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7 17:15
已入菩萨地的菩萨。
随着功德增长,可于妄心不断而离,变妄心为菩提者入如来地。
菩萨地和如来地的区别,前者通过令妄心不生令自己无生无灭;后者通过菩提心的功德可以不灭妄心而了了分明不著妄心而无生无灭。前者于妄心不得自在,后者则可自由观照众生妄心,乃至示现妄心为方便度化众生而不著分毫。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由此段也可了知,如来不是究竟无上菩提境界,否则何需随顺而觉?成就究竟无上菩提者功德圆满,处妙觉位,圆觉境界自然圆满,无需再从他觉。
之所以有些人误会如来地是究竟无上菩提,是因为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十住经》、《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等经中称法云地菩萨尚需修行方入如来地。
广读大乘的菩萨应该知道,以上三经中的欢喜地至法云地菩萨的要求比《菩萨璎珞本业经》、《楞严经》、《无量义经》这些经中所说的十地要低很多。前者的欢喜地菩萨只是刚刚发菩提心和大愿而已,而后者的欢喜地菩萨早在初住位时就已经比前者的欢喜地境界高了。如《十住经》:“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受职时。诸佛以智水。灌是菩萨顶。名灌顶法王。具足佛十力故。堕在佛数。诸佛子。是名诸菩萨摩诃萨大智慧职。以是职故。诸菩萨摩诃萨。受无量百千亿万苦行难事。是菩萨。得是职已。住菩萨法云地。”这里把本来是三十一至四十阶位的欢喜地到法云地解释成了另外的含义。这里的法云地只是具足一切智,其中的灌顶与五十二阶中的灌顶住也不是一个范畴,后者不仅要具一切智,还要具道种智,能行佛行。前者只是具佛智,不具佛行,不能以真方便力度化众生。故还需修行才能入如来地。而五十二阶中欢喜行菩萨已经入如来地了。《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言其:“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为什么会出现矛盾的两种讲法呢。其实前者的十地划分是专门讲给尚未发菩提心或菩提心刚刚启蒙的菩萨的方便法。就如同佛刚出世时对声闻众说无余涅槃就是究竟成就一样,是为了不干扰众生修行的信心的善权。在《妙法莲华经》里佛做了详细的解释。密宗的大日如来也是这种善权,都不是究竟佛果地。考虑到众生当时的接受程度,暂时先不讲与当前修行无关的法,是佑护众生的慈悲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