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2 11:22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GongQ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成立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央团校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能力培训双百工程“示范培训机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产教融合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是江西省唯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批准具备“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
1999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04年9月,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共青校区(本院)建成启用。
2005年5月,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昌理工学院。
2012年5月,团中央授予该院为“中央团校共青城培训基地”。
201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在南昌理工学院共青校区基础上,成立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2016年,被列入江西省“十三五”期间本科高校设置规划。
2017年,获长江海事局“A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称号。
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被长江海事局评为“五星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设有11个等二级教学院(部),开办53个高职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学校已有专任教师635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0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3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69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56人;专任专业课教师413人,双师型教师219人,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168人;有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智能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轮机维护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教学团队,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江西省第四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人选、“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省双千计划高科技领军人才、省百千万工程人才、省青年岗位能手、省教学名师、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九江市会计领军人物等53人。
截至2024年1月,学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项、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项、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5门、省级一流线下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项。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心183个,实践教学工位数共计9861个;有360度和270度全视景航海船舶操纵模拟器实训中心、轮机自动化机舱实训中心、轮机综合实训中心、船舶动力设备拆装及操作实训室、船舶双燃料柴油机实训室、雷达操作实训室、船舶通讯及导航实训室、轮机模拟器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基础实训室、焊接机器人实训室、柔性制造生产线实训室、加工中心、金工实训室、数控实训室、大数据实验实训中心、嵌入式实训室等实训中心(室)。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建设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2个骨干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数智商贸、康体教育、艺术设计等4个基础支撑专业群,构建“2+2+4”专业群体系。建有校内实训中心和实训室192个,有与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9个。学校参与开发机电设备维修工、工业设计工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项,《铸造机械 再制造 通用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3项。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2022年,学校组织完成校级“十四五”规划教材6部,立项校企合作出版教材7部,获批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获江西省优秀教材评选二等奖1部。
截至2022年11月,近五年,学校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5项;出版教材51部。2021年12月,学校姚电、陈隆波、李国辉、孔藤桥、杨琪琳老师申报的《融合技能竞赛及科研项目培养机械类大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高职组)二等奖。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项、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赛二等奖、第十二期应用型课堂建设说课展示活动二等奖、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活动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省高校VR课件设计与制作大赛三等奖、全国民办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高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二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三等奖。
2022—2023学年,学校学生共参加72个国家级、省部级竞赛项目,获得奖项577项。其中:参加国家级30个项目中,获得一等奖23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103项、优秀奖26项;参加省部级42个项目中,获得特等奖7个项目,一等奖92项、二等奖129项、三等奖124项、优秀奖17项。
截至2022年11月,近五年,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奖42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5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66项,省级一等奖70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107项。
截至2024年1月,学校设有7个校级研究平台。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41项,其中国家级20项;发表学术论文512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125篇;出版论著55部;获批专利授权14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获批软件著作权238项;为企业和政府发展提供各类咨询报告36篇,获省级优秀社科奖2项。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全校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5项;发表学术论文452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80篇;获批专利和软著共计330项;为企业和政府发展提供各类咨询报告36篇,获省级优秀社科奖2项。
截至2022年11月,近五年,学校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7项,其中科技项目38项,社科项目8项,重点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452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80篇;出版专著18部;获专利167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为企业和政府发展提供各类咨询报告36篇,获省级优秀社科奖2项,教师发表论文及艺术作品获奖26项。
截至2024年1月,学校馆藏纸质图书90.81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1.83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超星电子期刊7000余种,其中核心期刊1300余种。
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图书馆现馆藏纸质图书85.23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马来西亚林肯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培养教师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先后选派了55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2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校企合作企业287家,其中深度校企合作企业63家,顶岗实习基地167家,校企联合建设的产业学院3家;成立了“鲲鹏产业学院”“航运产业学院”“京东电商产业学院”3个产业学院及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共建了“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行业领先企业联合开设卓越工程师班、订单班9个。
校徽为同心双环内嵌中英文校名以及由旗帜、绶带、齿轮、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等元素构成的圆形徽标。
励志、博学、厚德、创新