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运营师人员能力验证规则

更新时间:2024-08-23 14:10

全媒体运营师人员能力验证规则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参考了《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43)、《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ISO 13528)中的全部或部分条款编制

范围

本规则是认研中心全媒体运营师培养培训及人员能力验证组织者和参加者双方都应当遵循的程序规则。

各级政府机构新媒体运营人员;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电商等行业从业人员;中高职学校相关专业应届、往届毕业生;各大企业销售人员;从事或准备从事直播电商的工作人员;各职业培训机构从事直播电商培训的讲师;对直播电商工作感兴趣的社会人员;自由职业创业者;互联网转行人员;有志于从事全媒体行业的人员,均可申请参加认研中心全媒体运营师人员能力验证。

引用文件

本规则参考并修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全部或部分条款。所引用的文件不注明其发布日期,请各相关方注意使用这些文件的有效版本(包括其修订案)。

2.1 《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43)

2.2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进行能力验证的统计方法》(ISO 13528)

术语和定义

人员能力验证:是指按照相关规定或标准,根据培养培训及考核验证规则,采取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素质考核、结果分析比对及验证等方式,对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培训及验证的合格评定过程。

原始分:参加培训考核人员答题得到的分数,最高为100分。

平均分:所有培训考核人员原始分的算术平均值,最高分为100分。

中等分:反映考核项目中等水平的分数,最高为100分。

标准差:反映原始分的分散性。

标准分:利用稳健统计方法,转化得到每位参加考核人员的分数,分值在-100至100之间。

百分比排名:比此原始分小的数据个数除以与此原始分进行比较的数据个数总数。

要求

培训时长

参加培养培训的时长不得少于32学时。

培训教师

全媒体运营师的授课老师应具备高级职称或5年以上从业经验或具有丰富的国内外全媒体运营领域的实践和理论知识。

培训方式

培训可采取线下或网络课程的方式进行。采用线上或线下培训时应具有和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地。网络课程培训应具有专业的录播设备,确保录制课程的质量。

考核时间

全媒体运营师人员能力验证测验实行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4次考试,分别安排在3月份、6月份、9月份、12月份的第四周周六,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核方式

全媒体运营师人员能力验证采取线上考试,考生信息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在线完成学员信息填报、考试、电子试卷管理等工作。

考试系统应具有人脸识别等防作弊功能。

采取线上考试的形式,考生需在拥有摄像头的电脑前参加考试,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500,考场至少不少于2名监考人员。

考核结果

全媒体运营师人员能力验证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注:人员能力验证结果详见第6部分人员能力验证结果评价规则)。

对于考生来说,纸质证书中赋予的原始分、标准分Z和百分比排名PR为当期(或者某一时间段)培训考核结果。同时要提醒考生,标准分Z和百分比排名PR会根据该项目全部参加考试人员的成绩“排大队”,考生可以随时登录账号,线上关注自己的标准分Z和百分比排名PR的变化。

培训及能力

全媒体运营师培养培训及能力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媒体运营基础、全媒体文案设计与制作、全媒体平台推文设计与制作、全媒体设计实战技能、H5融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与运营、直播运营、社群运营、全媒体运营矩阵构建和变现策略等九部分,内容清单见附件1。考核验证时,全媒体运营基础、全媒体文案设计与制作、全媒体平台推文设计与制作、全媒体设计实战技能、H5融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与运营、直播运营、社群运营、全媒体运营矩阵构建和变现策略的占比分别为5%、15%、15%、10%、10%、15%、10%、10%、10%。

考核申请条件

凡遵纪守法、参加培养培训学时满足要求,并符合下列条件中之一,可申请参加全媒体运营师能力考核:

1.大专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应届、往届毕业生;

2.新媒体,短视频,直播,电商等行业从业人员;

3.各级政府机构新媒体运营人员;

4.各大企业销售人员;

5.从事或准备从事直播电商的工作人员;

6.各职业培训机构从事直播电商培训的讲师;

7.对直播电商工作感兴趣的社会人员;

8.自由职业创业者;互联网转行人员;

9.有志于从事全媒体运营行业的人员。

验证结果评价

统计量计算

6.1.1 平均分A

所有培训考核人员原始分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xi为第i名人员的原始分,p为参加考试人员总数。

6.1.2 中等分M

所有参加考核人员原始分的中位值。假设p名参加考核人员原始分按递增顺序表示为:x1,x2,…,xp。当p为奇数时,中位值为第(p+1) /2位的原始分值;当p为偶数时,中位值为第p/2位和第(1+p/2)位原始分值的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6.1.3 差值D

参加考核人员原始分与中等分的差值。计算公式如下:

6.1.4 标准差S

按照稳健统计方法,以标准化四分位距作为标准差。将参加考核人员的原始分按递增顺序排列,计算高四分位和低四分位原始分的差值,然后乘以系数0.7413(因子0.7413是从“标准”正态分布中导出)即可得到标准化四分位距。计算公式如下:

S=0.7413×(Q3-Q1)

式中,Q1为低四分位数,该组原始分的四分之一低于Q1,四分之三高于Q1;Q3为高四分位数,该组原始分的四分之一高于Q3。

6.1.5 标准分Z

每位参加考核人员差值D与标准差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Z=D/S×50

标准分Z反映参加考核人员与中等水平间的差距。Z>0时,反映人员能力高于中等水平;Z<0时,反映人员能力低于中等水平。根据统计学原理,基于正态分布假设,D/S在[-2,+2]的概率约为95%。为了更加通俗易懂和直观显示,乘以系数50得到标准分Z,而且,当计算Z值小于-100或者大于100时,直接分别赋值为Z=-100、Z=100。因此,标准分Z在-100至100之间,Z值越接近100,说明参加考核人员的水平越高。

6.1.6 百分比排名PR

某参加考核人员百分比排名为90%,表明该人员成绩比90%的人成绩高。

6.1.7合格率

考核等级为合格以上的人数占参加考核总人数的比例。

人员能力评价

6.2.1 反馈给参加考核人员的指标

参加考核人员成绩单列出原始分、标准分Z和百分比排名PR三个指标值,并注明含义。其中,成绩是否合格以参加考核人员的原始分为评价基准。对于成绩合格的人员,再按标准分Z的大小,分级列出成绩。Z值越接近100,说明水平越高。具体如下:

当原始分<60时,表明考生参加本次考核等级为“不合格”,建议考生进一步学习后,再次报名参加考核。

当原始分≥60,且标准分满足-100≤Z<50时,表明考生参加本次考核等级为“合格”。

当原始分≥60,且标准分满足50≤Z<100时,表明考生参加本次考核等级为“良好”。

当原始分≥60,且标准分Z=100时,表明考生参加本次考核等级为“优秀”。

对于考生来说,纸质证书中赋予的原始分、标准分Z和百分比排名PR为当期(或者某一时间段)培训考核结果。标准分Z和百分比排名PR会根据该项目全部参加考试人员的成绩“排大队”,考生可以随时登录账号线上关注自己标准分Z和百分比排名PR的变化。

对每一名考核“不合格”的考生,在发送成绩单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和再次参加考核的方法。

6.2.2 认研中心监测指标

及时发布并动态更新每个培训项目参加考核的总人数、平均分、中等分、标准差、合格率、最低分、最高分等指标。此外,可以使用顺序标准分Z直方图直观显示参加者能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