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更新时间:2024-10-31 01:53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始建于1952年8月1日,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是一家具有摄制故事片、战地纪实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单位主营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下设王佐影视基地和湖北影视基地。

发展历程

1951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筹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

1955年,增加了摄制故事片的任务。

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1982年4月,创刊出版了以电影文学为主的综合性电影刊物《八一电影》月刊。

1995年1月,《八一电影》更名为《中外军事影视》。

2017年年底,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上映。

2018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成立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影视部(对外仍称八一电影制片厂)。

主要成就

八一电影制片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中国人民历次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军队的斗争生活,塑造优秀军人的银幕形象,为部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促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服务。截至2014年,摄制各种影片2200余部(辑)。其中:①故事片(含舞台艺术片)236部。②军事教育片和国防科研片571部(辑)。③纪录片1049部(辑)。④美术片6部。⑤高清数字电影9部。⑥电视剧81部。⑦电视专题片70部。⑧译制片79部。其中,有78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30部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12部获总政治部优秀影片奖,11部获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优秀军事教育片奖,33部获总参谋部优秀电影奖,10部获《大众电影》百花奖,19部获中国电影金鸡奖,3部获中国系列纪录片金桥奖,1部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创作奖;3人获《大众电影》百花奖单项奖,44人次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单项奖。此外,还有13部影片和11人次在国际上获奖。

内设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主营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下设王佐影视基地和湖北影视基地。

八一电影制片厂影视生产包含剧本创作、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技术保障、宣传发行等部门,设编剧、导演、摄影、美术、制片、宣发、资料、录音、特效、剪辑、胶片修复、调色、烟火、置景、化服道、摄影整备照明等专业岗位。

历任厂长

1951年3月,总政治部以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军队的电影厂,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迄今已经有六十周年的历史,这六十年里,八一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六十年里,许多老前辈担任过厂的领导,为八一厂的建设奉献了一生。

影片类型

经典电影

译制片

译制片把原版影片(多为外国影片)的对白或解说,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重新配音复制的影片。制作时,先将原版影片的对白译成另一种需要的语言;再由配音演员按照原版片画面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用逼真的语调、口型,录成一条对白声带;然后与原版片的音乐、音响效果声带混录成为一条完整的译制声带,用以印制供放映用的拷贝。1954年,八一厂为配合部队作战、训练以及科研需要,开始译制以前苏联为主的军事教育片、纪录片和科研片,共译制了140余部。1969年,八一厂开始译制外国故事片,至九十年代初,译制了《翠堤春晓》《山本五十六》《啊!海军》《日本大海战》《巴顿将军》《侠盗罗宾汉》《阿福》《莫斯科保卫战》《敦煌》等30余部(以上部分影片未发行)。

八一厂的著名导演华纯李昴贾士纮景慕逵里坡陈新资、吴俊、李正元、乔义彦等参加了译制片导演工作。八一厂的著名演员张勇手、李炎、张帆、袁霞、高保成、王心刚、田华、师伟、里坡、刘江、唐国强、刘龙、于纯绵、言小朋、巫刚 等参加了译制片配音。

1994年开始,是八一厂译制片的辉煌时期,共译制了40部外国故事片,译制质量逐步提高。影响较大的有《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断箭》《龙卷风》《空中大灌篮》《拯救大兵瑞恩》《西点揭秘》《U—571》《珍珠港》《指环王:护戒使者》《指环王:双塔奇兵》《指环王:王者无敌》《公主日记》《星球大战前传:克隆人的进攻》《烈火雄心》和《国家宝藏》《星球大战前传:希斯的反击》《国家宝藏》《漫长的婚约》《小战象》《加勒比海盗1-4》《误入歧途》《光荣岁月》《女王》《舞女纯情》《火线战将》《黑客帝国2、3》《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纳尼亚传奇1-3》《飞行者》等片。八一厂译制的故事片获奖的有:《阿甘正传》1996年获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拯救大兵瑞恩》获1998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U—571》获2000年度“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珍珠港》2002年获第八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同年获第二十二届“金鸡奖” 最佳外国影片译制奖,这是中国译制片史上首次一部影片同时获得两项国内大奖。《烈火雄心》获十一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提名。主要译制人员有:

彭河,译制导演兼配音演员,作品30部,主要有《沉默的羔羊》《阿甘正传》《龙卷风》《空中大灌篮》《拯救大兵瑞恩》《U—571》和《西典揭秘》等。

吴俊全,译制导演兼配音演员,主要有《莫斯科保卫战》《敦煌》《天国大罪》《阿甘正传》《大相扑》等。

张云明,译制导演兼配音演员,迪士尼配音中国总监。主要作品有《神秘拼图》《第六日》《佐罗的面具》《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公主日记》《烈火雄心》和《国家宝藏》等。

张伟、廖菁,导演兼配音演员,主要作品有《指环王:护戒使者》《指环王:双塔奇兵》《指环王:王者无敌》《星球大战前传:克隆人的进攻》《女王》等14部影片译制片。

徐涛,配音演员,主要作品有《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男人百分百》等。

孙悦斌,配音演员,主要作品有《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天国大罪》等。

徐燕,配音演员,主要作品有《花园迷宫》《公主日记》《珍珠港》。张磊,录音师,录制译制片10余部,主要作品有《U—571》《珍珠港》《指环王:护戒使者》《指环王:双塔奇兵》《指环王:王者无敌》《星球大战前传:克隆人的进攻》《烈火雄心》和《国家宝藏》等。在八一厂是他第一次采取对白分轨录音方式。他共参加了30多部外国影片译制的录音工作。

王乐文,录音师,主要作品有《阿甘正传》《龙卷风》《断箭》和《拯救大兵瑞恩》等。

安韶峰,录音师,他和张磊共同完成了10多部影片译制的录音工作。他独立完成了《雷鸟神机队》的录音,他并翻译了《雷鸟神机队》《国家宝藏》对白台本。在对白录音时,由于对剧情和演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对白录音增色不少。

王进喜,制片主任,1994年开始负责八一厂译制工作,共组织译制了60部外国故事片,其中《阿甘正传》《U—571》《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荣获国内大奖。杨绍,筹备组负责人,2006年参加八一厂拍摄活动,成为八一厂正式人员。其中《士兵突击》荣获大奖。

2006年,八一厂拥有国内先进的录音设备,可制作SR、SRD、DTS立体声制式的影片。同时还拥有一支适应市场要求,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能够高质量地译制不同类型的影片。

军事教育片

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部作品是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拍于1952年。

纪录片

①《八一运动大会》。1953年出品,与北影合作,记录1952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25周年全军体育运动大会的各项竞赛。荣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三等奖。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彩色长纪录片。

②《钢铁运输线》。1954年出品,记录志愿军后勤运输部队在朝鲜建立钢铁运输线的情景。获文化部1949-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③《战胜怒江天险》。1954年出品,记录解放军筑路队在怒江天险上架桥修路的英雄事迹。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优秀影片奖一等奖。

④《在帕米尔高原上》。1955年9月出品,记录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帕米尔高原上团结少数民族捍卫祖国边疆的斗争。获文化部1949年-199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⑤《救死扶伤的英雄事迹》。获文化部1949年-1955年度优秀影片奖二等奖。

⑥《向毛主席汇报》。1964年7月出品,记录了北京部队和济南部队向毛泽东主席和济南部队向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表演军事训练成绩的盛况。

⑦《钢铁长城》。1981年12月出品,影片纪录了人民军队在华北某地的一次军事演习,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并检阅部队的盛况。

⑧《叶剑英》。1983年7月出品,记录了叶剑英同志一生的革命经历和丰功伟绩。

⑨《国庆阅兵》。1984年10月出品,记录了庆祝建国35周年的国庆阅兵活动。获奖1984年度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6年获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

⑾《情系巴山》。1989年4月出品,纪录退伍兵赵大明扎根大巴山创办巴中县柳林乡私立中学的事迹。获1989年-1990年度广电部优秀影片奖;1990年获第十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等。

⑿《跨越山纪的红星》。1989年12月出品,表现了将要跨越本世纪的一代新型军人,展示了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军队的风貌,1991年获中国系列纪录电影金桥奖。

⒀《雷锋是谁》。1990年2月出品,通过一系列生动事例,阐述了雷锋精神在中国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获广电部1989年-1990年度优秀影片奖。

⒂《来自军营的报告》。1993年5月出品,获1995年第三届中国系列纪录电影金桥奖二等奖。

⒃《较量--抗美援朝战争实录》。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片名,被列为全国十大重点片之一。获1995年度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1996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优秀军事教育影片奖一等奖等4项奖。

⒄《挥师三江》。1999年4月出品,纪录了1998年夏季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爆发特大江水后,江泽民主席率领和指挥亿万军民与洪水搏斗,确保三江流域重要城市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情景。该片由八一厂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⒅《东方巨响》。1999年9月出品,该片纪录了新中国成立后成功制造了原子弹、导弹及人造卫星的全过程,展示了新中国国防事业的辉煌成就。该片由解军总装备部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故事影片

1955年开始生产,至1998年底已拍摄212部。生产故事片第一部为《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早期拍摄的主要影片有:①《五更寒》。1957年12月出品。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正规部队撤离中原解放区,县委刘书记率领大别山地区的同志们留下来坚持地下斗争,一直坚持到革命胜利高潮到来的故事。②《柳堡的故事》。1957年12月出品,影片描写新四军1944年驻扎在苏北柳堡地区休整时所发生的故事。③《英雄虎胆》。1958年8月出品,描写广西十万大山剿匪战斗中,解放军侦察英雄深入土匪驻地,与匪首周旋,赢得信任,最终将土匪诱至包围圈中,一网打尽的惊险故事。④《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5月出品,描写一位红军出身的地下报务员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与日本及国民党特务英勇斗争,最后在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⑤《回民支队》。1959年7月出品,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冀中马本斋回民支队在党的领导下改造成长为无产阶级武装的故事。⑥《海鹰》。1959年9月出品,描写某英雄快艇在胜利打击敌人后,团结一致,和大海、敌人做斗争,终于胜利返回大陆的故事。⑦《战上海》。1959年12月出品,描写解放军解放大上海时与上海人民和地下党配合,机智勇敢解放上海、保卫上海,取得胜利的故事。⑧《哥俩好》。1962年6月出品,根据话剧《我是一个兵》改编。通过一连串曲折的情节,反映了部队新战士在首长战友的关怀、帮助下,迅速成长的过程。⑨《怒潮》。1963年5月出品,反映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惨遭杀害的时候,湖南农民在党和领导下举行秋收暴动的故事,揭露右倾机会主义者的投降主义路线。⑩《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年3月出品,描写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地下工作者依靠群众和敌特斗争,争取和瓦解敌伪力量,配合解放区军民作战的故事。⑾《农奴》。1963年12月出品,揭露西藏封建农奴社会反动黑暗和残酷统治以及一些上层分阴谋叛乱的罪恶活动,反映了广大农奴的苦难生活,以及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解放斗争。⑿《东方红》。1965年10月出品,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与北影、新影联合摄制。

文化大革命后期完成故事片《闪闪的红星》

20世纪90年代后,创作拍摄了一批表现战争宏大场面的军事巨片。主要有:①《大决战》。三部六集系列战争巨片,1991年出品。分为《辽沈战役》(上下集)、《淮海战役》(上下集)、《平津战役》(上下集)三部。影片全景式描述了1948年至1949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指挥的人民解放军与蒋介石指挥的国民党军之间展开的一场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战略大决战。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规模空前的系列战争巨片。《辽沈战役》描写了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在中央领导下,先后解放了锦州、长春、沈阳等城市,取得了辽沈战役胜利的故事。《淮海战役》描写了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场上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创造了解放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的故事。《平津战役》描写了东北野战军与华北野战军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围歼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和平解放北平的故事。②《大转折》。1997年出品。描述了1947年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在极为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人民解放军提前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故事。③《大进军》共4部,1995年初开始拍摄,包括《解放大西北》(上下集)、《席卷大西南》《南线大追歼》《大战宁沪杭》(上下集)。《席卷大西南》描写刘邓大军势如破竹,风卷残云般地挺进西南四省的故事。《南线大追歼》表现第四野战军及第二野战军一部分解放中南五省的战斗历程。《大战宁沪杭》描写1949年4月,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谭震林领导下,歼灭国民党汤恩伯集团,解放上海和皖江浙等省的故事。此外,还摄制了一批现代军事题材影片。突出的有《弹道无痕》。1994年12月出品,影片描写了人民解放军一支炮兵部队的新的历史时期成长发展的故事。

动画片

2014动画片正义红师就由该电影厂联合出品。电影厂厂长黄宏作为出品人。

所获荣誉

至1998年底,共有306部影片获奖,共获奖项40余项。按奖项类别划分,有61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局优秀影片奖;11部获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优秀军事教育片奖;24部获总参谋部优秀电影奖;11部获“大众电影百花奖”;30部获中国电影金鸡奖;3部获中国系列纪录片金桥奖;1部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创作奖。

中国国内获奖

华表奖原称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设立于1955年,1979年改称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1994年改称现名称。到1998年底,有61部影片获该奖的各种奖项。主要获奖影片包括故事片:《归心似箭》《二泉映月》《祁连山的回声》《索伦河谷的枪声》《巍巍昆仑》《大决战》《大转折》《席卷大西南》,纪录片:《挥师三江》,译制片:《拯救大兵瑞恩》等。

百花奖至1998年底,有11部影片获“大众电影百花奖”。主要包括:①1963年第二届百花奖《槐树庄》获荣誉奖和最佳导演奖;《哥俩好》获最佳男演员奖。②1988年第十一届百花奖《闪电行动》获特别奖。③1990年第十三届百花奖《巍巍昆仑》获最佳故事片奖。④1992年第十五届百花奖《大决战》获最佳故事片奖。⑤1997年第二十届百花奖《大转折》获最佳故事片奖。

金鸡奖至1998年底,共有30部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的不同奖项,主要包括:1982年,《钢铁长城》获特别奖;1984年《四渡赤水》获特别奖,《再生之地》获最佳摄影奖、最佳录音奖、最佳报装奖;1986年,《手》获最佳纪录片奖;《中国革命之歌》获导演特别奖;1987年,《雷场相思树》获特别奖;1989年,《晚钟》获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摄影奖;1990年,《情系巴山》获最佳纪录片奖;1992年,《大决战》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道具奖、最佳烟火奖;1993年,《天界》获最纪录片奖;1995年,《弹道无痕》获导演处女作奖,《大漠歼匪记》获最佳剪辑奖;1996年,《阿甘正传》获最佳译制片奖,《较量--抗美援朝战争实录》获纪录片特别奖;1997年,《大转折》获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最佳烟火奖;1998年,《席卷大西南》获特别奖、最佳编剧奖,2003年,《惊涛骇浪》荣获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置景奖,最佳特技奖,2019年,《古田军号》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和最佳音乐奖。2022年,电影《守岛人》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中国电影世纪奖1995年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国电影界人士从中国电影诞生至1995年的电影中评选出十部优秀电影片,故事片《大决战》(三部六集)入选。

国外获奖

自建厂至1998年底有21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主要包括:1981年,《农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1982年,《归心似箭》获香港电影金像最佳华语片奖;1989年,《远离战争的年代》获意大利萨尔索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1989年,《晚钟》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1990年,《晚钟》获哥伦比亚波哥大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98年,《军营水神》获罗马尼亚第四届国际军事电影节新闻奖,2017年,《勇士》和《血战湘江》荣获第15届俄罗斯奥泽诺夫国际军事电影节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男配角奖及最佳音乐奖;2019年,《古田军号》荣获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

另外,33人次和5个创作集体获《大众电影》百花奖单项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单项奖,11人次在国际获奖。

培养优秀人员

八一电影制片厂建厂以来先后培养出导演160多人、演员300余人、摄影师200余人、编剧18人及一批活跃在创作第一线的专业艺术、技术干部。1995年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国电影界人士从中国电影诞生至1995年的电影人中评选出导演、男演员、女演员各15人为“中国世纪影人”, 八一厂获此荣誉的5位艺术家是王苹、李俊、王心刚、王晓棠、田华;从90年代电影演员中评选出126名“中华影星”,八一厂及曾在八一厂工作的王心刚、王晓棠、田华、古月、张良、岳红、陶玉玲、唐国强、高保成、斯琴高娃等11位演员入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