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0 17:47

兔(拼音:tù、chā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兔子,本义即兔形目兔科动物兔子。古代车上勾连车厢底板和车轴的部件,形状如蹲伏之兔,因名伏兔,简称兔。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因此“兔”又可用作月亮的代称。八大行星之一的水星古代又叫辰星,别名兔星,省称兔。这一意义的“兔”读为chān。

文字源流

象形字。“兔”在商代金文中写作图1,甲骨文作图2,像一只坐着的兔子,头朝上(有的还突出豁裂的兔唇),长耳下垂,前后腿,还有一条弯曲的短尾巴,简单而概括地表现了兔子的基本特征。春秋文字(图3)起字形逐渐线条化,带有前后腿的腹部由朝左变为朝下,短尾巴逐渐脱离兔身成了一个点形,从字形上几乎看不出兔子的形状了。由于兔头兔耳的线条变化不一,“兔”字楷书在写法上共出现了三种形体,即“兔” “兎”和“图A”。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汉字时将“兎”和“图A”作为“兔”的异体字淘汰。

“兔”的本义就是兔子。兔子的动作迅捷,在汉语中用到“兔”字就常常带有迅捷的意思。“脱兔”比喻非常迅捷。“兔起凫举”,意谓像兔子那样奔腾,像野鸭那样飞起,行动非常迅速。神话中的嫦娥住在月中,身边有玉兔,因此兔成为了月亮的代名词,成为月之精灵。成语“乌飞兔走”,实际是说太阳和月亮的起落运行。“兔月”“兔魄”都指月亮。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兔部】汤故切(tù)

兽名。象踞,后其尾形。兔头与㲋头同。凡兔之属皆从兔。

说文解字注

“兔兽也”注:各本作“兽名”,今正,三字句。

“象兔踞”注:兔字今补。“踞”俗字也,当作“居”。

“后其尾形”注:其字象兔之蹲,后露其尾之形也。汤故切,五部。俗作菟。

广韵

汤故切,去暮透 ‖兔声鱼部(tù)

兔,兽名。崔豹《古今注》云:“兔口有缺,尻有九孔。”《论衡》曰:“兔舐豪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说文》云:“象踞,後其尾形。兔头与㲋头同。”

【校释】豪,《广韵》各本作“毫”,《尔雅翼》、《初学记》、《太平御览》均引《论衡》作“雄毫”。《论衡·奇怪篇》作“兔吮毫而怀子”。

康熙字典

【子集下】【儿部】兔;部外笔画:6

《唐韵》汤故切。《集韵》《韵会》《正韵》土故切。并吐去声。《说文》:兽名。象踞后其尾。《礼·曲礼》:兔曰明视。《韵会》:欧阳氏曰:兔从免字加一点。俗作兎,非。陆佃云:兔,吐也。明月之精,视月而生,故曰明视。咀嚼者九窍而胎生,独兔八窍五月而吐子。王充《论衡》: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

又《正韵》:亦作菟。《前汉·贾谊传》:搏畜菟。《严延年传》:韩卢取菟。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居上半格,㇇(横撇)在竖中线部位。“口”扁,底部在横中线下侧;撇起笔于竖中线,撇尖伸向左下格;乚(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钩部超出上部;末笔点在扁“口”右侧下方。

书法欣赏

音韵集汇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