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5 19:2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是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蓉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定位、实践依据和价值取向出发,深入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发展、历史演进、已有成就、时代境遇、国情国策、目标追求、支撑基础、现实关注、路径选择、关键环节和根本所在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问题与对策的有机结合,是一本全面系统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著作,对于进一步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黄蓉生,女,两南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已主持完成2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著作30余部,其中个人专著4部。获国家优教成果奖和省部级优教成果奖、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曾被中组部、人事部等六郜委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导论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定位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依据
三、全面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不同视域下的小康社会思想
一、国外先哲的小康社会思想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小康社会思想
三、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社会思想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思想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小康社会思想
一、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小康社会思想
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小康社会思想
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小康社会思想
四、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小康社会思想
第三节 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经济更加发展
二、民主更加健全
三、科教更加进步
四、文化更加繁荣
五、社会更加和谐
六、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第二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从贫困落后到基本温饱的实践
一、解决从贫困落后到基本温饱的现实需要
二、从贫困落后到基本温饱的科学内涵
三、从贫困落后到基本温饱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从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一、从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跨越的客观必然
二、从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跨越的基本要求
三、从基本温饱到总体小康跨越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发展的时代必然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发展的基本标识
三、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的不断推进
第三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已有成就
第一节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四、对外经济迅猛发展
第二节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一、制度不断健全完善
二、基层民主长足发展
三、依法治国成效明显
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第三节 文化国力逐步提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二、社会道德文明水准曰益提高
三、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
四、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第四节 社会发展日趋和谐
一、科教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二、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三、社会管理逐步规范
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第四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境遇
第一节 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急剧变化的当今世界
三、深刻变革的当代中国
第二节 国际衡量的新视角
一、发达国家小康社会的尺度
二、发展中国家小康社会的标杆
三、国外小康社会建设的启示
第三节 党的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一、以人为本
二、科学发展
三、依法治国
四、民主执政
第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情与国策
第一节 立足中国国情
一、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
二、中国国情的总体框架
三、立足国情促进发展
第二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以民富国强为经济建设目标
第三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四、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四节 坚持改革开放
一、不断解放思想
二、继续深化改革
三、坚持扩大开放
四、正确处理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第六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追求
第一节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
二、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三、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措施
第三节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一、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
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基本要求
三、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具体措施
第四节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一、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
三、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措施
第五节 建设生态文明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三、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基础
第一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价值
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
三、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环节
第三节 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求
三、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本途径
第四节 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一、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
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
三、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八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关注
第一节 社会利益发展更趋多样
一、社会利益多元的客观必然性
二、社会利益多元的主要表现
三、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的关系
第二节 改革攻坚阶段任务艰巨
一、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二、攻坚阶段的主要任务
三、完成攻坚阶段主要任务的对策思考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矛盾增多
一、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
二、社会转型期矛盾层出
三、正确处理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
第九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一、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沿革
二、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的当代架构
三、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
第二节 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实现社会公平发展面临的困境
三、促进社会公平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三节 维护社会各阶层合法权益
一、社会各阶层现状概况
二、维护社会各阶层正当利益的机制
三、维护社会各阶层合法利益的制度化建设
第四节 统筹协调区域发展
一、统筹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统筹协调区域发展的科学内涵
三、统筹协调区域发展的举措
第十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
第一节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一、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
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时代要求
三、切实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继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一、继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继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要求
三、继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实践举措
第三节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必然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第十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
第一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指导思想
一、全面贯彻“四个基本”的根本方针
二、始终坚持“四个以”的工作布局
三、努力凸显“三性”的总体要求
第二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总体目标
一、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二、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三、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四、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三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
一、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三、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五、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第四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本质要求
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几十年的共同努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理论研究队伍,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体制机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教书育人又潜心治学,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努力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