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裸星虫

更新时间:2024-06-17 20:04

光裸星虫,又名裸体方格星虫、沙肠子、沙肠虫、海滩香肠、海肠、俗称沙虫,是方格星虫目方格星虫科方格星虫属星虫动物。形状很像一根肠子,呈长筒形,具许多体节,体表乳白色略带浅红色。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每环肌交错排列,形成方块格子状花纹。因涨潮时钻出,退潮时潜伏在沙泥洞中,故名沙虫。

动物学史

光裸星虫的同义学名较多,同义学名如下:

形态特征

体长圆形,略似蚯蚓,体长120-220毫米,大者宽约10毫米。体壁纵肌成束,30-31条,与环肌交错排列成方格状布纹,纵横分明。吻长约为体长的1/10左右,吻基部有一环沟,有许多覆瓦状皮肤小凸,不规则排列;吻前段光滑,前端有一圈触手,伸张时呈星状,收缩时成皱褶,口即位于其中。近体前1/6的背面,有一横裂突起的裂缝。即肛门的开口,肛门腹面前方两侧各有肾孔,消化道细长,约为体长的2倍,扭曲成螺旋形。体后端钝。体乳白色而略带淡红色。

生活习性

光裸星虫以沿海滩涂为家,涨潮时从地下钻出来舒展身子,退潮后就钻进一个细长的圆形洞穴中藏身。

光裸星虫生性活泼,活动方式奇特,它能靠吻部及肌肉的收缩,在海底泥沙中钻穴,觅食泥沙里的有机质;也能在水中作蛇形游泳。一旦平静的海水受到扰乱,或是遇到了什么敌害,光裸星虫就会猛然钻进穴中,并随着把一股细沙推到穴口,把自己封闭起来。采用这一伪装术后,海滩上便不会留下任何孔洞的痕迹。沙蚕有一条呈“U”形的消化管,从口直通肛门,它吃沙子,因为沙子中含有有机质,在通过光裸星虫的消化管时,有机质就会被消化吸收。

分布范围

光裸星虫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海域。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繁殖方式

光裸星虫的繁殖方式比较独特。光裸星虫一年一度的产卵,时间总是比较固定,而且每次产卵必在月满期间。此时,雌光裸星虫体内鼓囊囊的,装满了配子,许多雌光裸星虫群集海面,发出连续闪光,不断在海面打转。雄光裸星虫看见了雌光裸星虫发出的闪光,也随着发出忽明忽暗的闪光,予以回报,然后就向雌光裸星虫游去。这时,往往有好多雄光裸星虫同时赶到,它们会与那些雌光裸星虫团聚在一起。它们旋转着,形成一个个光环,分别排出精子和卵子。由于海面浮满沙蚕和它们排出的精子、卵子,因而形成一片乳白色,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这正好应了“月老作媒”的古话。但也有一些雌光裸星虫仍留在浅海沙滩中,一半身子藏在洞穴里,另一半孕着卵子的身子伸到海水中排卵繁殖。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世界沿海各地的光裸星虫产卵、繁殖也几乎都是每年一次,而且时间年年相同,相差只有几个小时,也都是在月满期间。这一现象是否与月亮运行周期有关,还是一个待揭之谜。

主要价值

光裸星虫可入药。

药性:味甘、咸,性寒。入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盗汗,骨蒸潮热,肺痨咳嗽,牙龈肿痛。《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滋阴降火。用于骨蒸潮热,阴虚盗汗,肺痨咳嗽,胸闷痰多等症。”《中国药用动物志》:“健脾。主治夜尿症。”

化学成分:肌肉含鱆鱼(肉)碱脱氢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盐、果糖2,6-二磷酸盐、腺苷酸腺苷三磷酸;表皮含胶原蛋白粘多糖;亚表皮结缔组织含叶绿素;体壁、内脏及体腔含胆甾醇、β-谷甾醇;全体含精氨酸激动酶、胆碱脂酶、糖原磷酸化酶、琥珀酸脱氢酶、N-(1-羧乙基)-L-丙氨酸脱氢酶、N-羧甲基-L-丙氨酸脱氢酶、磷酸-L-精氨酸、琥珀酸盐、丙酸盐、乙酸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