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

更新时间:2023-06-16 19:35

全血,医学术语。将人体内血液采集到采血袋内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全血,即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所有成分。

术语简介

国际上一般以450毫升全血为1单位,我国则以200毫升为1单位,也分有300毫升和400毫升包装。

全血是由液态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由于所有的保存液都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因此全血保存一般指红细胞保存。不同的保存液,其保存期限有所不同,一般常用的CPD-A保存液在2~6℃环境下可保存全血35天。但全血中其它成分,如粒细胞血小板、Ⅴ因子、Ⅷ因子基本上丧失了活性,比较稳定的只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因此库存全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其次是白蛋白和球蛋白

输注弊端

全血输注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为:全血内所含的血细胞和血浆蛋白不浓、不纯、不足一个治疗量,难以达到预期疗效;大量输注易发生循环超负荷,同时也增加疾病传播的机会;输全血比输成分血发生同种免疫的可能性更大,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他各种成分基本丧失活性,库存全血中钠、钾、氨、乳酸代谢产物含量高,增加患者代谢负担。因此全血输注存在很多禁忌症:

1.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体质虚弱者。

2. 需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

3. 对血浆蛋白已致敏的患者,以往输血或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4.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

5. 可能进行骨髓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患者。

适应症

由于全血存在上述弊端,现代输血主张不用或少用全血,输全血的适应症越来越少,其适应症主要有:

1. 急性大量失血可能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急性失血不到血容量20%时,通常只需要补充晶体液;当失血量接近全身血容量(25~30)%时,可考虑输注悬浮红细胞加晶体液;只有在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30%时,在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输用红细胞或全血。

2. 体外循环。

3. 换血治疗,用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换血治疗,以去除胆红素抗体及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