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镇

更新时间:2023-01-06 04:43

八公山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地处淮南市八公山区东南部,东邻谢家集区,西南与寿县接壤,西邻山王镇,行政区域面积2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八公山镇辖区户籍人口9641人。

历史沿革

西汉,属淮南国和九江郡。东汉,属九江郡。

汉末及魏、晋、隋,属淮南郡。

唐,属淮南道。

宋,属淮南路。

元,属下蔡县。

明、清初,属寿州。

清雍正十一年后及明国时,属凤台县。

1949年1月12日,凤台县解放,县政府在淮河南设置八公山区和蔡家岗区。5月,两区划入淮南矿区,合并成立淮南区。11月,设置八公山镇。

1950年9月,淮南矿区调整农村区划,淮南区改为第三区。

1951年11月,第三区改为蔡家岗区。

1953年5月22日,撤销八公山镇,建立八公山区(科级)。

1955年2月,撤销八公山、蔡家岗两个科级区,建立县级建制的八公山区。

1961年10月,八公山区划分为八公山和谢家集两个区。

1965年,设立沈巷公社。

1966年9月,八公山区改称红旗区。

1980年10月,恢复八公山区人民政府名称。

1990年3月,撤乡建镇,改名八公山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八公山镇辖沈巷、蔡岗、蔡洼、下郢朱岗、杨家地、钱湖、钱淮、淮滨、妙山10个村。

截至2020年6月,八公山镇下辖10个村:淮滨村、钱淮村、钱湖村、沈巷村、朱岗村、蔡洼村、蔡岗村、下郢村、杨家地村、妙山村,人民政府驻沈巷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八公山镇地处淮南市八公山区东南部,东邻谢家集区,西南与寿县接壤,西邻山王镇,行政区域面积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八公山镇地处八公山麓东侧,东临淮河,自然形成西高东低的倾斜地势;地形分为西部的山丘和岗地、东部的湾地;八公山北起西华山,南至车路山,山势绵延起伏,沟壑纵横。

气候

八公山镇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呈半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

自然资源

八公山镇已探明矿产资源50余种,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大理石、石灰石、紫砂页岩、高岭土、矿泉水、龟纹石、紫金石等,品位较高,储量可观;野生动物有兽类:野兔、黄鼠狼、刺猬等;禽类有斑鸠、布谷鸟、猫头鹰、乌鸦、喜鹊、云雀、白头翁等;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大豆。有超过千年的黄连木、过百龄的三角树、连理枝等;境内有动植物中药材1000种;药用植物大多属于华北区系植物,绝大部分为野生。

人口

2011年末,八公山镇辖区总人口2.16万人;总人口中,14岁以下3456人,占16%;15—64岁11988人,占55.5%;65岁以上6156人,占28.5%;2011年,人口出生率10.2‰,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00人。

2017年末,八公山镇常住人口为12364人。

截至2019年末,八公山镇户籍人口为9641人。

经济

2004年,八公山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9亿元,实现增加值3.12亿元,财政收入47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362元。

截至2019年末,八公山镇有工业企业131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八公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个,其中镇级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服务站10个。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八公山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51282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10人。

交通运输

八公山镇辖区蔡新路、淮风路、西部第二通道承接南北,规划中的孔李准河大桥建成后将贯通东西,距合准阜高速入口仅10分钟车程。

历史文化

八公山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八公山脚下得名。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八公山镇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