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堂

更新时间:2023-05-25 13:12

据史欧阳氏族谱记载,欧阳修为唐安福令欧阳万9世孙,欧阳氏族人尊奉的堂号叫“六一堂”。欧阳修死后40年,绵阳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出生地绵州推官厅东侧始建一亭,称之为“六一堂”。

来源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朝廷宰相虚位以待欧阳修,朝廷内外都这么风传,宋神宗也确实对他眷顾有加,但欧阳修“心志已衰,精神并耗,虽未伏枕,实一行尸”,健康状态一塌糊涂,多次递交辞职报告。这样,宋神宗也就未再勉强这位衰病的老臣,就让他去蔡州当太守了。

欧阳修写了一篇《六一居士传》,文曰:有客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故号六一居士

纪念堂

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六月二十一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推官府(今绵阳一中内)。欧阳修幼年丧父,其母携其回原籍。欧阳修死后40年,绵阳人为了纪念他,在他的出生地绵州推官厅东侧始建一亭,称之为“六一堂”。

上世纪50年代,六一堂被毁。为继承优秀文化遗产,1989年,绵阳市在南湖公园重建“六一堂”,陈列欧阳修生平事迹。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欧阳修的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家族堂号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嘉佑五年(1060),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欧阳氏族谱记载,《吉州欧阳氏六宗通谱》尊欧阳万(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之后,唐僖宗乾符年间任安福县令,为吉州欧阳宗族始祖)为吉州欧阳氏始祖,欧阳修为唐安福令欧阳万9世孙,欧阳氏族人尊奉的堂号叫“六一堂”。

六一居士简介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留下了许多千载传诵的佳作。

据欧阳修本人之《七贤画序》,以及《欧阳修年谱》、宋《舆地纪胜》、清同治《直隶绵州志》、民国《绵阳县志》等大量史料证实,欧阳修出生地在古绵州州署推官厅,就是如今绵阳市涪城区红星街老市委院内。其父欧阳观(952-1010),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德四年(1007)任绵州(今绵阳市)推官时,生子欧阳修。 欧阳观在绵州为官时间虽只有短短三年多,却颇有政声。他见绵州地势低洼,就组织民众垒土作城,以抵御涪江洪水的侵袭。作为推官,他还主管刑狱,在办案时反复推敲,量刑时十分谨慎。欧阳观勤政敬业、恪守清贫的为官为人作风,也深刻影响了欧阳修的一生。欧阳修在绵州生活三年后,才随父母去了泰州,父亲去世时,欧阳修年仅四岁。其母亲郑氏抚养欧阳修,虽日子艰难,却满怀志气,常常用其父的故事勉励欧阳修。家里无钱买纸习字,郑氏就教导欧阳修以芦荻为笔,以细沙为纸,在上面练习写字,从此留下了“画荻教子”的千古美谈。

千百年来,绵州人修建纪念贤人的祠堂,总是要把欧阳修父子位列其中,尤以“六一堂”为国内独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