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

更新时间:2024-05-21 14:41

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指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通过抑制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的结合,从而提高宿主免疫系统肿瘤细胞的攻击性。

定义

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被称为“免疫检查点”。

原理

免疫治疗是继靶向治疗后,人类为战胜癌症寻找到的又一柄利剑。免疫治疗一经问世,立即得到广泛应用。

1992年,著名医学专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发现恶性肿瘤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是人体的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功能受损。一般情况下,癌细胞侵入人体后,T细胞能够发挥免疫作用,将癌细胞杀死。如果人体T细胞功能减退或受损,免疫作用将减弱消退,癌细胞便乘虚而入,形成恶性肿瘤。之所以出现T细胞功能受损现象,关键是其免疫检查点分子出现问题。如果把T细胞比喻成一支消灭入侵癌细胞的“战斗部队”,那免疫检查点分子就是T细胞的“哨兵”,主要靠它发现“敌人”——癌细胞,然后由“战斗部队”消灭“敌人”。一旦“哨兵”失灵不能示警,则发现不了“敌人”,“战斗部队”自然无法杀死“敌人”,入侵的肿瘤细胞不仅可以成功逃逸扑杀,而且快速发展,造成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对此,美国免疫学家Gordon Freeman教授提出,治疗癌症不仅要通过放疗化疗杀死癌细胞,更应该重视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从恢复免疫检查点分子“哨兵”的功能入手,恢复T细胞的战斗力,增强人体自身免疫能力,从而战胜癌症。

示例

PD-1

CTLA-4

CD4

CD40

CD80

TNF

CD86

4-1BB / CD137

B7-H3 / CD276

LMTK3

LAG3

TIM-3

IDO1

应用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免疫细胞T细胞的激活机制。程序性死亡受体表达在T细胞表面,其配体表达在肿瘤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可使T细胞衰竭而无法正常杀伤肿瘤细胞,肿瘤细胞便可逃脱宿主的免疫监视。因此,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通过抑制二者的结合,从而提高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性。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已在多种类型的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疗效,却对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束手无策。2021年11月,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吕春婉课题组联合美国佐治亚医学院科研团队,揭示了胰腺癌免疫逃逸和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耐受的分子机制,并在胰腺肿瘤微环境中发现了新型的免疫检查点。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肿瘤免疫学期刊《癌症免疫治疗杂志》。

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等世界知名制药公司研发了一系列恢复T细胞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药物,能够重新唤起体内免疫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使体内的免疫淋巴细胞可以正常识别并杀死体内恶性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抑制负向免疫调节这一新型疗法的发现,使得癌症治疗跨入了免疫新纪元,具有划时代重大意义。美国医学教授James P. Allison(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还为此共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是,目前免疫治疗这种全新技术,对于有些癌症(例如晚期肝癌)的治疗还处于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阶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