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东亚的法治与和谐

更新时间:2023-07-15 12:08

《全球化背景下东亚的法治与和谐》是第七届东亚法哲学大会的学术文集,有选择地收录了学者们向会议提交的93篇学术论文。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第七届东亚法哲学大会 暨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2008年9月21日至22日)的学术文集,有选择地收录了学者们向会议提交的93篇学术论文。在这些论文中,部分论文属于首次公开发表之作品,部分论文已由作者在学术期刊或其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为充分展示本次法哲学大会的学术讨论广度和深度,编者们把这些论文都收入本书之中。

目录

全球化时代的东亚和谐与和谐法治(代序)/张文显

第一部分 东亚视野下的民主、法治与宪政

法律职业化的反思/朱景文

法治与人性尊严: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庄世同

民主政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周 赘

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的法律观与宪政观探索/范进学

当代法治的平衡取向与中国法治的渐进主义道J路/马长山

论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和国家统一的基础/石茂生程雪阳

论现代法治的公益向度/庞正

关于中国大陆法治建设的文化取向/魏宏

普法的悖论/宋晓

法治理念的难题及其型塑/陈彦宏

法治与政治合法性/王立峰

斗争与合作:法律生活的基本逻辑/郑智航

政治法治化/周祖成

制度是如何存在的/李红勃

网络表达的民主考量/陈伯礼徐信贵

论新中国治国思维的“四个转变”/尹奎杰

略论我国宪法实施的具体方式/刘 辉

承担国民教育机能的法律制度/[日]森元拓

第二部分 东亚语境中的法治、和谐与和谐法治

和谐的法治要义与四大关系/郭道晖

论法的和谐价值/孙国华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构建/汪习根

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区域法治研究/文正邦

相对主义法哲学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吕庆明

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程序正义/陈红梅

民主法治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根本路径/程关松

立法情理化:和谐法治的规范基础/董长春

国际法治与和谐世界的互动关系/何志鹏

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能否共存及何以共存?/胡玉鸿

和谐的司法与司法的和谐/江启疆

论和谐社会与法治政府的构建/王立峰

论和谐政治与法治/王子正

和谐法治范式初探/杨清望

论中国的社会分层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周世中

宪政文明与和谐社会/苗连营 吴礼宁

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前提: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分野/袁建平

第三部分 东亚法律传统的现代诠释

政治儒学与中国民主/陈弘毅

纲常、礼仪、称谓与社会秩序建构和维系/苏 力

传统中国法的道德原理及其价值/张中秋

法文化一般理论探析/赫 然

法治语境下的“家族本位法伦理”分析/李淑英

从明清时期儒士受教育资格的身份限制看东亚儒文化特点/芦 琦

儒家政治哲学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强昌文

从司法制度看《周礼》中的社会“和谐”思想/温慧辉

第四部分 东亚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东亚地域主义和法制化/[日]须网隆夫

论东亚共通法治的建构/冯玉军

法治的超国家价值/沈桥林

东亚法治文化的生成之J路/王守贵

亚洲各国违宪审查制的发展与日本违宪审查制的活性化课题/[日]户波江二

作为撤销外国仲裁裁决事由的公共秩序/[韩]朴荣吉

反垄断法制度上“法治”的重新定位/[日]栗田诚

司法审判中公害问题的解决及其界限/[日]桦岛博志

依法执政的东亚实践/陈俊

新权威主义、立宪政体与东亚法治转型/李炳烁

澳门特区管治体制和管治效能的若干问题初探/邹平学

第五部分 东北亚法律发展与法律多元

法律与发展:韩国的经验/[韩]崔大权

中国基层信访问题研究报告/张永和 张炜 王海琴

社区调解制度的信任机制研究/瞿 琨

全球化时代多元的法体制和法文化/[日]角田猛之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法的现代性建构/孙育玮

多元化争端解决机制语境下的我国法学教育前景/房文翠

民族关系和谐的俄罗斯经验/张俊杰

1920年代俄罗斯法律的改革/[俄]诺微茨卡雅

自然实体精神下的中国政制与法度/蒋海松

超越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之争:当国家法成为“外来法”/王启梁

全球化时代中西法律文化冲突及缘由研究/魏腊云

民间社会与法律秩序/王 斐

法治视野下的信访制度/王海琴

涉诉信访与法治的中国路径/任瑞兴

第六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人权理论与实践

论国际人权立法的中国化/宋方青 傅振中

作为特殊群体的死刑犯民事权利保护研究/张德淼王广波

全球化家庭时代:东亚地区的少子高龄化与护理劳动的国际/[日]远藤乾

重构法的价值基准/梁剑兵

立法的都市化倾向与农民权利的缺失/汤善鹏

国际人权法视野下少数人权利保护的理念与制度模式/王方玉

文化认同与普遍人权/王莉君

经济的全球化与人权的普遍性/赵明

汶川地震中灾民基本权利之判准/资琳

第七部分 东亚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语行行动与法规范的效力化/颜厥安

法与交往理性/张斌峰

为法律实证主义声辩/刘 杨

刑法义务与社会变迁/王孝文

契约论的方法论/于立深

法律方法论的高雅与媚俗/陈金钊

论法律诠释/柯旭

法律论证中的因果观/王 晓

论法律假定/温晓莉

惯例在司法中的适用/杨建军

可能生活的证成与接受/张继成

法释义学的作用与限制/张嘉尹

通过司法达致和谐/张镭

对法律语言的研究/张利宾

语言、法律与非确定性/林孝文

论法律模糊性的可能类型/周 力

附录 第七届东亚法哲学大会简况

后记

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快速进入全球化时代。其主要表征有五个方面,即经济全球化,公共事务全球化,人权全球化,环境全球化,法律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主要表现为:(1)跨国公司、地区经贸集团迅猛发展,建立在新型国际分工之上的全球经济纽带空前紧密;(2)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关税障碍将大幅度削减;(3)服务业投资空前开放,对外国商人的限制越来越少;(4)货币、商品、技术、人员更自由、更快捷地流动;(5)金融市场国际连接,资本正以全球化方式优化组合,跨越国界和疆域自由流动;(6)经济活动自由化。公共事务全球化表现为:(1)利益关系的人类化;(2)教育全球化;(3)国际公共事务与国内公共事务的大面积交叉重叠;(4)惩治跨国犯罪及全球性的公共事务合作;(5)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人权全球化表现为:(1)人权问题的全球化;(2)人权理论与人权观念的全球化;(3)人权规则的全球化;(4)人权管理体制的全球化。环境全球化包括: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国际社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环境全球化。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的交往增多,活动空间增大,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大大加强,彼此协调、选择和实现共同利益的机会和余地空前地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双赢、共赢,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现代的思维方式往往不追求以弱化或损害对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冷战式的思维方式代价太大,损害了别人,自己也未必获得成功。相反,在对立面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这种双赢的发展模式风险最小,成功的几率最大。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论断展现了“和而不同”、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双赢前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