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门拳

更新时间:2023-06-29 16:22

八门拳意指八门拳派,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地区古老的地方优秀拳种。最初始于兰州,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传入青海、新疆、宁夏等地。他以三国诸葛亮的“八阵图”为创拳依据,因拳打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故而得名。代表八门拳派根基的撕拳、炮拳、九环锤、天启棍等相传由乾隆年间少林游僧所传。

风格特点

拳术特点,拳势舒展大方,劲力浑厚,突出技击,方法细腻。

八门拳尤以斩法(或称展法)著称,如行步斩,歇步斩、提水斩、划眉斩、虎步斩、虎扑斩、虎头斩、擀腕斩、蝴蝶斩、梅花斩、迎风斩等。

斩法有八斩、三十六斩、七十二斩等众多划分,但最基本的斩法是八斩,其它斩法是在八斩的基础上,通过步法、身法的变化演变的。

擒拿手与斩法相配合,并结合奔腿、踩桩腿、侧踹、跺子腿、背顶腿等腿法,及中字跤、封步单撒、颠翻倒插等跤法,在格斗中手封足打、膝顶肘发。

拳术套路

套路在八门拳派俗称为趟子,趟子是八门武艺对套路的总称,在八门武艺中排列最后,属与功夫中最低的武艺。徒手的称为“拳趟子”,器械的称为“家式趟子”。

八门拳拳种套路通常由三大类组成:1、单拳类套路。2、捶拳类套路、3、封手类拳套路。

八门武艺的拳趟子主要有:遛脚、花拳、撕拳、炮拳、五虎单拳、八虎单拳、八门单拳、八锦单拳、梅花单拳、金刚单拳、燕青单拳、醉单拳、奇势连拳、贯拳、挑拳、锁拳(九锁拳)、兴拳、犁拳(九犁拳)、鹫拳、义善拳、小红拳、春秋拳、八三拳(八闪拳)、金锤、轻锤、挛锤、翻锤、六合锤、七星锤、八门炮锤、㩐肘锤(登州锤)、郑江锤、护膝锤、九环锤、周家小母、小母子(尕母子)、关西母子、山西母子、郑江母子、十排母子、指母、锤母、斩母、破母、二斩母子、三斩母子、通备母子、棋盘母子、八门信子、封手、八步转、乱八步、八门斩、九滚十八跌、子母连、六路手、六步架子、十沉劲、十排手、十连子、十二连、撵拳排子、手排子……等等。

八门“家式趟子”以棍法最为突出,主要有:梅花条子、红柳条子、中平条子、六合条子、八普条子、八路条子、八仙条子、九宫条子、十步条子、桑门条子、蒲团条子、琵琶条子、压山条子、进山条子、子序条子、青龙条子、四门条子、金琐条子、天启棍、天门棍、扭丝棍、风魔棍、盘龙棍、黄龙棍、行者棍、吊棍、炮棍、醉棍、虎棍(出山棍)、群羊棍(擒羊棍)、乱劈柴、紧夹鞭(金家鞭)、吊手鞭、护手鞭、换手鞭、子胥鞭、穿龙鞭、七星鞭、金鞭、虎鞭(霸王鞭、黑虎鞭)、双挂印、……等等。

八门的其他“家式趟子”有:高家枪、杨家枪、金枪、虎枪、花枪、神枪、混元枪、四门枪、六合枪、奇门枪、梅花枪、张飞枪、太保刀、天罡刀、追风刀、断门刀(断魂刀)、四环刀、武松刀、燕青刀、混元刀、梅花刀、五侯刀、关刀、定宋刀、八卦刀、马蹬刀、护手刀、兽星拐、连枷、手连枷、流星锤、……等等。

特殊手法

斩法(或称展法)是八门拳术的主要代表手法之一。其不同于一般掌法,更不同于拳法,是以掌背和四指为力点,抖腕甩指打出。在技击中,击打的部位多为对方的面部、两目、咽喉、太阳穴、阴部和两肋。因其打的部位不同,又有撩阴斩、画眉斩、提水斩、干腕斩等之分。

斩法与擒拿手结合,并整合奔腿、扁桩腿、侧踹、后顶夺子等腿法,及中字跤分步单撒等明跤暗跤,在格斗中手封足打、膝顶肘发、一气数招、不容喘息,讲究全身上下”动无不动,一动百动“。

历史发展

八门拳是在我国西北地区流传的地方古老拳种,其源自于少林拳系,最初始于甘肃(此处甘肃含义包括宁夏、青海,1929年三省分治),系统形成于兰州,后经过不断融合,吸收了山西形意、陕西红拳、福建咏春、以及河北山东等众多拳派诸家所长,发展成为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拳派。一般研究认为,代表八门拳派根基的撕拳、炮拳、天齐棍等,大约是在雍正13年至乾隆37年之间传入甘肃。

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反清义士多隐藏于少林寺周边教授武艺并秘密传教,雍正13年朝廷整顿少林寺周边,拆除焚毁25门头房(民间火烧少林寺的讹传),遣散门头房主(寺外僧人或俗家弟子),连坐寺内僧人,随后从乾隆四年开始一直到乾隆三十七年,对少林寺周边(辐射范围达到河北山东)民间反清秘密团社进行稽查和镇压,除发配新疆、甘肃的不少头目外,一些头目避难也逃亡甘肃,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西北八门拳在甘肃萌发而发展。

由上可知,西北八门拳派创始者,与常巴巴,岳氏连拳的刘仕俊等没有直接关系,所谓常巴巴论里的“常巴巴曰”,其含义仅仅是“常巴巴教导我们”的意思,导语仅涵盖”拳者防身之术,非闯祸之技“,而其后”余遍游四海......“等等,完全是后人托词,实际与常巴巴创拳无关,这和“伟大导师教导我们”的语法相同,其中并没有“伟大导师”就是作者的意思。

部分拳法介绍

封手拳

特点

封手就是靠八门拳手法的旋转和变化来封住对方的进攻。八门拳按敌方攻击的八个立体部位,依八卦的八个象限,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防守区间。其中八大擒拿手用于封敌方的进攻,在每个防守空间中,根据敌方的变化,每一个擒拿手又分成八个小变化。讲求手脚并用,上下齐动,有歌诀称为:”手到脚不到,等于空放炮,脚到手不到,吃亏自知道,手脚一起到,神仙也难逃“。

在封手拳中常提到封手八块,有人理解封手和八块意思相同,都是技法,还有人认为八块是快慢的快,意思是用招神迅,其实非常简单封手是攻防的技法,而八块是防守的区间。

套路

八门封手拳的套路很多,有展母子、二展母子、封手母子、封手信子、封手八块、八门信子等

八门信子

八门信子是八门封手拳精华之一,八门信子共四趟,每趟之首或尾冠以不同形式的八门手,套路里含有八门拳所有斩(展)法、腿法,如擒拿手法、跤法、跌摔法、打斩法、劈斩法、点穴法等等,练起来双展密如雨,脆快一挂鞭,身法飘忽左右如鱼燕穿梭;闪、展、腾、挪、步法神出鬼没,手法变幻莫测,脚法实用而简捷,体现了勾挂展打,奔蹬踹撒,变化多端,刚猛凶狠的特点,故有“八门信子艺中王,打遍天下无对家”之说。

驷意八门拳

此拳系主要流传于青海地区,属于八门拳系。

八门一词最早出现于《太白阴经》,其他武术名著中对于八门的理解是:以八卦原理为拳理。拳打休、生、杜、惊、死、伤、景、开,故名八门,进一步可以理解为闪、展、腾、挪、松、紧、滚、缠。“驷”主要是快的意思,有四种解释,应变能力快、出手快、步法快、转身快。“意”是指攻防意识强,以意行拳,以意发劲,心动气达手到。驷意八门拳是在八门拳棍的基础上触类旁通,运用古战车四马奔驰之理,以八门拳出技实践为基础创编的。其内容有奇势连拳、八门子、八门母、八门颠倒子母等拳术。拳术中有独特的四十八手暗发巧取之手法和六十四手散打排子,拳势独特,身法绝妙。

杨学海是驷意八门拳、十轮天齐棍棍法的第六代传人

杨学海先生从13岁开始习武,曾先后跟8位各门派拳师学习少林拳、八极拳、八卦掌、内劲一指禅功法等武功。他还得到了已故老拳师苗玉龙、马玉林的传授。同时,在他武术求学过程中,有幸得到中国宫廷八卦掌传人、著名武术家周金生老师八卦剑、螳螂拳、青萍剑的亲传,成为尹式宫廷八卦门第六代传人。杨学海先生已经完整系统地继承和掌握了驷意八门拳的拳理拳法和十轮天齐棍的棍理棍法,成为驷意八门拳、十轮天齐棍棍法的第六代传人。

杨学海先生从1983年到2005年获得众多的奖项,各类奖项见证着老人的武术生涯。

1983年,参加西宁市少年宫武术选拔赛,获得拳术第二名、短兵第三名的成绩;

1990年,在西宁市文化周武术比赛中获得规定剑第一名;

2001年,参加中国石嘴山“山西杯”国际武术邀请赛,获得“八门母”“天齐条子”两项一等奖;

2005年6月,在青海省武术锦标赛上,获得“八门母”“天齐条子”两项一等奖;

2005年11月,在国家体委武术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在云南举办的全国首届传统武术节上,荣获天齐条子金牌、八门母银牌、棍排对练银牌;

说到学习驷意八门拳的步骤,杨学海先生向记者传授了秘笈。练习驷意八门拳的第一步是基本功,踢腿、打沙袋、击木桩,这些都是基本的功夫,需要习武者不怕苦不怕累,流泪流汗是常事,一般要练习两年多的时间,基本功才算初有成效。接下来就是逐级练习驷意八门拳,在拳师的教授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武功。如果达到一定的境界,就会身法飘忽自然、攻守兼备,与对方交手的时候,令对手不见其来而已来,不见其去而已去,防不胜防、攻不知如何攻。

发展与现状

八门拳从历史上来讲,练的人很多,练出成绩的却不多,这是因为从八门拳的三大分类来讲,每个分类至少有二十几个套路,这样就容易使人进入了歧途。

练八门拳的人容易产生一个缺点,就是将风格截然不同的三大类练成一个风格。单拳类在八门拳里是基础拳,是入门拳,要求演练出来一招一式清晰,到位,如同书法中的楷书。捶拳类不但要求功架,还要求有功力,招式连贯,如书法中的行书。封手则要求迅速敏捷,手法变幻莫测,步法前窜后跃,打出双展密如雨的境界,如书法中的草书。

一些练八门拳的人一入门练单拳练成习惯,以后又不研究捶拳和封手的风格特点,所以将三个相联系而又不同风格的拳种打成一招一式的盘架功,缺少了奇妙的速度和变化,如行书和草书都写成楷书了,这一点应引起练八门拳的后继者注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