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合变图说

更新时间:2023-07-07 20:56

《八阵合变图说》是明代龙正所著军事著作,该书以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八阵图”结合《易经》思想所著。

目录

点校凡例

提要

八阵合变图说叙

八阵号令

天覆阵赞

地载阵赞

风扬阵赞

云垂阵赞

龙飞阵赞

虎翼阵赞

鸟翔阵赞

蛇蟠阵赞

八阵图跋

作者简介

龙正,字严从,明武都(今甘肃省陇南市)人。

序言

昔者汉之诸葛大名垂于宇宙,而成于八阵居多。诸葛之八阵,昉于黄帝风后,而实得于心法,非专推演也。故其垒石于沙,纵横皆八,其曰天衡,地轴,天前冲、后冲,地前冲、后冲,与夫曰风曰云者,阵之名也。六十有四者,阵之多寡相乘之数也。布之各有其方,列之各有其位。游兵二十四阵,在六十四阵之后,名曰却月阵,开合作止,间队与八阵皆同。下营之际,环卫于后,出入神速,应敌取胜者,此总图之合欤?若其内外之分,为天覆、地载;左右之分,为风扬、云垂;前后四隅之分,为龙飞,为虎翼,为鸟翔,为蛇蟠者,此八图之变欤?合不自合,而包含无尽;变不徒变,为应敌无方。坚如磐石,触之者碎;炽如烈火,犯之者焦。此司马懿所以甘受巾帼之辱,而终不敢轻出以取败也。

武侯已矣,而阵图在白帝城鱼复洲者,固自若也。晋马隆以三千步卒破(署)〔树〕机能数万骑〔一〕,以复凉州者,按此图也。自是厥后,兵家者流但以资谈说,而不以教行伍。虽《师律提纲》具载图说,而于「总图」后少「却月阵图」。少却月阵,是无游兵也,无游兵,何以取胜而御猝然之变也哉!且于摆阵未有号令之详,变阵未有旗帜之色,虽教用之,不可得已。

此吾东莱蓝公以大都宪章典兵汉中之时,所以景慕诸葛武侯,遣使鱼复,图其犹在之垒石,而谛观之。加以推演,询问讲究之久,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指要者。复得武都士人龙姓正名者,谙练阵图,与语脗合,深加赏识。遂命取小石于厅事后,布以合之,起以变之,其合其变,应手而成。于是以其法教诸将士,验其可与有为也,遂着之图说。比旧加详,而摆阵变阵之举,发所未发也。刊以成书,自将领以至士卒,人手给一本,诵而习之。无何精熟,敌忾之气,十倍寻常矣,乃制为冲阵之法,遴选勇锐以冲之。冲则见擒,无能脱者,将士欣跃,思欲一逞。由是威武奋扬,屡战屡获,汉南捣贼,于次授首,斩获降散,无虑数万计,汉中乂安。班师奏凯,论功推擢,虽公之忠贞智勇有过人者,何莫而不自八阵图说中来耶?惜其刊于汉中者,传希未广。今公以少司寇兼都宪,清理两淮等处盐法,而士大夫之道囗者〔二〕,皆访阵图之说囗囗囗囗〔三〕,顿于应酬。爰囗两淮运司同知高君朝用翻刊原本〔四〕,冀代应酬,且广其传焉。

君承命偕其僚佐,属叙于余。余虽不佞,而稔闻汉中之功,成于阵图之习;阵图之习,成于蓝公之教,而亟羡其人存政举也,是固不辞而次第其概如右。以复若夫阵图之说之用于方来,则亦存乎其人也云尔。

正德丙子春二月吉旦

赐进士第朝列大夫前广东布政司右参议维扬徐昂识。

校勘记

〔一〕「署机能」,《晋书.马隆传》、《文集》本作「树机能」,据正。

〔二〕「道」下一字模糊难悉,姑阙疑

〔三〕「说」下四字模糊难悉,姑阙疑

〔四〕「爰」下一字模糊难悉,姑阙疑

内容

点校凡例

一.本次点校,以《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明黄邦彦刻《诸葛武侯心书》附刊本为底本,以明崇祯刻《诸葛忠武侯文集》本(中国书店1996年排印本,以下简称《文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据清《学津讨原》本排印,以下简称《初编》本)对校。

二.底本遇有版刻疏失,如理据充足,且有校本可从,则作校改。如无别本可依,则仅于校记说明疑义。

三.底本与对校本文字有重要不同,而义可两存者,于校记注明。惟一般异文不另注出,以免繁琐。

四.凡有所校补,于句末标出校码。原文误字用小字括以( )号,校正之文字括以〔 〕号。

五.古体字、异体字、俗体字一律径改,不另出校记。

六.影本模糊难悉处,均不妄补,仍守古人阙疑之例,以囗别之。

七.书后附提要、著录,以备读者参详。

八阵合变图说提要

《八阵合变图说》一卷,明龙正撰。正,武都人。蓝章跋称「予奉诏致讨,督师驻汉中,因取『八阵图』而推演之」,又云「三复考订,命武都人龙正图而注其左」,则书盖自蓝氏草之,而定于正手也。是书首载「八阵号令」,述总阵、变阵号令。次列「八阵图」,下述总阵行伍及布列之法。次为「八阵变例」,先列变阵图例,下系世传马隆所作《八阵总述》,继叙布列之法。古之言阵势者,咸推诸葛亮八阵,惜其图久已不传,是故后人争相演述,此书亦其一也。其数组颇巧,似有所本。如「八阵图」者,即《续武经总要》所谓「正义分配八阵」也,特前地轴、前地冲之钩连微异矣。徐昂序称将士诵而习之,由是「威武奋扬,屡战屡获」云云,而赵本学论武侯八阵,谓「后世有以天、地衡轴冲分配者,有演为天覆、地载、风扬、云垂、龙飞、震翼、鸟翔、蛇蟠者,不足信也」,则蓝章汉中之功,非区区图说之习耳。俞大猷言驻阵贵随时演布,安得以一圈为队,一画为行,先笔之纸上,诚知言也哉!是书叙号令、摆队甚详,读此以识古人数组之法可也,若谓其果从武侯八阵中来,则不免拘执之讥矣。

〈着录〉

《千顷堂书目》卷十三:

蓝章《八阵合变图说》一卷。(东莱人。一作雷震北)

龙正《八阵图演注》一卷。

《国史经籍志》卷四下:

《八阵合变图说》一卷(雷辰化)。

《八阵图演注》一卷(龙正)。

《明史.艺文志》卷九十八:

龙正《八阵图演注》一卷。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

八阵合变图说无卷数 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龙正撰。正,武都人。正德中,莱阳蓝章巡抚四川,驻兵汉中,遣人至鱼复江,图八阵垒石。正时在章幕中,遂推演为图说,刊于蜀中。

《郑堂读书记》卷三十八:

八阵合变图说一卷 学津讨原本

明龙正撰(正字严从,武都人)。《四库全书》存目。《宋志》有《武侯八阵图》一卷,久已不传。至正德中,四川巡抚蓝章典兵汉中,因遣使鱼复,图取忠武所遗八阵之垒石,而谛观之,得其指要。乃取小石于厅事后,布以合之,起以变之,其合其变,应手而成。于是以摆变阵之举,竟发其所未发。严从时在章幕中,遂为之图并说,付之刊印,自将领以至士卒,俾各诵而习之。其书自六十四垒分内、外、前、后、四隅,又变而为八阵,纵横开阖,钩联蟠屈,各有条理。以之训练,而行伍自严整可观矣。书成于正德丙子,广东参议徐昂为之序。末有跋,不著名氏,中有「予奉诏致讨,督师汉中」语,知即章所作也。

显之按:周氏所记,大抵采缀徐昂序及蓝章跋文。所称「末有跋,不著名氏」云云,盖《学津讨原》本偶失之矣。至谓龙正字严从,不知何据。

八阵号令

凡遇操练之日,侵晨赴各地方,每队七行七层,以三千人之上,四队合为一队;二万人之上,四阵合为一阵;二十万人之上,四部合为一部,俱分两层驻札。

闻中军号笛响,马步官旗诣中军,听发放讫,回还各队,传令谕众,不许喧哗及错乱队伍。

闻中军第一声哱啰响,各队步兵皆集,骑兵解绊牵马。第二声哱啰响,步兵举旗,骑兵乘马。第三声哱啰响,点鼓,间队出缓行,一鼓一蹻。至十八步,中军放炮一个,磨旗三次,发喊三声。战声喇叭响,发鼓,急行十八步,金响止,单摆开。锣响,放铳,弓弩、枪牌各作战势,官军齐唱「护、护、护」三声。{口别}咧响,发喊。摔钹响,收队,驻为第一阵。

再点鼓,后面队尽出缓行,过第一阵前十八步,放炮一个,磨旗一次,发喊一声。战声喇叭响,发鼓,急行十(七)〔八〕步〔一〕,金响止,单摆开。锣响,放铳,弓弩、枪牌皆作战势,齐唱「杀、杀、杀」三声。{口别}咧响,发喊。摔钹响,收队,驻为第二阵。

三次点鼓,后第一阵又间队出缓行,过第二阵前十八步,放炮一个,磨旗一次,发喊一声。战声喇叭响,发鼓,急行十八步,金响止,单摆开。锣响,放铳,弓弩、枪牌皆作战势,齐唱「突、突、突」三声。{口别}咧响,发喊。摔钹响,收队,驻为第三阵。

四次点鼓,后第二阵亦间队出缓行,过第三阵前十八步,放炮一个,磨旗一次,发喊一声。战声喇叭响,发鼓,急行十八步,金响止,单摆开。锣响,放铳,弓弩、枪牌如前作势,齐唱「诃、诃、诃」三声。{口别}咧响,发喊。摔钹响,收队,驻为第四阵。

中军放起火三枝〔二〕,点鼓,每阵皆间队出,前行十八步正〔三〕,各趋原分地方下营。左、右、前、后纵横摆成行列,面俱朝外,金响止。战声喇叭响,单摆开,如阵总图,隅落钩连,以成八阵之规。{口别}咧响,发喊。摔钹响,收队。

若欲冲演变阵者,先整前哨金鼓旗二对、响器二副、金二口、锣二面、鼓十二面、摔钹二个、大铳四口,中军金鼓旗旛如旧,听本哨官入天阵内用。次中军举玄、黄二色旗,为一变天覆、地载二阵〔四〕,放炮一个,点鼓,该天阵队往南缓行,布天阵;该地阵队往(比)〔北〕缓行〔五〕,布地阵。各至地界,磨旗一次,发喊一声。战声喇叭响,发鼓,急趋下营,金响止,单摆开。锣响,放铳,弓弩、枪牌皆作战势,齐唱「护、护、护」三声。{口别}咧响,发喊。摔钹响,收队。中军放起火三枝〔六〕,二阵皆动,复回总阵。打得胜鼓,哱啰、喇叭、号笛齐响,各归原地。

若再变阵,亦如前拨旗鼓响器等件,听左哨官入阵用。中军举五彩、五晕二旗,则为第二变风扬、云垂二阵。放炮一个,点鼓,该风阵队往西缓行,布风阵;该云阵队往东缓行,布云阵。其进止、动荡、回营、号头,皆准前例,但唱「杀、杀、杀」三声。

若再变阵,右哨官入阵,中军举青、白二旗,为第三变龙飞、虎翼二阵。放炮一个,点鼓,该龙阵队往东南,布龙阵;该虎阵队往西北,布虎阵。但唱「突、突、突」三声,其进止、动荡、号头,皆同前例。

若再变阵,后哨官入阵,中军举赤、黑二旗,为第四变鸟翔、蛇蟠二阵。放炮一个,点鼓,该鸟阵往东北,布鸟阵;该蛇阵往西南,布蛇阵。但唱「诃、诃、诃」三声,其号头皆与前同。

校勘记

〔一〕「十七」,《初编》本作「十八」,据正。

〔二〕《初编》本「火」下有「箭」字。

〔三〕「正」,《文集》本作「止」、《初编》本作「上」。

〔四〕据下文例,「一」前当有「第」字。

〔五〕「比」,《文集》本、《初编》本均作「北」,据正。

〔六〕《初编》本「火」下有「箭」字。

推演八阵,始于队伍,而成营阵。伍者,五行生成之数也;阵者,八卦之象也;游兵者,二十四气之数也。所以五人为伍,十伍为一队,加五旗,军而五十有五,终于生成之数也。八队为一阵,有四百四十人。八阵为一部,有三千五百二十人,而为小成,可变两阵也。八部为一将,有二万八千一百六十人,而为中成,八阵齐可变也,终于六十四卦也。八将为一军,有二十二万五千二百八十人,而为大成,故韩信曰「多多益善」。其布列阵营,以将台左列四阵,右列四阵,分作两层驻札,而为小将。左列四部,右列四部,亦分两层,而为中将。左列四将,右列四将,亦分两层,而为大将。

其制:阵以千人,可布六华阵,每面用六十步。以小成三千五百二十人,可布八阵,每面用一百二十步。以中成二万八千一百六十人,每面用六百步。以大成二十二万五千二百八十人,每面用一千二百步。其小成,每队相离十八步。中成,每阵相离八十六步。大成,每部相离一百七十二步。内余数步,加中军而为闰也。以天后冲四队,东北、西北风云各二队,定作一号;以地后冲四队,东北、西北风云各二队,定作二号;以后地轴、地后冲各二队,定作三号;以后地轴四队,左、右后天衡各二队,定作四号;以前地轴四队,左、右前天衡各二队,定作五号;以前地轴、地前冲各二队,左、右前天衡各二队,定作六号;以地前冲四队,东南、西南风云各二队,定作七号;以天前冲四队,东南、西南风云各二队,定作八号,书于本队旗上,布阵下营,不得错乱。

闻中军举号,每阵皆间队,一、二、五、六号先出三十六步,止,单摆开。战毕,仍收作八阵,为第一阵。二次举号,三、四、七、八号出,过第一阵前三十六步止,单摆开。战毕,仍收作八阵,为第二阵。三次举号,第一阵又间队,每阵出五、六号,过第二阵前三十六步止,单摆开。战毕,仍收作八阵,为第三阵。(曰)〔四〕次举号〔一〕,第二阵又间队,每阵出七、八号,过第三阵前三十六步止,单摆开。战毕,仍收作八阵,为第四阵。

次视中军举起火,点鼓,每阵又间队,一、三、五、七号不动,二、四、六、八号出,前行十八步止。天前冲四阵居前,天后冲四阵居后,天衡十六阵居两端,地轴十二阵居中间,地前冲六阵居前,地后冲六阵居后,风八阵居四维,云八阵居四角,自然而成八阵之规也。

游兵二十四阵,分列两哨。每哨十二阵,三阵定作一号,共作四号,分列两层,进止、开阖、间队,与八阵皆同。惟下营之际,掣环于后而伏之,取胜冲击,全在乎游兵也〔二〕。

校勘记

〔一〕「曰」,《文集》本、《初编》本作「四」,据正。

〔二〕《初编》本「也」字后有「是可忽乎哉」五字。

天覆阵赞

〔八阵变例〕〔一〕

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八阵变例〕

内外之分为第一变

外之分,变为天覆阵。有风无云。用总阵外面之队,以右天冲二队列前,居正南。以东南、西南风各二队,列天冲两维。以左、右天衡各四队,列前中。以左右天前、后冲各二队,列两端。以左、右后天衡各四队,列后中。以左天后冲二队,列后。以东北、西北风各二队,列后两维。谓风附天而形圆也。

地载阵赞

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于阳。

内之分,变为地载阵。有云无风。用总阵中间之队,以左地后冲三队列前,居正北。以东北、西北云各二队,列地后冲两角。以左、右后地轴各三队,列左、右、中。以左、右前地轴各三队,列后地轴之左右。以左、右前地后冲各三队,列地轴之两端。以右地前冲三队,列后。以东南、西南云各二队,列地前冲两角。谓云附地而形方是也。

风扬阵赞

风无正形,附之于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挠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左右之分为第二变

右之分,变为风扬阵。有风无云。用总阵右一半队,以右天前冲二队列前,居正西。以西北、西南风各二队,列天前冲两维。以右前地轴三队,列前中。以右前、后天(冲)〔衡〕各四队〔二〕,列地轴左右。以东北、东南风各二队,列衡两端。以后地轴三队,列后中。以右地前、后冲各三队,列地轴两维。以右天后冲二队,列后。谓风附衡而形锐是也。

云垂阵赞

云附于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击,云能晦冥。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左之分,变为云垂阵。有云无风。用总阵左一半队,以左天后冲二队列前,居正东。以左、右地前后冲各三队,列天后冲两维。以左后地轴三队,列前中。以左前、后天衡各四队,次列后地轴之左右。以左前地轴三队,列天衡之中。以东南、东北云各二队,列天衡两端。以左天前冲二队列后,居正西。以西南、西北云各二队,列天前冲两维。谓云附衡而形有聚有散也。

龙飞阵赞

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象名为龙。

前后之分为第三变

后之分,变为龙飞阵。有云无风。用总阵后一半队,以东南、东北云各二队列东南,为两翼。以左后天衡四队,列前为首。以左天后冲二队,列天衡次。以左地后冲三队,列天冲次。以左、右后地轴各三队,列地冲中。以右地后冲三队,列地轴次。以右天前冲二队,列地冲次。以右天冲四队,列后为尾。以西南、西北云各二队,列衡二维,为翼。谓云从龙而形象龙也。

虎翼阵赞

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前之分,变为虎翼阵。有风无云。用总阵前一半队,以西北、西南风各二队,列西北二维,为前足。以右前天衡四队列前,为首。以右天前冲二队,列天衡之次。以前左、右地轴各三队,列中之左右。以左、右地前冲各三队,列地轴两厢,为翼。以左天前冲二队,列地轴之次。以左前天衡四队列后,为尾。以东北、东南风各二队,列天衡二维,为后足。谓风从虎而形象虎也。

鸟翔阵赞

鸷鸟将抟,必先翱翔。势凌霄汉,飞禽伏藏。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四隅之分为第四变

东北、西南二隅,变为鸟翔阵。有云无风。用总阵二隅之队,以左天后冲二队列前,居东北,为首。以右天前冲二队列后,为尾。以左后地轴三队,列天冲右。以右前地轴三队,列天冲左。以左后天衡四队,列地轴右〔三〕。以右前天衡四队,列轴左。以左地后冲三队,列天衡右。以右地前冲三队,列天衡左。以东北、东南云各二队,列地冲右,为羽翼。以西北、西南云各二队,列地冲左,为羽翼。谓云附冲而形象鸟翔也。

蛇蟠阵赞

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遶,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因。

西北、东南二隅,变为蛇蟠阵。有风无云,用总阵二隅之队,以右后地轴三队列前,居西南,为首。以右前地轴三队列后,为尾。以右后天衡四队,列地轴右。以(右)〔左〕前天衡四队〔四〕,列地轴左。以右地后冲三队,列天衡右。以左地前冲三队,列天衡左。以右天后冲二队,列地冲右。以左天前冲二队,列地冲左。以西北风二队,列天冲右。以西南风二队,列天冲左。以东北风二队,列西北风右。以东南风二队,列西南风左。谓风附轴而形象蛇蟠也。

校勘记

〔一〕「八阵变例」四字原在「其形不偏」后,惟「八阵变例」当为总纲,今据《文集》本移置篇首。

〔二〕「冲」,《初编》本作「衡」。观风扬阵图,可知作「衡」为是,据正。

〔三〕《全集》本、《初编》本「轴」上均无「地」字。

〔四〕「右」,《初编》本作「左」。观蛇蟠阵图,可知作「左」为是,据正。

八阵图跋

诸葛武侯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孟获观之,曰:「公,天威也。」司马懿按行之,曰:「天下奇才也!」严从谓其出于风后《握机文》,以余言之,《握机文》乃依托为之者,非风后也,寔「八阵图」之注耳。独孤及之《图记》,以为得于《黄帝》书之外篇者,亦非也。马隆《八阵赞》,又《握机文》之注耳。其见于李靖《问对》者,亦阮逸之伪书也。图之迹有四:一在沔阳、一在新都、一在鱼复、一在南市。予尝至沔阳拜武侯之墓,而访其旧垒,已不可识。闻新都、南市者亦残破不可考,唯鱼复者迄今如故。余使人图而观之,六十四垒布于前者,八阵也;二十四垒环于后者,却月阵也。六十有四,重《易》之卦也;二十有四,作《易》之画也。卦定于方以知,故八阵象之;画起于圆而神,故却月阵象之。卦自画起,方自圆生。壁门者,阴阳之象也;握奇者,虚中之象也,奇正之变,皆出于此。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用,循环无穷。桓温曰「是常山蛇势者」,亦妄言耳。常山蛇谓之「率然」,盖高直阵也,非八阵也。李筌《太白阴经》以天、地、风、云为正,以龙、虎、鸟、蛇为奇,亦出臆见,至谓教战有图,而战阵无图,尤大谬也。

顷者蜀盗弄兵,予奉诏致讨,督师驻汉中,因取「八阵图」而推演之。自六十四垒分内、外、前、后、四隅,又变而为八阵,纵横开阖,钩联蟠屈,各有条理。以之训练,而行伍始严整可观矣。三复考订,命武都人龙正图之而注其左,付郡守杨秉衡刻梓,自将领以至士卒,人给一本,诵而习之。呜呼!废阵形而用兵者,妄也;执阵形而求胜者,愚也。平居练兵,如身运臂,而臂运指,无不如意,则御寇而搏击焉。一阴一阳,变化出没,而莫有逆吾命者矣。孙武曰:「鬪乱而不可乱,形圆而不可破」非武侯之图,其孰能与于此哉!

正德八年癸酉仲夏既望

赐进士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东莱蓝章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