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2 20:35
德国是一战中唯一的在师一级同时装备榴弹炮和轻型加农炮的国家。战后,由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无法继续研制他们的火炮,直至1936年。LeFH18型是榴弹炮设计于1918年,这在当时是最好的火炮之一,它有着为长距离而精心设计的优秀弹道,是典型的德国武器,重量轻,并且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炮弹。
德国是一战中唯一的在师一级同时装 备榴弹炮和轻型加农炮的国家。战后,由 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德国无法继续 研制他们的火炮,直至1936年。LeFH18型 是榴弹炮设计于1918年,这在当时是最好 的火炮之一,它有着为长距离而精心设计 的优秀弹道,是典型的德国武器,重量轻 ,并且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炮弹。经过反 复改良,新的品种可以说是榴弹炮中最好 的了,其中一种增加了扩展延伸、带有一 定角度的车轮,能够抵销一部分后坐力。 尽管LeFH18型很难生产,所用炮弹的威力 也不如俄国M-30型,但它依然是战场上的 多面手,在战争中使用于各个战场。LeFH 18还被用于自行火炮单位上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是105毫米 le. FH 16 的替代者, 该系列火炮是德军二战火炮中最重要的一 种火炮。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在1929 年正式生产并进入德军中服役,并作为德 国国防军的标准制式火炮伴随德军走完二 战的全过程,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105 毫米le. FH 18 榴弹炮性能优秀,其曲射弹 道不断可以进行远距离曲射压制射击,而 且还能灵活调整火炮弹道,在近距离具有反坦克炮的直射弹道特性,能进行有效的 直瞄射击,深受德军官兵的喜爱。1939年 9月,二战爆发时,已经有2500门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在德军中服役,后面的1940年—1945年间,德国总共生产了20000 门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105毫米 le. FH 18 榴弹炮有许多变型和改进型号,也 有出口国外,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曾经引进过这种火炮。
口径: 105毫米 L/31
长: 2.941 米
宽:1.98米
高:1.88米
战斗全重:1985公斤
火炮俯仰角:-5度—+42度
火炮射界:左右正负56度
最大射速: 7 发/分(近似等于)
出膛初速度: 540 米/秒
最大射程: 12 325米
人员编制:8人
生产公司:Rheinmetall-Borsig AG公司(莱茵波尔西格公司)
最大射程: 9150米
出膛初速度:460米/秒
脱壳炮弹重:15.81公斤
炮弹发射药重 :1.42公斤
炸药类型:TNT或阿马图 炸药
最大射程: 10200米
出膛初速度:470米/秒
脱壳炮弹重:15.55公斤
炮弹发射药重 :1.40公斤
炸药类型:阿马图炸药
最大射程:10675米
出膛初速度 :470米/秒
脱壳炮弹重:15.81公斤
炮弹发射药重:1.38公斤
炸药类 型:TNT
最大射程:10700米
出膛初速度:470米/秒
脱壳炮弹重:15. 25公斤
炮弹发射药重:2.10公斤
炸药类型:阿马图炸药和蜡胶炸药
最大射程:10600米
出膛初速度:460米/秒
脱壳炮弹重:14公斤
炮弹发射药 重:1.87公斤
炸药类型:发烟药剂
战争期间国军最新锐的105mm榴弹炮,数量极其稀少,LeFH18 105mm榴弹炮为德制新锐火炮,但价格昂贵,只购买到30多门编成了个独立炮兵团,用于支持国军精锐兵团作战,最大射程12325m,重量1955公斤,弹丸重14.81公斤,由于数量太少,加上是日军炮兵与航空兵的重点照顾对象,在战争中损失殆尽。单从性能上看LeFH18 105mm榴弹炮的性能是不错的,足以抗衡日军的91式105mm野战榴弹炮,但无法应付日军野战重炮,此炮数量少,又抢眼,日军一发现此炮存在,就集中火力攻击,因此损失很大,很快损失殆尽。 1月2日晨,长沙南门和东门同时出现激烈战事。岳麓山8门火炮全部地动山摇般怒吼!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在妙高峰、杜家山发现日军的炮兵观测所,毅然调整火力,将炮兵第14团第4连两门德造150mm sFH18榴弹炮向其猛烈轰击,日军第3师团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刚巧进入观测所,生猛的炮火成功破坏了观测设备,压制了日军炮兵。向南门东西一线发起进攻的的野战联队也被杀伤不少,炮弹坑像鱼鳞般排列得层层有序。1月3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第23联队第12中队急袭长沙城北侧阵地,13时左右推进到湘江畔,炮兵第14团第4连的德造榴弹炮奉命炮击,炮弹呼啸划过长空,日军不断出现死伤。日军第6师团在下午冲入湘雅医院,炮兵在战前曾把湘雅医院作为标志性建筑物而进行测量,炮兵第14团第4连迅速轻车熟路调整炮口,先行交叉射击,炮弹准确的落在医院前后门,将敌退路封锁,进而施行歼灭性打击,官兵们飞快装填发射,炮弹所到之处,鬼子血肉横飞。日落时分,日军执行撤退命令,枪炮声渐渐在长沙消失。第三次长沙会战,在中国军队前堵、侧击和追击下,日军惨败,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珍珠港事变以来日本的南方军,在百日之内,就横扫盟国在亚洲所有据点和要塞。中国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获得大胜,是同盟国在这一时期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