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之旗

更新时间:2024-11-01 02:13

《共和国之旗》是由王兴东编剧,王冀邢、雷献禾执导,王学圻、谢钢等主演的剧情电影。

故事简介

1949年解放前夕,曾联松还是上海一家通讯社的职员,当他看到报上征集新国旗的启示,就设计了一幅国旗图案寄到北京。没想到他设计的五星红旗被选定为新中国的国旗。半个世纪过去了,曾联松与所有的中国人一样伴随着共和国走过了艰辛的历程,所不同的是,他与这面旗更有许多特殊情感。

演员表

剧情简介

1998年某日,上海80高龄的曾联松脑血栓后恢复期,孙子推着他在外滩散步,曾的老友顾仁贤的孙子顾季急匆匆的找来,告诉他顾仁贤肝癌晚期,临终前要见曾一面,曾联松赶到医院,顾仁贤已不能说话,拿出一枚银圆和一封电报。50年前的东西,勾起曾联松的回想。

1949年,曾联松看到报上征集新国旗的启示,在通讯社工作之余,曾设计了一种国旗图样,他的同事顾仁贤也参加了应征。几天后,在曾联松不在单位的时候,上海军管会的人送来一封电报,曾的图样中选,中央政府邀请他去北京参加开国大典。嫉妒心理使代收电报的顾仁贤藏起电报, 没有通知曾去北京。

几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来了, 上海也是一片欢腾,顾仁贤来他家看望,曾联松表示出他对新政府的信赖和希望。

通讯社解散,曾联松被分到日用杂品供应公司,当他在东北为上海采购货物时,收到政府正式信函,通知他设计中选,并寄去稿费5万元,曾联松赶回上海看着自己亲手设计的国旗,心中万分激动。

商业局决定派曾联松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曾联松第一次能上北京, 非常高兴,和妻子商议借50尺布票要做一面大国旗带到北京见毛主席,但是形势变化无常,局长受到冲击,曾联松也因历史问题失去这次机会。他的儿子参军了,曾联松推心置腹地与儿子交换了意见,表明了他无论什么环境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心情。

90年代,曾联松被选为政协委员,经常到学校给学生做报告。顾仁贤也退休了,经营一家古董店,他来找曾联松,告诉他报上登了“国旗属于 集体创作,解释权属国家”的消息,曾联松受到很大冲击。这时,他的孙子又把国旗设计原稿带到学校弄丢了,曾联松感到很沮丧。这时,上海市长打来电话,支持他理直气壮地宣讲国旗的意义和历史,并说明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国家强大,人民才有尊严,国旗才有尊严。曾联松深受感动。

1998年,顾仁贤去世,他的儿子顾季从法国赶回来,拿出两版1949年建国时的五星红旗邮票请曾签字,曾联松的儿子联想到顾仁贤五十年前隐藏邀请曾去北京的电报,认为顾家的行为是伤害了曾联松。顾季说明邮票是想送给法国友人的,并拍摄了一部短片送给曾联松,片中说明了曾联松1949年设计样稿的经过,并用五星红旗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镜头,表现了国家在半个世纪以来逐步走向富强的过程。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曾联松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脑血栓造成半身不遂的他居然在放映后站了起来。

最后,而对湍流不息的黄浦江,曾联松发自内心地说:“只有国家强大,国旗才伟大”。

幕后制作

影片《共和国之旗》曾反复修改一直到进电影院前的最后一分钟。第一次大修改在混录双片之后,按献礼影片的要求,质量还有距离。剧组重新集合,赴上海补拍几场重头戏,接着转战北京,进行更为艰难的拍摄,同时,调整1949年政协会议讨论国旗设计方案的纪录片镜头,又使剧组忙于纪录片资料选择之中。第二次重大修改在北约集团悍然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全体主创人员感到手中影片的分量骤然加重,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对影片重新审视,突出“只有国家强大,国旗才更伟大,国旗的颜色才更鲜艳,人民才能安定幸福”的思想,经过三天三夜的修改,终于将影片结尾推上高潮。在影片上映前夕,有关领导对影片又提出多处修改意见。这使剧组面临资金、时间和技术的难题,又一次开始影片后期的制作,24小时拿出了修改方案,48小时全体主创人员重新集合,刚进家门即刻返身登上赴北京的行程,影片进入第三次重大修改。

大众评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