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清

更新时间:2023-08-24 11:36

全清,汉语词语,音韵学用语。指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不振动。全清是汉语四类声母之一,如“三十六字母”中的帮、非、端、知、见等声母均是全清声母。

词语简介

汉语辅音发音时候声带不颤动的叫清,颤动的叫浊。这两个术语是从古音乐术语借来的。《礼记·乐记》“倡和清浊”,《正义》说:“长者浊也……短者清也。”这是说管乐器长的音低,短的音高。辅音里声带颤动经常是低频的,所以借用浊来表示。早期等韵家把“见溪群疑”叫“清,次(第二个)清,浊,清浊”。后来等韵家有把“疑”等鼻音叫“次浊”的,也有在“清”、“浊”上加“全”字的(陈澧等人又借用“清”、“浊”来表示“阴阳”调)。另外,《韵镜》把鼻辅音也叫“清浊”。原意大约是指口腔无音,鼻腔出音。这种用法忽略了清跟浊的分别在于声带的状况。

清浊划分

本来现代语音学的清音、浊音是对辅音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是否带音)划分的,发音时声带不振动(不带音)就是清音,反之是浊音。

汉语音韵学的清浊划分则不仅根据这个标准。

全清声母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不带音的擦音(擦音送气)

次清声母是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和塞擦音

全浊声母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擦音,如并定澄从

次浊声母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和鼻音加摩擦音

相关人物

【全清[《神僧传》卷第九]】

释全清越人也。得密藏禁咒之法。能厌劾鬼神。时有市侩王家之妇患邪气。言语狂倒。或啼或笑。如是数岁。召浦治之。乃缚草人长尺余。衣以五彩。置之于坛。咒禁之良久。妇言。乞命。遂志之曰。顷岁春日于禹祠前相附耳。如师不见杀即放之远去。清乃取一[培-土+缶](步后切)以鞭驱刍。灵入其中而呦呦有声。缄器口以六乙泥。朱书符印之瘗于桑林之下。戒家人勿动之。妇人病差。经五载后值刘汉宏与董昌隔江而相持越城陷。人谓此为窖(音教)藏。掘打[培-土+缶]破。见一鸦闯(音朕)然飞出。立于桑杪。而作人语曰。今得见日光矣。时清公已卒也。

《佛教人物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