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07 21:07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理念提出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全纳教育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浪潮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其中有三次国际性教育大会发挥了直接作用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在泰国宗迪恩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For All,大会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这次大会提出的“全民教育“强调: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极为重要;必须普及基础教育和促进教育平等。全民教育的目标是满足所有人基本的学习需要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World Conference on Special Needs Education:Access and Quality),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这次大会再次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提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接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并号召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全纳教育,这在国际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如果说1990年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为全纳教育搭好了舞台,那么1994年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则拉开了全纳教育的序幕。

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Inclusive Education: the Way of the Future )。此次会议就是希望国际教育系统能够认识到现存社会和教育体制仍存在多种形式的排斥现象。最为重要的是应从长远角度观察 与反思,进行切实变革、制定与实施新政策,从而建立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终身教育。本届大会上各国达成共识做出承诺掀起一股”全纳“热潮。

基本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全纳教育以覆盖所有适龄儿童为共识,以正规系统负责教育所有儿童为信念,它涉及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结构与教育战略的变革与调整。全纳涉及在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中为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作出适当的回应。全纳教育不是一个如何让部分学生融入主流的小问题,它是考察如何改革教育系统和其他学习环境以适应学习者多样性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接纳多样性并视之为机会,视之为学习环境的丰富,而不是问题。

人权观

在《萨拉曼卡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纳教育思想重申了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全纳教育思想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容纳所有的学生。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历来就是将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分开来进行教育的。这种教育状况,已成为一种惯例常态,人们亦已习以为常。而全纳教育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教育的这种状况,以人权观来批判现行的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相隔离的状况,提出了人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问题,主张所有学生都应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普通学校应接纳所有的学生,而不管学生所具有的各种特殊性。

面对这样的一种挑战,特殊学校已实施了根本性的变革,尽可能持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转向普通学校。而问题主要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普通学校并没有为之作好准备。虽然普通学校也在逐渐开展一体化的教育,但是,仍然还没有形成一种全纳的氛围。典型的例子即为盲人上大学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新闻。

根据全纳教育的思想,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应该创造出一种全纳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都有充分的保障,学校和社会欢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属于集体的一员。尤其是在普通学校中,要牢固树立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

平等观

全纳教育所强调的容纳主要是针对排斥的。从英语中的容纳和排斥两个词来看,很明显就可以看到这两个词的对应性。容纳为“inclusion”,其反义词排斥为“exclusion”。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即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全纳教育强调的平等观,并不是要追求一种绝对平等,而是强调我们的教育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要只关注一部分学生,而歧视或排斥另一部分学生。

全纳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歧视和排斥,正是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确实还存在着歧视和排斥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在我们的教育基本上仍然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前提下,学校中出现歧视和排斥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全纳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就涉及到我们对学生的看法和评价。《萨拉曼卡宣言》申明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这些不同性,不应该成为歧视和排斥学习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的理由。相反,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

在我们提倡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过程中,也有人指出,如果过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那么对学习好的人也是一种不平等。实际上,全纳教育主张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并不是仅仅某部分人。在现代的教育现实状况中,确实是有一部分人被排斥(包括显性和隐性的),而我们的教育目的并非如此。因此。全纳教育提倡更多地关注被排斥的人(including the excluded)是完全有道理的,这和全纳教育提倡的关注每一个人是不矛盾的。

民主观

国际社会曾提出过“学会生存”的思想,我们的一些学校也将“学会生存”作为一种口号或指导思想,来培养学生在社会生存的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虽然“学会生存”思想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全纳教育提倡的是“积极参与”。“学会生存”与“积极参与”这两种不同的提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观

“学会生存”的基点是个体怎样适应主流社会,立足点在适应,是个体被动地去融入这个社会,去适应这个社会。

全纳教育提出的“积极参与”,是个体作为社会一分子,以社会主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的事情,目的是要改造这个社会。

按照全纳教育的观点,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和学校生活中的主体,都应积极参与和投入到教学过程和学校生活中去。全纳教育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主张学校要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反映了全纳教育的民主观。在学校教育中,全纳教育注重的是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在学校中经受的这种民主体验,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以及改造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他们不再会为了生存刻意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是以社会中的一分子、人民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社会的重建过程中去,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实践。未来的社会就是人人参与的民主社会。

价值观

全纳教育主导的价值观之一是倡导集体合作观。全纳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们走向一种全纳的社会,在这种全纳的社会集体中,人人参与,大家合作。每一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everyone belongs,all welcome)。

通常,在我们的学校班级中,如果有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困难、往往被认为是学生个体的事,是他与其他人不同,是他有个人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仅仅是关注他的个人问题。

而全纳教育认为,在学校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或活动有困难或有问题,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班级集体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学习的集体,而有问题的学生属于我们这个学习集体的一员,是我们学习集体中的合作者。例如,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在语言交流上有问题,如果大家认为他有语言交流困难,而不与他进行交流,那么不仅他会陷于更大的困境,大家也都会失去相互交流的益处。如果大家能合作起来,想方设法去寻求战胜交流和理解的因难,那么大家都会体验到一种有难度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经历。通过这种富有意义的亲身感受,同学们也学会了移情,学会了用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个人的问题。

因此,与我们通常的观念不同,全纳教育的立足点是集体,解决的方法是合作。全纳教育培养未来人的一个价值目标就是注重集体和合作,因为未来社会的工作更注重集体合作。未来优秀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之一即是合作,这意味着要能与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技能、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合作,也意味着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工作具有一种责任感。

全纳教育主张普通学校接纳所有的学生,但由于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同,因此更需要强大集体的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全纳教育主张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社区之间都应该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同创建一种全纳的氛围。

教学观

全纳教育倡导教育的人权观、民主观、平等观和价值观,同样.全纳教育也提出了其课程教学观。

全纳教育的主要观点之一是普通学校要接纳所有的学生,反对排斥任何人。然而,这样的一种观点给我们的普通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对教育观念的挑战;有对教育制度的挑战;还有对教育实践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试想我们用全纳教育的思想对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革(已逐步从二元的体制向一元的体制过渡),试想我们将用全纳教育的思想来对学校课程和教学进行改革,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的话,那么全纳教育的实践也是徒有虚名。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是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接受普通课程,而不是不同的课程;如果学生有特殊的需求,就应该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支持。全纳教育反对为学生设置特殊课程,认为他们都能学好普通课程。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要在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给予赞赏和鼓励。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存在问题

虽然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毋庸质疑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中,与全纳教育相关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用全纳教育的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深思的。这些问题主要有:

排斥现象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中,甚至在幼儿园,只要儿童的肢体或“智力”有那么一点问题,就会在入学时遇到麻烦,有的当即就被排斥在校外。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学生不是加倍关怀,而是直接将其排斥在团体之外,有立壁角的、有站办公室的、有晚放学的、还有不让其参加集体活动的,等等。

歧视现象

——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让其参与学习好的同学的课外活动。如有的学校请专家来校作报告,规定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参加。

——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学习不好学生的作业或成绩,用歧视的语言和动作对待学习不好的学生。

分类现象

——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分门别类,甚至在一个班级里也分成好、中、差等类别,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学习不同的课程。

——给学生贴标签,而且是永久性的、不能改变的、撕不下来的标签。在给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学生的背上都有标明各自类别的标签。

面临挑战

21世纪全纳教育的发展对我们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是在教育制度教育实践和教育观念上。

教育制度的挑战

全纳教育的发展已经对我们的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变化。国际上,特殊学校在逐渐减少,教育体制逐步从二元制走向一无制。这种发展趋势,对我们的教育制度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特殊学校面临思想转轨、面临专业调整;普通学校更要面临新的情况、面临新的任务。

教育实践的挑战

普通学校如何实施全纳教育提倡的接纳所有学生、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理念,这是学校教育实践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学校中全纳教育的文化氛围怎样建立?全纳教育的政策如何制定?全纳教育的课程应该是怎样的?全纳教育的教学又该如何进行?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考虑。

教育观念的挑战

尽管全纳教育已开展了近10年,但是,仍有许多人不赞同或虽赞同却不愿实施。这主要还是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因此,全纳教育实际上是对我们教育观念的一种巨大挑战。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已很明了,然而,人们的传统思想却根深蒂固。因此,用全纳教育的思想转变人们的陈旧教育观念在当前更为必要。

教育改革

一致性

面对应试教育,我国提出了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倡导已经好多年了,如今,我们又要提倡全纳教育,是否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回答是否定的。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倡导教育应注重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德育为导向,以创新为突破。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适于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创新的氛围是建立在一种自由、团结、和谐、合作的基础之上的。在一种受压制的、排斥人的、不和谐的、不合作的氛围中是很难有创新作为的。实际上,创新的氛围就是人们要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和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创新的条件就是具有开放的视野、出众的能力和坚韧的毅力。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倡导这样的一种氛围和条件。全纳教育主张在学校中要创造一种关注每一个人、加强合作、反对排斥和歧视人的氛围,并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和需求来进行教学,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提倡全纳教育与开展素质教育是不矛盾的,是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的,也是与素质教育发展相一致的。

改革

素质教育的改革关键还是要落实在课程教学的改革上。我国的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二期。课程改革的重点还在于我们对课程的认识和开发。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课程应该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儿童去适应课程的需要。因此,学校应该提供学习各种课程的机会,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具有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学生。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与国际教育课程观的发展趋势是完全吻合的,也与我国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针是一致的。在国际上,各种课程教学观不断推陈出新,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想为课程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的课程改革也颇受影响。总之,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更加关注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课程是为了学生,而不是学生为课程而学习;课程教学首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多样性和各自的个性。

可行性

提供借鉴模式

1.追踪国际研究前沿

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潮。许多国家在对全纳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已逐渐在构建理论和形成流派。全纳教育理论的形成对全纳教育的实践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今,我国已有一些教育研究人员正在追踪国际全纳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探究全纳教育研究的动态趋势,引进最新全纳教育理论,力图引起人们对全纳教育的认真思考,以促进全纳教育实践在我国能更好地发展。

2.借鉴国外实践经验

全纳教育的实践在国外已有一段时间了。在其实践过程中,有许多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国外在开展全纳教育实践过程中,并不仅仅在喊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具体落实在行动上。教育研究人员深入到学校教育的第一线,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开展全纳教育的学校发展计划,并编制实用的“指南手册”来具体指导学校如何开展全纳教育。国外的这种模式,对我国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反照。

打下基础

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开展“随班就读”的规定,并进行了大规模“随班就读”的实践,总结出了许多丰富的“随班就读”的经验,正在逐步形成以大量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教育格局。

我国开展“随班就读”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虽然“随班就读”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不可否认,”随班就读”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已被人们广为接受。至少,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已不再成为新闻。

虽然“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还不是全纳教育思想的全部,但是,“随班就读”却为全纳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其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观念;二是在教育体制上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些都有利于全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提供条件

我国正在进行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全纳教育的目的实际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指标的应试教育。这种应试教育就是一种排斥人、歧视人、筛选人的教育,这也是与全纳教育背道而驰的。针对为考试而实施教育的这种偏离教育本义的做法,素质教育着重强调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综述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崇尚民主参与、提倡平等待人、强调集体合作),这些都是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无疑也为全纳教育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条件。反过来,全纳教育的开展也会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在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个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对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看法;是学生学习课程,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课程与教学必须要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想与全纳教育的课程观与教学观也完全是相一致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