明新区原公明办事处、光明办事处二分为六,新设光明、公明、新湖、凤凰、玉塘、马田6个办事处。
截至2023年6月,光明区辖6个街道:光明街道、公明街道、新湖街道、凤凰街道、玉塘街道、马田街道。光明区人民政府驻光明街道广场路1号。
光明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东至龙华区观澜街道、西接宝安区松岗街道、南抵宝安区石岩街道、北与东莞市接壤,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长约17公里,总面积156.1平方千米。
光明区,外露地层主要为中生界侏罗系砂岩、泥岩层面,由新至老为:第四系冲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土层、中生界侏罗系细砂层、泥岩夹层。该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的紫金一惠阳凹褶断束,受构造影响,周边断裂发育。
光明区,地势低矮平缓,属低山丘陵地貌类型。一般海拔高度为40-90米,山坡坡度多为15°~25°,物理地质作用不明显。
光明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4.2℃,年均降水量1548.7毫米。
截至2021年,光明境内河流主要有茅洲河及其支流、观澜河一级支流白花河。茅洲河属珠江水系,由东向西经松岗街道流入珠江入海口,是辖区排洪主要河道。境内长度14.8千米,流域面积112平方千米,支流13条,总长53.55千米。主要支流有鹅颈水、东坑水、木墩河、楼村水、新陂头水、西田水、白沙坑水、公明排洪渠、马田排洪渠、合水口排洪渠、上下村排洪渠、大凼水、玉田河等。观澜河一级支流1条,为白花河,流域面积35.80平方千米,河长5.49千米。2个流域以梅坳一吊神山一分水坳为界:东南部小片地区属观澜河流域,地表径流汇于白花河后进入观澜河,由西向东流入龙华区;西北部大片地区属茅洲河流域,大小山溪均汇入洋涌河后进入茅洲河。
2021年,光明区水资源总量9013.65万立方米,同比减少2316.9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988.43万立方米,同比减少2311.98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887.57万立方米,同比减少485.51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1862.34万立方米,同比减少480.50万立方米。
年径流深619.66毫米,平均产水系数0.52,平均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62.14万立方米,同比每平方公里减少15.97万立方米。
光明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拥有深圳市最大的可连片开发区域,绿地覆盖率占土地总面积的53%。
光明区耕地面积20040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用地10560亩,占深圳全市的35%;生态控制区面积83.45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的53.72%。
截至2015年8月,光明区共有古树名木34株,平均树龄140年,其中二级保护古树2株、三级保护古树32株,主要树种有榕树、荔枝、龙眼、木棉和芒果等,分散在14个社区。
光明辖区拥有万亩荔枝林、花卉基地、奶牛场等,盛产多样水果,包括荔枝、龙眼、芒果、黄皮。
地下热水发育位置与断裂带密切相关,深圳市仅发现光明区公明玉律温泉1处,水温66~68℃,属低温地热资源。
2023年,光明区常住人口115.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1万人,增长0.7%。其中,常住户籍人口24.33万人,增长20.3%,占常住人口比重21.0%;常住非户籍人口91.57万人,下降3.5%,占常住人口比重79.0%。
2021年,光明区有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人口15.57万人,占辖区总人口11.%,大部分为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侗族。
228国道、深圳外环高速、南光、龙大2条高速公路、外环高速光明段、地铁6号线、地铁6号线支线光明段、地铁13号线北延段、广深港客专与赣深客专、深莞增城际(规划中)途经光明区。
2023年,光明区旅客周转量0.15亿人公里,比上年同比下降27.0%。
2021年,光明区有公交线路101条,其中境内通行线路43条、跨境通行线路58条;公交站点761座,500米公交覆盖率100%;公交运力1571辆,微巴实现31个社区公交全覆盖;共享单车1.8万辆,解决市民末端出行问题;公交场站22处,共13.3万平方米。
地区生产总值
2022年,光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27.10亿元,同比增长6.5%,两年平均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32亿元,同比下降14.8%,两年平均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16.97亿元,同比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07.81亿元,同比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3.4%。三大产业比重为0.2∶71.2∶28.6,第一产业比重与去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0.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59万元,增长4.2%。
2023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526.64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6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89.75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34.73亿元,增长7.9%。三大产业比重为0.1∶71.4∶28.5,第一产业比重与去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22万元,增长7.0%。
新兴产业
2023年,光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88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7.8%。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360.45亿元,增长5.4%;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30.59亿元,下降10.0%;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75.29亿元,下降14.2%;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193.86亿元,增长50.6%;新材料产业增加值77.07亿元,下降1.1%;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144.93亿元,增长14.4%;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0.23亿元,下降4.3%。
财政
2023年,光明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91亿元,增长25.2%。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光明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5%;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5.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8%。工业投资增长25.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3%,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0.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5%;民间投资下降7.3%,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1.5%。分区域看,光明街道同比下降9.0%;公明街道增长69.2%;新湖街道增长19.1%;凤凰街道增长36.1%;玉塘街道增长33.3%;马田街道下降28.2%。
人民生活
2023年,光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98元,比上年增长7.1%。
农作物播种面积46987亩,比上年增长4.0%。其中,蔬菜播种面积43475亩,增长4.0%;水果播种面积13520亩,下降3.0%。全年蔬菜产量39331吨,下降4.0%;水果产量3649吨,增长1473.0%。乳鸽上市量47.49万只,下降21.0%,牛奶产量3000吨,下降64.0%。
2023年,光明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008.40亿元,比上年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6.6%和68.1%。
2023年,光明区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比上年增长3.3%;重工业增长11.6%。
2023年,光明区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前十大行业情况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6.7%;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9.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7.2%;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10.0%;医药制造业增长146.3%;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5%;金属制品业增长0.9%。
2023年,光明区分区域看,6个街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光明街道增长68.1%;公明街道增长5.9%;新湖街道下降1.4%;凤凰街道增长13.1%;玉塘街道下降1.7%;马田街道增长5.8%。
2023年,光明区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下降6.3%。其中,出口交货值下降10.8%,出口交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33.3%。工业产品销售率94.5%,下降3.3个百分点。
2023年,光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954.29亿元,比上年下降7.0%;实现利润总额162.89亿元,增长2.8%。
2023年,光明区建筑业增加值82.25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全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2.05亿元,增长63.1%。
服务业
2023年,光明区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08.69亿元,比上年增长4.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0.00亿元,增长19.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81.46亿元,增长3.0%;房地产业增加值61.68亿元,增长1.0%;金融业增加值58.89亿元,增长1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43亿元,增长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68亿元,增长11.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45.81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56.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3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6.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下降8.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下降13.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9.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9.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3.3%。
2023年,光明区旅客周转量0.15亿人公里,比上年同比下降27.0%。
2023年,光明区完成电信业务量4.9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年末电话用户69.62万户,增长20.1%。互联网宽带用户14.09万户,增长5.0%。
国内贸易
2023年,光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24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光明街道29.71亿元,增长7.5%;公明街道50.29亿元,增长2.0%;新湖街道25.46亿元,增长3.2%;凤凰街道37.71亿元,增长9.2%;玉塘街道39.15亿元,增长10.1%;马田街道76.93亿元,增长16.0%。
2023年,光明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604.33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金属材料类增长12.7%;粮油、食品类增长27.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7%;汽车类增长61.3%;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7.0%;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2%。
金融
截至2023年末,光明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50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208.85亿元,增长16.4%;全区证券业交易额为1188.88亿元,下降22.5%;全区保费收入为11.29亿元,增长0.7%。
旅游
2023年,光明区接待游客608.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8%。旅游总收入5.91亿元,增长21.9%,其中,宾馆酒店收入0.85亿元,增长59.6%;景点收入2.63亿元,增长19.8%。
高等院校:中山大学。
2023年,光明区学校总数158所,比上年增加18所。其中,幼儿园101所,增加9所;小学19所,增加4所;初中5所,增加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7所;完全中学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计147382人,增长12.8%。其中,幼儿园在校学生34632人,增长6.3%;小学在校学生76100人,增长14.7%;初中在校学生26008人,增长15.5%;高中在校学生10520人,增长15.7%。
2024年11月6日,光明区人民政府与深圳理工大学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光明区与深圳理工大学因科学结缘、因创新结伴。自2020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双方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此次双方合作再次迈上新台阶,合作领域进一步从教育、科研拓展至人才、医疗、平台载体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全方位合作。
2021年,光明区科技创新局着力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质增量。制定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方案》,筛选出一类、二类近1400家企业作为年度重点培育对象,定向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专题申报培训。2021年,全区1030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21%,认定通过673家,总数突破1600家:贝特瑞、美盈森获得2020年度“市长质量奖”,贝特瑞公司最新市值逾900亿元,成为北交所市值最高企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深圳市光明新区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深圳市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
2023年,光明区共有图书馆50座,总面积55743.80平方米;藏书量326.63万册,比上年增长3.2%。有文化广场59个, 电影院13个。
2023年,光明区举办单项比赛活动184次,比上年减少9.4%;共有6.44万人参加,增长153.6%。
2023年,光明区共有卫生机构282个,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医院3个,门诊部24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2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180人,比上年减少29人。其中,执业医师1273人,执业助理医师29人,注册护士1341人。总诊疗445.12万人次,增长24.2%。其中,门诊诊疗425.46万人次,增长24.4%。病床使用率77.29%,增长16.2个百分点。
2023年,光明区发放社会救助费86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6%;社会福利费1453.48万元,增长3.3%。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2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39.54万元,增长19.3%。
光明区境内有麦氏古墓群、公明陈仙姑祠等历史古迹。光明区西田允彩陈公祠是西田陈姓族人的宗族祠堂,对了解深圳广府祠堂建筑有一定的文物参考价值。公明墟、粮仓及周边区域于2020年3月被列为深圳市第一批历史风貌区,占地约5万平方米。其中公明墟于2004年8月被宝安区定为“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2012年7月被光明区定为区级保护单位。文物本体为10间民初建筑,占地面积556.9平方米。公明墟及粮仓等历史建筑见证了明清时期至今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迁,是光明区乃至深圳地区广府文化近代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
截至2021年,光明区居民主要为客家人和广府人。“客家舞麒麟,白话舞狮子”,说的就是客家人和广府人两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广府人舞狮以“南狮”为主,与北方的“北狮”相对,主要是走七星步、踩梅花桩等。客家人年初二就开始舞麒麟,走街串巷直到元宵节,这种习俗一直沿袭。
陈氏琬璧公家塾
陈氏琬璧公家塾,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社区,始建于清代,由两座青砖砌成的连体建筑组成,是典型的广府式建筑。整个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石结构,外有白石灰抹面,水泥铺地,三间二进一天井,占地面积119平方米。一进为门厅,正门两侧为耳房,二进为正厅,面阔三间,两侧有耳房,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深圳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楼村党小组就在这里建立。
东宝中学旧址
东宝中学旧址,位于光明区公明街道下村社区,主体是一座古老祠堂,约300年前由陈氏家族建立。1944年冬,东江纵队政治部为培养抗日干部,决定由东宝行政督导处主办,借用该祠堂建起东宝地区第一所抗日民主学校——东宝中学。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为革命培养了一批党政干部和人才,被誉为红色革命的摇篮。
麦氏古墓群
麦氏古墓群,位于光明街道办事处碧眼旧村灯盏窝岭。墓群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墓葬地面建有拜台、祭台、墓堂及护墙。地下筑有墓穴,平均长11.9米,宽9.3米。据麦氏族谱记载,麦氏古墓群始建于元代,清乾隆年间重修,但元、明代风格未变,拜台护墙、墓葬护墙均用青砖垒砌,拜台、祭台均用三合土建筑,规整,台上保留了明代红砂岩条石基础。2005年,麦氏古墓群被列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3月,光明区入选省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
2020年6月,光明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2月,光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1年5月,光明区入选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1年8月,光明区入选2020年度广东省乡村振兴考核县级成绩榜。
2022年12月,光明区入选2022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
2023年1月,光明区入选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4年1月,光明区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