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物理大会

更新时间:2023-05-08 15:03

全球华人物理大会由1990年6月成立于美国纽约州华人物理学会发起,是世界性华人物理学界的大型国际会议,每2-4年召开一次,与会成员包括在当今物理学前沿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华人物理学家,以及在物理教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

历届大会

2004年于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参与者被活动组织方禁止使用中文而引发中国舆论强烈批评。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人申请用中文做报告未果,致使原意受损。一位与会学者认为,大多数报告用中文完全可以讲清楚,而且更容易被听众理解。即使考虑到部分海外华裔学者的需要,至少可以采用中英文双语,但这些要求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唯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坚持以中文作了报告。

第一届:汕头

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

1995年8月5日至9日,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在汕头大学举行,四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丁肇中及国内16位中科院院士等400多人参加了大会。

8月5~9日, 首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在汕头大学举行,会议收到论文500多篇,有350篇入选,在大会或分组会上进行了口头报告。参加大会的400多名代表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大会的议题涉及到物理学的大部分领域。大会期间还举行了科学政策专题讨论会、“面对21世纪的物理教育”专题讨论;还组织了杨振宁等知名科学家和当地中学生的座谈会。

第二届:台北

第二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

1997年8月11~15日第二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在台湾省台北市举行,有235名代表参加,收到112篇论文,以谢希德为团长的10人中国物理学会代表团参加会议。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吴大猷祝寿庆祝会,杨振宁谢希德等9位著名学者分别介绍了吴大猷的生平以及对教育和科学所做的贡献。

第三届:香港

第三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

2000年7月31日第三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今天在香港中文大学开幕。来自世界各地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的300多名物理学家将就多个领域课题进行交流讨论。

为期5天的大会将举行7节全体会议及50个分组报告,内容涉及12个物理学的热门领域。大会还将举办3个专题会,分别纪念于近年辞世的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吴健雄谢希德。参与这次会议的包括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丘成桐朱经武赵忠贤等一批世界知名科学家。

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是由华人物理学会倡导并与各地方物理学界人士共同筹组,旨在提供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第一届大会于1995年在汕头市举行,第二届于1997年在台北市举行。

第四届:上海

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

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28日起在上海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600多位优秀华人物理学家参加了会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作大会报告。会议的主题是物理学前沿和物理学教育。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向大会发来贺信。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教授和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前任主席、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系张图南教授共同出任本次会议组委会主席。

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发起,前三届大会分别于1995年在汕头、1997年在台北、2000年在香港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海外华人物理学会共同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市科委等为会议提供了资助。

第五届:台北

第五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

2006年06月,马永革应邀参加在台北举行的第五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

第六届:兰州

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

八月三日上午,第六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在兰州大学开幕,这是继汕头台北香港上海举行之后,第一次走进中国西部城市,多名国际学界巨擘和物理学者将在这里共同探讨“物理”科研。

这次会议由华人物理学会主办,兰州大学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办,将举行五天,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和教育两部分。其中,科学部分将以大会报告形式讨论加速器物理、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原子光学物理、核物理等物理分支学科最新理论与实践进展;教育部分则包括物理教育的新进展等内容。

第七届:高雄

第七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

(第七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 2011年8月1-5日

第八届:新加坡

第八届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大会

2014年6月23日至27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行的第八届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大会(OCPA8)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研究组博士生赵弇斐同学的“拓扑绝缘体异质结构的表面输运”科研工作荣获“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美国物理学会杰出会议海报奖”一等奖 (OCPA-APS Outstanding Conference Poster Award: First-place)。

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OCPA)的建立是为了促进全球华人物理学家以及天文学家之间的交流,并对华裔物理学家的科研贡献给予肯定。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大会每二到四年举办一届。本届会议的“杰出海报奖”由美国物理学会(APS)和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共同赞助颁发,由美国物理学会主席与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主席共同颁奖,用于奖励在会议海报展示中表现出色的参会人,并对其科研工作给予认可。

第九届:北京

第九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

第九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OCPA9)将于2017年7月16日-20日举行(7月16日为high school program), OCPA9由清华大学物理系(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和中科院物理所受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Physicists and Astronomers,OCPA) 委托共同举办,大会主席为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及Duke大学Albert M. Chang教授。

第九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大会(OCPA9)邀请了4位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Steve Chu、Takaaki Kajita、Shuji Nakamura做邀请报告,同时邀请了来自包括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等全球知名物理学学术机构和高等学校的顶尖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会议规模预计500人左右,将是全球物理学界的一次重大盛事。大会不仅在物理学界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物理学界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