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4 07:22
八音琴,是一种利用机械振动产生音乐的机械装置,是各种工艺礼品及玩具的关键配套产品。现已广泛地应用在工艺品、礼品盒、塑胶玩具、毛绒玩具、树脂艺品、陶瓷艺品、玻璃艺品、木制品、珠宝盒、灯饰、节日礼品、首饰礼品、水晶球等各个领域。八音琴又名“自鸣琴”,属于机动八音琴乐器。
八音琴最初来源于欧洲八音琴钟表匠们的创意。16世纪,瑞士的八音琴钟表匠赋予钟表以报时的钟声,类似八音琴的装置便诞生了。18世纪,八音琴开始与钟表分离,成为当时唯一用来记录并播放音乐的装置,渐渐创立了它特有的地位。那时的瑞士便是其发源中心。当时的八音琴,是在黄铜滚轴上用手工雕刻“音纹”,使用时用发条带动钢齿来读写发音。 19世纪后,八音琴技艺进一步得以提高。当时盛行的是金属圆筒
上镶嵌入金属针,用一排梳子似的金属片弹拨而发出声音的圆筒形八音琴。然而,由于价格昂贵,它只能在贵族中流传。19世纪末期,用圆钢片作为“乐谱”的投币式八音琴出现在市场上。圆钢片雕刻的长方形小孔,能用
机器压制,因此成本相对降低。而且这种八音琴,可以通过换片子来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因而成为有名的“点唱机”。八音琴包括有底板、音板、音筒、蜗轮、蜗杆、齿轮链以及一个可同时对蜗轮轴、过齿轮轴和音筒盖合固定的集成化的giftstoys支架盖,音筒、过齿轮、蜗轮与底板平面呈垂直布置,支架盖上设有多个输出轴孔。八音琴的调速器支架,它具有带调速轴固定枢支孔的顶面和与八音琴底板相固定连接的垂直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直支撑件中有多个落地式的垂直支撑件,它们是多个自调速器支架顶面边缘垂直向下落地形成的立面或立柱,所述的调速器支架是一个呈将调速轴整体包围的框架结构。
八音盒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为使教会的钟塔报时,而将大小的钟装上机械装置,被称为“可发出声响的组钟”。
经过各类发展创造,1780年前后,拉匀芳的瑞士人从人偶自动钟的原理获得启示,发明了一种令人赞叹的机制一一机械鸟鸣钟。
1796年,日内瓦钟匠的发明,给机械八音盒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使八音盒的体积缩小达到极限,而在接下来的世纪得以成功的发展。
1870年,德国的发明家首创了盘式八音盒。
17世纪初,八音盒的工业成为瑞士超过制表和缝制蕾丝业的第一大产业,这使得位于瑞士侏罗山边的小镇闻名于世。
二战后,日本人大力进军八音盒产业。
1598年,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马窦第一次来到北京,随行礼物中就有八音琴一台。这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进入中国的八音琴。
1988年底北京玩具厂引进日本三信会社全套八音琴生产设备,生产八音琴未获得成功;
1991年9月,中国第一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八音琴在宁波韵升完成制造。在八音琴上,1994年激烈的商战不可避免地在日本sankyo公司与中国八音琴行业间爆发,八音琴国际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现在世界上还在生产八音琴的国家只有3个(瑞士、中国、日本);其中中国的占80%的产量,瑞士约10
%,日本约5%,还有部分中国台湾地区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