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户镇

更新时间:2023-07-09 08:10

六户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位于突泉县西北部,东与永安镇、东与杜尔基镇相邻,南、西南与突泉镇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西、西北与学田乡宝石镇相连,北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毗邻。六户镇区域面积745.6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有50122人。

历史沿革

清宣统元年(1909年),成立六户屯。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户屯改镇。

1958年,改六户公社。

1983年,改六户乡。

1984年,改六户镇。

2000年7月,巨力乡并入。

2011年3月,太和乡并入。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六户镇辖繁荣、文明2个居民委员会,六户、新合、兴安、永凡、中心、红旗、永合、永华、东平、向阳、共合、兴发、先锋、钢铁、兴泉、双兴、双合、巨合、巨兴、巨昌、巨力、合心、永祥、大屯、太和、和胜、和富、和宝、和安、同心、和兴、三家子、榆树、和丰34个村民委员会,人民政府驻六户村。

2020年6月,六户镇下辖2个居委会、34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六户镇位于突泉县西北部,东与永安镇、东杜尔基镇相邻,南、西南与突泉镇、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西、西北与学田乡、宝石镇相连,北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毗邻。六户镇区域面积745.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六户镇地处大兴安岭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属浅山丘陵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峰位于大青山;海拔1057.1米;最低点海拔364米。

气候

六户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干燥多风。冬季漫长寒冷,多年平均气温5.1℃,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32℃。平均气温年较差50℃以上,生长期年平均105天。无霜期年平均125天,最长达135天,最短为115天。年平均日照2810.1小时,年均有效积温在2663.9℃之间。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水文

六户镇境内主要河流有蛟流河、巨力河、大额木特河、小额木特河4条,其中巨力河、大额木特河,小额木特河属季节性河流,蛟流河流程长约22千米;年径流总量0.25亿立方米,年排涝量0.38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0.5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六户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冻灾等。洪涝年均发生2.5次,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1998年7月12日,强降雨陆续下到9月底,道路损毁,桥梁冲毁7栋,良田冲毁16万亩,期间降雨量超过1100毫米。

自然资源

六户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铅、锌、铜、硅石等。

人口

2011年末,六户镇辖区总人口5.07万人,其中镇常住人口3723人,城镇化率7.3%,另有流动人口16730人。总人口中,男性26909人,占53%;女性23759人,占47%;14岁以下6256人,占12%;15—64岁42064人,占83%;65岁以上2344人,占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6325人,占71.5%;有蒙古、满、朝鲜、俄罗斯等13个少数民族,共1446人,占28.5%。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蒙古1个民族,达960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6.5%。2011年,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2.9‰。

截至2017年末,六户镇常住人口有31087人。

截至2018年末,六户镇户籍人口有50122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六户镇企业个数共10个,企业从业人数310人,其中工业企业1个,规模以上1个;2018年,六户镇工业企业个数共1个,规模以上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9个。

农业

六户镇耕地面积29.6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8.7万亩,林地面积38.7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大豆、葵花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

1949年,六户镇农业总产值883.62万元;1978年,农业总产值1912.7万元;2011年,农业总产值1728.3万元,比上年增长5.5%。

2011年,六户镇生产粮食11.07万吨;大豆种植面积4.1万亩,产量41吨,可向社会提供12.5吨商品油;葵花种植面积5.2万亩,产量5.7吨;生猪饲养量1.44万头,年末存栏1.20万头;羊饲养量8万只,年末存栏5.1万只,收购山羊板皮0.35万张;牛饲养量3755头,年末存栏3827头;家禽饲养量26.98万羽;生产肉类26.4吨,其中猪肉23吨,牛肉0.9吨,羊肉2.5吨;畜牧业总产值401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850元。

截至2011年末,六户镇累计造林38.7万亩,其中防护林1.12万亩,经济林5406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22万株,林木覆盖率33.8%。

商业

2011年末,六户镇有商业网点486个,从业人员2523人;2011年,六户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9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六户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2个,建筑面积360平方米,藏书2.12万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大秧歌等。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六户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358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3所,在校生1791人,专任教师25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211人,专任教师18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六户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1.3%;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12.1%,比上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六户镇有镇卫生院2个;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6张,固定资产总值10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4人,其中执业医师13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5人。

2011年,六户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万人次,住院手术37台次,出院病人0.5万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万人,参合率96.6%;孕产妇死亡率1/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2‰、3‰。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六户镇有体育场地11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等。

广播电视

1996年,六户镇有线电视台建成;2011年末,六户镇各村全部安装村村通接收器等无线接收装置。

社会保障

2011年,六户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2户,人数359人,支出98.3万元,月人均228元;城市医疗救助8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266户,人数5850人,支出737.1万元,比上年增长17.5%,月人均105元,比上年增长16.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7人,支出20万元,比上年增长31%;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02人,支出75.5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农村医疗救助62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32人次,共支出2.1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500人次,支出11.08万元,比上年增长5.5%。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万亩,倒塌房屋93间,直接经济损失1350万元,救灾支出15.4万元,比上年增长4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六户镇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0千米,投递点34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中国国内函件2.9万件,中国国内汇票业务完成1.3万笔,中国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1.33万件,征订报纸1.2万份、期刊500册,业务收入28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92门,固定电话用户1465户,比上年增加56户;移动电话用户3.8万户,比上年增加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为9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5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6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1.6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26万户,比上年增加23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6万元。

2011年末,六户镇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2.5千米,生产能力720吨/日,为生活用水居民自来水普及率80%;镇6.6万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1台,高压输电线路2条,总长度22千米,用电负荷417千瓦。

交通运输

六户镇已形成由公路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县乡(镇)级公路1条,长50千米;日均发送8辆客车,日客运量56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05万吨;

2011年,六户镇客运总量20.2万人次,货运总量105万吨;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366辆;客运汽车8辆、240座位。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清宣统元年(1909年),垦户陈喜、李明奇、赵国应、王德全、刘明久、李成印等6户来此垦荒耕耘,故得名六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