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9 05:27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它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能够公 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 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城区与农村、不同人群享有卫生服务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卫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完善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等。基本实现了居民享有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确保历次大的自然灾害之后无大疫。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有效应对老人感染告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等疫情。据估算,自1978年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全国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6类疾病的发病人数共3亿人次,减少相关死亡400万人。自1992年以来,全国预防了800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2000万人,普及乙肝疫苗接种有效地控制了乙肝的流行。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增加到14种,预防15种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重大进展,初步遏制了艾滋病的蔓延势头,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达到100%,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精神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镇(县城)活动稳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控烟履约工作扎实推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扩展至 1200个县,中西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全面实施,2009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的范围将扩大到全国,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2007年的36.6/10万降低到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7年的15.3‰降低到2008年的14.9‰。卫生监督体系向基层延伸,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与血液安全等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2009年4月10日14:30,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财政部社会保障司童爱萍,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立明,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做客强国论坛,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会根据国力的改善、财政支出的增加而不断扩大
坚持预防为主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佳途径
难点一个是相应的经费要及时到位,以保证这些工作的落实;另外疾病控制工作是涉及多部门的工作,还有一个部门协调的问题
人均15元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起步标准,今后标准将逐步提高。到2011年将不低于20元
针对农民工城乡流动的“两栖”特点,相关部门将采取灵活措施,让所有农民工实现应保尽保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为我们的医学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和领域,所以必然会扩大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数量。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成为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江汉区委、区政府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引起了卫生部和省、市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省委俞书记专程赴江汉区进行了专题调研,中央六大媒体进行了联合采访报道。前段时间,江汉区委政策研究室组织力量对此进行了深度调研,总结了江汉区委、区政府在推进基本医疗进社区中的成功经验,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推进基本医疗进社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此报告分析透彻,客观实在,具有政策性、实效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推进基本医疗进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近3年来,江汉区委、区政府着力从“看病难、看病贵”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积极推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建成了配套政策基本落实、服务网络比较健全、人力配置基本合理、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监督管理初步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2005年被评为全省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一、江汉区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工作思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
(二)推行全员竞争上岗,养事不养人
(三)试行“医药分家”,真正让利于民
(五)实施“五免六减”和医疗救助,落实医疗惠民
二、推进基本医疗进社区的对策和措施
(一)坚持公益性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原则。
(二)采取强力措施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一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街道卫生院的改革改制力度。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入社区卫生服务。
(五)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进社区和社区公共服务的探索研究.
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提高卫生服务效率,促进医改重点工作整体推进,中国将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这是2009年6月18在国家卫生部举行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电视电话会议获得的信息。 中共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透露:中央财政已下达第一批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标志其正式启动。这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
——为十五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一九九四年至二00一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今年全国需接种二千三百三十万人,占应接种人群的百分之三十一。
——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从今年到二0一一年为一千万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检查,对其中一百二十万人进行乳腺癌检查,提高农村妇女“两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今年在全国二百个县启动试点,完成宫颈癌检查二百万人,乳腺癌检查四十万人。通过试点探索适合基层的“两癌”检查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逐步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对全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等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计划每年为一千二百万左右农村妇女补服叶酸。
——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一百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力争使每例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今年计划完成二十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每名患者平均补助资金八百元人民币。
——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在贵州、云南等六省实施,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今年完成八十七万户的炉灶改造任务,每户按四百元人民币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加强已完成改炉改灶病区的后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评价监测。
——农村改水改厕项目。规划三年为七百一十万农户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今年计划完成四百一十一万户,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十二万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张茅称,在完成以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同时,各地将继续完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巩固成果,提高效益。今年还将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慢性病防治等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他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相关规范和绩效考核办法,落实人均不低于十五元的经费,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 此外,还将通过推进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由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到二0一五年,使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八十五和八十以上;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到二0二0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张茅强调,各地应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好本地区实施方案,合理设置进度,加强监督和考核,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组织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严格按项目要求和技术规范组织实施,保证服务质量。
9项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
一、针对全体人群
2、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
二、针对重点人群
3、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4、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
5、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
三、针对疾病防控
7、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8、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
9、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