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3 22:51
兰州交通大学(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甘肃省高水平大学,由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对口支援,入选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为“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6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原唐山铁道学院前身)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原北京铁道学院前身)。
1946年冬,东北解放区创建了东北铁路职工学校,后改名东北铁路学院,哈尔滨铁道学院,后来并入北京铁道学院。
1949年夏,中央军委铁道部决定,将接收的交通大学之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学院和新创建的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中国交通大学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交通大学的北京管理学院改称北京铁道学院,唐山工学院改称唐山铁道学院。
1956年,政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迁往兰州建校,教育部确定学校按在校学生9000人的规模在兰州市选址修建。1956年起,政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迁往兰州建校。
1958年,铁道部决定唐院暂不迁校,并决定在兰州唐院所选校址新建一所兰州铁道学院。
1959年1月,学院向铁道部申请建立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兰州分院”,受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兰州铁道学院的双重领导。6月铁道部在全路高等学校内确定3所重点学校,为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
1961年1月,根据铁道部命令学院设立科研处,撤销“兰州铁道科学研究所”。4月铁道部确定5所全路重点高等院校:北京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
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学校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领导,实行行业办学管理体制。
197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中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0年,兰州铁道学院脱离铁道部,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由铁道部划转甘肃省管理。3月,学校按新的管理体制运转。
2001年,甘肃省石油化工学校整体并入兰州铁道学院。
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同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兰州交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5年,经铁道部、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铁道部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兰州铁路机械学校、铁道部重点技工学校兰州铁路运输技术学校整体并入学校。
2006年,获得优秀本科生免试推研资格。
2008年,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2009年,成为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0年,成为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同年,成立兰州交通大学武威校区,与武威市委市政府共建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1年3月,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协议;9月,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2016年,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入选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0月,教育部决定由天津大学对口支援兰州交通大学。
2018年2月,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3月,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能源子联盟;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9月,入选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20年2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兰州交通大学协议;同年5月,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与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7月,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1月,与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6月,兰州交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正式揭牌成立;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铁路局签署协议共建兰州交通大学。
2022年12月,兰州交通大学高原铁路运输智慧管控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铁路局第二批铁路行业科技创新基地。
2023年11月,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成为兰州交通大学第三个ESI全球前1%学科。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21个直属学院(部),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开设本科专业70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26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0人,教授333人,副教授670人。有双聘院士2人,近三年,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其中国家杰青4人,中组部海外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目前,共有柔性引进国家杰青5人。培育万人计划获得者4人,其中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6人,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340余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工程学、化学、材料学、环境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科入选甘肃省“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项目,省级重点学科24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入选“甘肃省属高校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2023年,我校28个一级学科在“软科”学科排名中持续提升,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上榜(排名全国前50%)。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19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11个(15)专业先后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2项主持,2项参与)。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桥工程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铁道车辆热工”“聚光太阳热能产业关键技术与装备”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有铁路四电BIM与智能应用铁路重点实验室、高原铁路运输智慧管控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轨道交通研究中心、甘肃省黄河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测绘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甘肃省太阳能光热产业研究院、甘肃省微电子产业研究院等3个省级研究院,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数达到72个。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五年来,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4000余项,总经费达到了7.81亿元。我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4项,以参与单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8项,其中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甘肃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23年我校20项成果入选国家铁路局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库。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兰州交通大学图书馆有纸本图书231.18万册,电子图书67万余册,有中外文期刊1488种,45个中外文网络数据库。图书馆重点收藏交通运输、环境工程、土木工程、信息技术、机电工程、经济管理等书刊资料。形成了覆盖全校各学科专业,以自然科学为主,社会科学及其它学科门类综合,馆藏实体资源与网络电子资源相互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曾获全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奖、CUJA 综合数据库质量奖、教育部“全国优秀高校学报”奖、甘肃高等学校优秀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奖等,并被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 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ISTIC),并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TJ)、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DJFD)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21年,学校获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授权与有500年办学历史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成为甘肃省内首家在发达国家共建孔子学院的高校。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战略,是“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与俄罗斯、北马其顿、哈萨克斯坦、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和高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留学生培养工作,实现了汉语言预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习层次的全覆盖,并开展外籍博士后进站工作,为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2000多名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国际人才。
2023年12月15日,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兰州交通大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全国智能轨道交通自动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牵头本科院校代表,兰州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光武表示,今后将借助共同体平台,携手共同体成员单位,加大合作力度,扩宽人才培养生态圈,以共同体的成立为契机,瞄准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需求,优化合作共享创新机制,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果转化等多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和领域。
充分反映学校的建校历史,即“1958年建校”和“唐、京两院”的历史沿革,通过“1958”字样和篆体“唐、京”来表现,与西南交大的校徽篆体“唐山”如出一辙。
重点突出学校的“铁路特色”和“工科优势”,通过铁路符号和工科符号表现,其中工科符号被北京交大、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共同使用。
“盾”的造型源自学校最近两次校徽均使用的典型元素,也和西南交大校徽的“盾”造型基本一致,一方面是原有校徽的延续性设计,另一方面蕴含了同西南交大之间的“相同血缘”关系。
图中齿轮上60个齿的造型和现有标志基本一致,只是数量有变化,60包含了两方面意义:一方面2018年为60年校庆,在校庆之年更换新校徽,有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有60年一甲子之意。
尚德、励志、博学、笃行
奋发向上、艰苦朴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
兰州交通大学校歌为《天下胸怀》,由潘建勇作词,孟卫东作曲。
学校的校本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88号。校园内设施包括图书馆、唐臣广场、天佑园、青龙桥站和和谐园等。体育运动场项目于2016年7月获批,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包含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15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5个网球场等室外场地,以及武术室、体操室等室内体育教学用房。和谐园位于体育场东侧,占地1.56万平方米,设有凉亭、廊架、小广场和健身步道,并种植了多种树木花草。
铁道校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平凉路166号。该校区占地近90亩,建筑面积约为8万余平方米。为了提供实践教学环境,校区内建设了多个实训中心和实训室。具体来说,包括了电工电子、机械基础与机械制造、机车、铁道车辆与空调、电气化铁路与供用电技术、铁道信号与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计算机、铁道工程、创新创业等10个实训中心,这些实训中心下设有54个实训室(场)。此外,校区还配备了3个实训楼,以支持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于1958年设立文书档案室和科技档案室,1989年合并为文档科。为加强档案管理,2006年成立档案馆,下设综合档案室、干部人事档案室和学生档案室。
兰州交通大学北校区体育场于2016年7月经省教育厅批复立项,项目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包括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15个篮球场、6个排球场、5个网球场等室外场地,武术室、体操室、乒乓球室、健身室等室内体育教学用房,以及北校区大门、观众看台等附属设施,观众看台能同时容纳6千名观众观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