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5 10:54
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e von Ranke,1795.12.21–1886.5.23),生于图林根的维厄,后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古典作品,从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在1824年他写出并出版了他的首部著作《拉丁民族和条顿民族的历史,1494–1514》之后,即入柏林大学任教,在那里担任了近40年的教授,并写出关于英国、法国、普鲁士历史的卷帙浩繁的多种著作。他在当时的史学界声名显赫,并有较高的政治声望,1865年被封贵族,1882年成为枢密院顾问。
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兰克的这种主张是在19世纪初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的背景下提出的,因为自然科学的极大成功使得社会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家也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对事物的不带个人偏见的科学认识。因此兰克的主张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史学家,他们正希望自己这门学科摆脱哲学或神学的控制,并和文学艺术分道扬镳,成为一门严肃的实验科学。
正如后人所说:“19世纪是尊重事实的伟大时代……。兰克那句并不怎么深刻的格言(即‘据事直书’——引者)却得到惊人的成功。德国、英国,甚至法国的三代的历史家在走入战斗行列时,就是这样象念咒文似地高唱这个有魔力的短句。”(卡尔《历史是什么》,中译本第3页)在这一学派中,涌现出大批硕果累累的著名史学家,使兰克模式整整支配了西方史学界近一个世纪之久,而兰克本人则被尊为近代史学之父。
由于兰克的前述主张,使得这一派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因为大量第一手的、比较可靠的史料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等。此外,“据事直书”的原则导致了其历史著述的特点是叙事、描述,而非分析、概括。
兰克学派的这些特点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但过于绝对地看待历史的客观性,否认史家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研究范围较狭窄,方法较单一,故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遭到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质疑,而在20世纪50–60年代被彻底摈弃,取而代之者是缤彩纷呈的“新史学”诸流派(参见“当代西方史学流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