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8 15:23
“八音”在我国古典音乐史上,是一个专有名词。具体、明确地体现了古代乐器分类法。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八类。8类乐器是我国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创造的本民族的传统乐器。即“华夏旧器”,为后世雅乐所专用。
金:指以金属制造的乐器。如钟、铃、镈、铙、钲等。
石:即以石或玉制成的乐器。如磬(石磬和玉磬)。
土:以泥土烧制而成的埙、缶等。
革:用兽皮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乐器。如鼓、鼗、鞞等。
丝:指以蚕丝等物做琴弦的琴和瑟等乐器。
木:是用木板制成的板、柷、敔等乐器。
匏:指用葫芦制作而成的笙、竽等乐器。
竹:指以竹子制成的箫、管、籥等乐器。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意为诗歌咏唱、乐器演奏都要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必须“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 ⑥----美妙和谐、悦耳动听,神人以合的理想境界。不难看出“八音克谐”是《尚书》中美学观点的重要表达。
我们都知道研究远古时期,现存的参考资料不多。《尚书》是描绘商周历史条件及部分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 “尚”即“上”,因是上古以来之书,故名《尚书》;儒家奉为经典,曰《书经》。其中存有商周时代重要史料,但有关尧、舜、禹的记载多半是后世儒家学者根据传说附会而成,故其中文字有些不可能是虞舜时代的历史实录。如律和声之说在传说中的虞舜时代根本不可能产生,而是产生于音乐已经高度发展了的春秋战国时代。但即便如此,也至少说明这在《尚书》成书的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善于就地取材,制早了8大类乐器(以后逐渐形成我国的氏族乐器系列),而且颇讲究音乐演奏的和谐美,并能根据诗歌声律的不同特点及相关联系,强调并达到整体的和谐完美。
“八音克谐”中所蕴涵的“和”这一美学概念,是现存古籍中的最早记载。所反映的多样统一的美学观点,在中国音乐史上有深远的意义。由于在中国早期社会中,诗、歌、舞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故“八音克谐”不仅是对音乐整体协调性的要求,也是对全部文艺作品的整体调协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